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倪惠英的粤剧之路(四)
发布时间:2016-01-12 作者:罗铭恩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四)
2000年,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这一年也是倪惠英从艺30周年的纪念日子。广州市文化局主办了倪惠英从艺30周年纪念活动,名曰《流金岁月三十年》。倪惠英对晚会的节目策划作了精心安排,其基调是“传统艺术+现代元素”。
倪惠英之所以有这种想法,是因为当时粤剧出现了滑坡。现代社会艺术的多元化对传统艺术带来了冲击,特别是对戏曲艺术带来了较大冲击。粤剧的观众锐减,粤剧市场逐渐萎缩。倪惠英感到有点困惑,她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使更多的青年观众走进剧场。她想起了粤剧过去的光景,那时广州的大街小巷在傍晚时分到处都响起粤曲粤乐的声音,就连著名作家秦牧也在散文中写道:“走在大街上,远处传来倪惠英的粤曲声。”倪惠英明白,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必然是多元化的,那种由粤剧独大的状况不可能再出现了;但粤剧不应该出现这么大的滑坡,因为她毕竟是岭南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因此,她决定在自己从艺30周年的晚会上,在传统粤剧的基础上加上现代艺术元素。
《花月影》在青年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特别是进入大学校园演出以后,大学生们认为粤剧实在太美、太有吸引力。北京大学一位研究生写道:“自己在广东长大,但以前不知道什么是粤剧,这次《花月影》进京来北大演出,使我第一次感受到粤剧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我庆幸广东是粤剧之乡,也庆幸自己是一个因粤剧而自豪的广东人。”《花月影》经过几年演出,终于得到大多数观众的认可,人们普遍认为它是一出外在美与内在美结合得比较完美的粤剧剧目。倪惠英通过实践,对粤剧的继承与创新有了新的认识,她深有体会地写道:“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是粤剧的传统精神,今天,作为新一代的粤剧工作者,如何在继承中创新,不断提升粤剧品位,以适应时代的需求,既要思考,更要践行,尽管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有坎坷曲折,但奋斗过,努力过,我无怨无悔。”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倪惠英的粤剧之路(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