•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红船旧话】梁以忠 借粤讴之婉转成就销魂“星腔”

    发布时间:2015-06-16 作者:钟哲平 来源:新快报-粤人情歌 点击:

        上期“绿叶长青的粤剧乐师”系列介绍了著名粤剧大老倌罗家宝的父亲、熟知音韵通晓古腔的罗家树。这一期,我们请出同样对古腔粤曲有重要贡献的粤乐音乐家梁以忠。他整理保存了八大曲,还把粤讴的韵味融入粤曲,首创“解心腔”;他曾为粤曲平喉天后小明星担任头架,又请王心帆为小明星撰写雅曲,对“星腔”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梁以忠代表着粤剧行内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把粤剧粤曲融入优雅的日常生活中。他们的追求,未必是成为“大师”,他们更享受“玩家”的称呼。

     

    ■1992年6月,香港大会堂举行《纪念小明星逝世50周年:王心帆作品粤曲演唱会》。两个月后,王心帆离世,终身未娶。

        

         梁以忠(1905-1974),能吹拉弹唱并创作,多才多艺。他精通各种乐器的演奏,高胡潇洒流畅,二弦音域开扬,唢呐刚柔并济。他的粤乐作品有《春风得意》、《落花时节》等。他对唱腔设计也很有研究,能演唱大喉、平喉、子喉及各种谐曲杂喉。粤曲创作的代表作有《明日又天涯》、《重温金粉梦》等。



    ■小明星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茶楼中的歌坛,一桌两椅,伶人弹唱。

     

      古腔演唱八大曲经典版本

      古腔,离不开八大曲。这八大曲分别是《黛玉葬花》、《辨才释妖》、《附荐何文秀》、《百里奚会妻》、《李忠卖武》、《齐楚归汉》、《六郎罪子》和《雪中贤》,来自粤剧“大排场十八本”中的精彩唱段,包含了古腔粤曲乐理的最高水平。

      八大曲的流传有两个派别,一是“师娘版”,一是“玩家版”。师娘即卖艺谋生的失明女艺人,也称瞽姬。她们演唱的八大曲哀怨凄婉,动人心魄。银娇、润心师娘的自弹自唱,被曲评人称为“水银泻地,左右逢源”。民初著名瞽姬有唱喃呒腔的桂妹、唱解心腔的二妹、唱古腔的英华、唱苦口南音的丽人芳等,为广东曲艺留下不可多得的妙音。

      而“玩家版”则是粤乐玩家雅集时弹唱的版本,演唱者多为技艺高超的音乐家,他们唱古腔,讲究玩味度腔,唱曲以“骨致”(粤语,大意为精致玲珑)见长,按行家的话来说,是“粒粒音符都‘撚’过”。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粤乐大师梁以忠(1905-1974)。

      上世纪60年代,香港商业电台邀请梁以忠整理录制古腔八大曲,全用古腔演唱,成为八大曲的经典版本。

      去年的香港中国戏曲节专门推出“岭南余韵八大曲”节目,采用的正是梁以忠整理出来的“玩家版”,梁以忠的小女儿梁之洁演唱了其中《黛玉葬花》和《辨才释妖》选段,大女儿梁素琴担任节目的艺术总监。梁素琴说:“上世纪60年代八大曲在商业电台播出时,由先父与名播音人周聪先生联合主持。半世纪后八大曲已随着古腔的式微几近失传。因缘际会,承蒙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启动‘岭南余韵:八大曲研究及传承计划’……这亦是一次返本归元的尝试。”

      教小明星唱粤讴首创解心腔

      梁以忠对粤乐的主要贡献,除了整理珍贵的八大曲,还把粤讴的韵味融入粤曲,首创“解心腔”。他为粤曲平喉天后小明星(1911-1942)担任头架的时候,还教导小明星习唱粤讴,让小明星唱出哀婉多情而不乏味的长段清歌,对“星腔”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小明星是上世纪30年代的粤曲平喉天后,虽红颜薄命,她创下的“星腔”却流传不衰,成为粤曲界的奇迹。星腔影响巨大,就连薛觉先、新马师曾、梁荫棠等大老倌,都坦言吸收过星腔的精髓。

      1928年,17岁的小明星在广州市文明路咏觞茶室登台唱曲。当时梁以忠23岁,任头架。他启发小明星要善于发挥自身潜力,创作独特的唱腔。当有乐师物色女伶灌录唱片,梁以忠推荐了小明星,令小明星的艺术生涯迎来重大转机,也让小明星的歌声大量留了下来。

