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评与争鸣】你是我生命的留白——粤剧《如姬与信陵君》
发布时间:2015-12-14 作者:羊迪 来源:作者微信公众号 点击:
第一次看粤剧《如姬与信陵君》,谈不上惊艳。却感受到这是部各方面脚踏实地的剧目。首先,从题材上来说,这部剧属于传统题材。这个作品的取材是“窃符救赵”的故事,可以说稍微有些历史知识的人都听说过。不过我要说的不是取材,而是题材。尽管这是新编历史剧,但是题材依然是传统戏曲的套路。
如姬的形象之前,“遣妾一身安社稷”的角色有西施,有昭君,最相近的应该是传统戏《狸猫换太子》中的寇珠与越剧《凄凉辽宫月》中的萧观音。剧情大致都是以一个弱女子之力四两拨千斤,扭转大局。而这个女子通常重情重诺,心智坚毅,隐忍过人。这种题材的传统性,并无任何不妥,我甚至觉得很好。因为传统戏的套路是很符合中国人的观剧习惯的,熟悉的情境和对白可以帮助观众快速进入状态。
其二,抒情性。这部剧使用了很多内心独白,是很传统的戏曲编剧处理方法。比如“窃符”一场戏,如姬用了大量的内心独白来表现自己偷盗军符之前的恐惧与忐忑。包括她内心中父亲生前对她的教诲,以及她对父亲的思念。在信陵君劝说如姬的一场戏中,如姬先是不知世事,到顾念旧国、内心焦灼,再到想起父亲嘱托,最终下定决心帮助信陵君,都穿插着很多的内心抒情戏份。这很符合中国戏曲以情带戏的主导观念,而且给了演员很多表现唱功的机会。
(如姬“窃符”)
要说这出戏有什么不好,那就是太重视抒情。有时候关键场次抒情太多,会使得小高潮到来之前铺垫太多,削弱了戏剧张力。另外,年轻演员担纲,唱功有待加强。plus里面扮演侯老先生的演员忘词忘得太太太厉害了吧!把主角都给弄晕了~~细节决定成败啊......
相比较而言,和这部剧相似的,让我印象深刻的剧目是《狸猫换太子》与越剧《凄凉辽宫月》。
(越剧折子戏《拷寇》,吴凤花饰演陈琳)
义士或者义女,向来是传统戏曲最喜欢的人物。看这样的戏,总是比看儿女情长的戏来得痛快。
(葛瑞娟饰演如姬)
如果说寇珠的人物设定与如姬还是不尽相同,那么越剧《凄凉辽宫月》中萧观音的形象,与如姬相似度有百分之九十。
同为后宫女子,辽道宗的皇后萧观音美丽贤淑,并且精通音律。辽道宗在位时,连年征战,百姓民不聊生。萧观音向乐工赵唯一学习一首《离乱苦》,献奏辽王,为了让辽王体会民生。谁知却被奸臣拿来做文章,诬陷她与赵唯一私通。最终,萧后与赵唯一被双双赐死。在这个故事中,赵唯一与萧观音可谓是真正的“知音”。无论是在音律上,还是在对苍生的怜悯之情上。即便最后一起赴死,他们也被传为佳话。
(越剧《凄凉辽宫月》,陈辉玲饰演萧观音)
人类的感情有太多种,《如姬》剧最吸引人的就是如姬与信陵君之间那种如高山般伟岸的情谊。这种感情,是爱情,却高于爱情。是友情,却深于友情。在我看来,这种惺惺相惜,志同道合的情感,几乎是难以用言语去形容的。
(陈振江饰演的信陵君)
我记得张国荣和梅婷演过一个电影,叫做《红色恋人》。其中梅婷扮演的女主角“秋”,对张国荣扮演的男主角“靳”,永远是仰视的。她是进步学生,他是革命领袖。在战争年代,她把他当做信仰,而在生活中,病痛缠身的他则把她当做拐杖。他们是恋人,更是同志。也正因为他们是同志,所以随时做好为对方牺牲的准备。电影的最后,她永远失去了他。
这种复杂的感情,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会被轻易打破。
但在《如姬》的故事里,如姬与《红色恋人》的女主角“秋”总还是不同的。她对于救赵本是“无意识”的。她与《狸猫》和《辽宫》中的宫中女子一样,原本也是在君王前战战兢兢地过活。她害怕魏王对她的误会,虽然对信陵君有爱慕之情,却丝毫不敢表露。这种小女子的情感,终于在信陵君的指引之下,变为了更为宽广的感情:她体味到魏赵两国间“唇亡齿寒”的关系,也知道了“一诺千金”的重量。所以再多的刑罚,也不再恐惧。
然而《如姬》剧最妙之处在于结局。
当信陵君负疚满满地来找她,如姬却放下了。也许是因为在大争之世,儿女情长本不再重要,也有可能是因为如姬深深明白,有时候,无声胜于有声,有情可作无情。那不曾谈爱的时光,却因为一缕坚定的目光,温柔了岁月。丝丝情愫,尽化历史尘烟。
于如姬信陵君是这般,于这部戏更是这样。
“留白”,常常可以使一出戏瞬间“清新脱俗”起来,也给观众留了一些想象空间。
爱情故事很美好,但这样的故事让人坚强。
(本文转载自羊迪微信公众号,《如姬与信陵君》图片都是羊迪拍摄,其他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