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湛江资讯】钟情粤剧的“90后”花旦

    发布时间:2016-02-01 作者:谢文雅 李嘉诚 来源:湛江日报 点击:


     
           说起“90后”,大多数人可能会给他们贴上“时尚”、“电影”、“运动”、“美妆”等的标签,而这位“90后”女生文慧,却对传统艺术——粤剧情有独钟。凭着扎实的功底、极具感染力的唱腔和生动的表演,24岁的她目前已是湛江粤剧团的当家花旦,担任粤剧的传承与繁荣这么一个角色。

           日前,文慧刚参加粤剧红派艺术大赛载誉而归,正与湛江粤剧团副团长吴剑鸣、青年花旦陈爱莉等剧团台柱排练新剧,紧锣密鼓地筹备着春班演出。记者近日走进湛江粤剧团,了解这位“90”后花旦从艺的点滴。



     

          跟奶奶看戏 从小迷上粤剧

          “记得我刚懂事时,就常跟奶奶到乡下的戏台看戏,粤剧演员们华丽、漂亮的头饰和衣服,让我第一眼就迷上了,并幻想着自己长大后有一天也能穿着华丽的衣裳登上粤剧舞台,看戏成了我童年最大的乐趣。”

         青年花旦文慧回忆说,当时虽还没接受过专业培训,但小小年纪的她通过听录音机已会唱很多首粤曲。直到13岁那年,文慧在村中菜市场的墙上看到一张小孔雀粤剧学校招生的公告,便对偷偷打电话去咨询……

         不料,文慧当时的想法却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便不顾家人的反对,但文慧当时却只是一心想着有一天能登上粤剧的舞台,她不想放弃这一条通往粤剧的路。在与家里人的“较量”中,文慧甚至以不吃饭、不上学来“抗争”。最后,最后家人拗不过文慧的执着,只好送她到小孔雀粤剧学校进行面试。

           面试的现场,天生一副好嗓音的文慧,凭借着一曲《百花公主》获得了“万能旦后”孔雀屏老师的赏识,自此她也正式踏上了粤剧的艺术之路。



     

           从“跑龙套”到当家“花旦” “将勤补拙”出成果

           “与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入行才知道原来学习粤剧很辛苦,除了要练声、学习基础知识,还要练功。开一字马两腿要与墙壁平行、练姿势常常一个动作一定型就是一小时、走圆台时大小腿还要分别夹着两个鸡蛋练习,鸡蛋掉地或破裂就要被罚,那时常常练到哭鼻子。”

           离开父母到艺校的日子,对于13岁的文慧来说,许多艰辛难以言明。系统训练仅两年后,15岁那年,文慧终于凭着自己的努力与天赋,获得广东省第三届四洲杯粤曲大赛新人奖,并出演了自己的首部折子戏——《昭君出塞》。

          2009年,从小孔雀粤剧学校毕业后,文慧进入了湛江粤剧团,从跑龙套做起,在“虎道门”观看和模仿前辈演绎,但凭着扎实的功底、极具感染力的唱腔和生动的表演,她很快便成了湛江粤剧团的当家花旦,出演了《秦香莲后传》、《风流才子》、《双枪陆文龙》等经典作品。

           从演“小旦”到“花旦”,文慧把这一切成绩总结为自己的将勤补拙:“艺术学无止境,想演好一个角色需反复揣摩,每当受到戏迷的夸奖,我都会告诉自己还有进步的空间,要加倍努力,争取他们再次看到我的演出时会觉得更好!”



     
            忙时每月演出30余场 戏迷的赞赏是“鼓励”

           近年来,粤剧市场繁荣发展,体制改革后的湛江粤剧团在粤西地区日益占据了主要地位。去年,剧团演出近300场,最忙时文慧一个月演出达30多场。

          “与拍戏不同,粤剧演出是一次过的,没有重演,这也要求演员要背熟台词、记熟动作,将最好的表现展示给观众。我们最多试过一个月排七、八部戏,几乎连睡觉时都在背台词。虽很累,但对于热爱粤剧的我们,每次上台都是种享受,每次得到戏迷赞赏都是种鼓励。”

           为了让更多年轻人有机会接触和学习粤剧,振兴粤剧的发展,剧团开展了粤剧进校园等活动,并加强了与同行间的切磋和交流。湛江粤剧团副团长吴剑鸣告诉记者,湛江是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城市,粤剧在湛江更是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这也是他自1995年进团以来一直坚守在湛江粤剧团的原因,希望能带领和培养更多像文慧这样的年轻演员,更好地服务粤西地区的粤剧发展。


     



            本稿件转载自湛江晚日报,作者谢文雅、李嘉诚、李忠,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其稿件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