      梁以忠为小明星设计唱腔,注意扬长避短。当时年少的小明星音质清脆明亮,但演唱不够韵味。梁以忠就教她唱粤讴。粤讴的唱词结构脱胎于七字韵文,半文半白,富有风情。唱好粤讴,歌者就能很好地掌握曲词的音准、节奏,并适当地加入融情入声的装饰音,引人入胜。

      梁以忠将粤讴融入粤曲,首创解心腔,一首《明日又天涯》令众多名伶争相传唱。小明星把解心腔唱得丝丝入扣,令人陶醉。

      在《悼娟红》一曲,有段长达320字的清歌,梁以忠要小明星把粤讴的韵味融进唱腔中。清歌是粤曲中最难唱、最考唱功的。粤曲艺人的清歌多以木鱼为基本,而小明星的清歌则兼有龙舟和木鱼腔调,还从失明“师娘”的唱腔中借来“喃无腔”,有佛曲的味道,具有独特的感染力。

      请王心帆为小明星撰曲

      梁以忠对小明星的另一重大“贡献”,就是请来功力深厚的词人王心帆(1896-1992)为小明星撰曲。

      王心帆为小明星撰写的第一首唱片曲是《人面桃花》,第一首歌坛曲是《痴云》。《痴云》的梆黄曲牌版式合乎传统,唱词却有所突破,与粤曲版本唱词的铺排不同。小明星拿到曲词十分喜欢,觉得“清丽脱俗、句句新颖,唱来如诵诗词。朗诵到南音一段,更感音韵铿锵”。(王心帆《星韵心曲》)

      王心帆把《痴云》交给小明星时,说此曲要用悟性去运腔使韵,点定叮板。小明星为了练好那段三百多字的南音,专门研习南音瞽师钟德的唱腔,反复听南音《祭潇湘》,终得其神。

      王心帆以诗词入曲,熟知粤曲音律、曲牌。小明星短暂的一生所唱的粤曲,有30多首都是王心帆写的。小明星早年在茶楼唱曲,曲目难脱俚俗,直到有王心帆为她撰写雅曲,她的艺术造诣才得以提高。

      小明星只读过两年书,她的演唱却出奇地有文气。词学家朱庸斋认为小明星的发音有讲究——“例如小明星之‘风流梦’士工慢板一段中有‘深院更空’一句。‘空’字于律作‘上’音,即仄声音。而小明星唱时能将‘空’字融作‘上’音,变平声为仄声,于律无碍。盖先唱空音而收音,音变为‘控’声也。”(《分春馆词话》)

      这样的格调,若背后没有高人指点,是难以做到的。这位高人,就是王心帆。《星韵心曲》中的其中一段描写,可见王心帆“以词入腔”的音乐观念对小明星的影响:

      “她在视唱《痴云》时,伯伟(谭伯伟)亦客串拍和。梁以忠仍然以头架二弦和之。此时尚未有‘咪高峰’,但小明星歌声,全座皆闻。她唱南音,满座叫好。她虽读书少,但曲意深,她亦唱得‘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充满情绪。所以能令顾曲者陶醉……‘可怜蝴蝶生前梦,谁续春蚕死后绒。’那个绒字本来是丝字才对。我为了押韵,灵感一来,便改作绒字,看来似通又不通。但给她一唱,竟然无瑕可疵,反得听曲者叹为妙绝,还说比丝更好。因为她唱这两句,腔韵动听,把那绒字唱得特别沉痛。这个绒字就生色起来,若非她唱,则淡然无味,顾曲者不会叫妙了。”

        而王心帆对小明星最大的提点,不是哪一首曲,而是培养她创腔立派的意识。“王心帆内心深深爱恋着小明星,故倾注其毕生精力与才华为小明星撰曲,目的就是希望能帮助小明星创出自己风格独特的腔调。他撰的曲基本不用‘小曲’,但不等于他反对小曲,因他知道,小曲只有唱得好坏之分,不能唱出唱腔流派,只有在‘梆黄’唱腔方面能独创出具有鲜明个性特点、并为广大听众所喜爱的腔调,才能称得上是流派。” (黎田《粤曲名伶小明星》)

       小明星情途坎坷,曾为情自绝。失意之时,感念王心帆一直的陪伴,提出要嫁给他。王心帆也是情路伤心之人,未婚妻曾离他而去,他为此写下《悼娟红》。他对小明星当然是深情的,但用情愈深,愈怕辜负。曾经沧海,当他面对小明星要下嫁的表白,忍痛淡淡地说:“穷书生不要嫁。”

     



            本稿件转载自金羊网(新快报),作者为钟哲平。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其稿件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