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特别推荐】“三八”妇女节来临 看名角演绎女性魅力

    发布时间:2016-03-07 作者:周豫 文三妹 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

    曾小敏扮相甜美、文武双全。
    曾小敏扮相甜美、文武双全。

    梁玉嵘大胆跨界,扮相美丽可人。
    梁玉嵘大胆跨界,扮相美丽可人。

      在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3月6日,广东民族乐团“粤韵流芳——庆祝妇女节民族音乐会”将请来两位名伶——粤曲唱家梁玉嵘和粤剧名家曾小敏,同台演出新编的经典粤韵。
      两位广东戏曲行当中赫赫有名的女性名家将玩出怎样的新花样?此次粤韵、粤曲与粤剧与广东民族乐团合作,让民族管弦乐伴奏的粤曲小调和粤剧唱段有何新的惊喜?粤曲与粤剧,是活在“老广”身边的传统文化,此次两位尝试把传统曲艺音乐交响化,是否也是传统曲艺艺术上创新的一种新趋势呢?
      作为新时代的文艺界女性,从她们的身上不难找到一些相当可贵的品质,比如大胆创新、勤奋坚忍、开放包容,更重要的是她们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女性究竟应该如何面对事业和生活。正如曾小敏所言,“做人要有情有义,做事要有声有色,生活要有滋有味。”只有淡然去面对一切,保持内心的淡定,才能不辜负别人也不辜负自己。

      1.大胆跨界
      星海红馆粤曲个唱“第一人”

      其实,技多不压身的梁玉嵘最“厉害”之处是既能唱传统粤曲,还能唱新潮的流行歌曲。早在20年前,梁玉嵘便举行了她的第一次个人演唱会,节目单上就有《郊道》《随想曲》等徐小凤名曲。徐小凤还托人送了一盒录音带给梁玉嵘。近几年来,梁玉嵘先后灌录了《十载》《粉墨情缘》等多张以流行曲、小曲为主的个人发烧大碟。前不久,她还在星海音乐厅举办过以这些歌曲为主打的个人音乐会。
      梁玉嵘是第一个进星海办个人演唱会的曲艺演员,也是第一个进香港“红馆”办个唱的曲艺演员,这样的“跨界演唱”经历也让她在深得“星腔”精髓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大胆创新,形成自己个性鲜明的演唱风格。
      1990年初,珠江音像出版社一位经理听过梁玉嵘演唱后,当即敲定要为她出版录音带。梁玉嵘的第一盒录音带《艺海同歌小明星》出来时,她不过20岁。曲艺这条路并不容易走,尤其是女性曲艺演员,梁玉嵘面对巨大压力反而会有超常发挥。1992年,那时舞台上很兴伴舞,曲艺还没有,梁玉嵘大胆打破曲艺演唱会的常规,加入了伴舞,并引入一些新的元素。1993年1月,梁玉嵘个人演唱会在广州南方剧院、佛山影剧院各演一场,观众反响热烈,座无虚席,首演获得极大成功。
      作为“星腔”第四代传人,梁玉嵘相当谦虚,在她看来,“星腔”能够流传到现在,自有它的魅力所在,其最大特点是旋律流畅,音乐性很强,很适宜表现一些文弱的人物。星腔’到了我这一代,我觉得我的任务是创新,无论是唱腔、技巧、形式或者是内容上、思想上,都要闯出一条新路,使‘星腔’艺术生命长青。”

      2.能文能武
      最年轻副院长让粤剧变时尚

      曾小敏和她创造的艺术形象是广东粤剧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她能文能武,扮相端庄靓丽,唱腔柔美,表演细腻,看似外表柔弱,实则是一位内心坚强的女性。粤剧人的成功既需要师傅引入门,也需要自身苦练功。“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在戏曲行业内并不陌生,在广东粤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最年轻的副院长曾小敏身上又一次得到印证。
      粤剧的剧目以生旦戏为多,重唱轻做,文戏多于武戏,曾小敏一直以来勤学苦练,老老实实打好武戏基础,殊属不易。毕竟,武戏练功苦、演得累,更容易令演员伤痛缠身,能演武戏固然是能力,坚持演武戏则需要精神境界。在她主演的新编粤剧《白蛇传·情》中,从花旦到刀马旦,再到青衣,曾小敏在不同行当之间的转换都发挥得淋漓尽致,舞长穗剑、舞长水袖、踢枪等场面都充分显示了她深厚的武戏基本功。
      2002年,她以《投江》的独角文戏一举拿下第三届广东省戏剧演艺大赛金奖,当年只有24岁的她为了演好这出戏,每天对着镜子练,长水袖、高抢背、后趴虎和圆台功,每一样都反反复复地练,不敢懈怠,常常练得汗流浃背、腰酸背痛。她的心得是:“新人一定要找准适合自己的路,不能逆着自己的特长去演不适合自己的角色。无论做丑生还是文武生,只要你出色都会受欢迎。”
      2005年,广东粤剧院成立青年剧团,26岁的曾小敏当选副团长,成了广东粤剧院“最年轻的团领导”,她表示,“现在的观众不希望你们纯粹地打、纯粹地唱,他们喜欢看全面的功夫,我们团以文武戏为主,这跟其他团不太一样。”责任会让人成长,近10年,曾小敏随青年剧团下乡演出逾千场,却没有在家度过一个团圆年,更甚少有时间陪女儿。虽然近年来农村春班火爆,但曾小敏却相当清醒地认识到年轻观众和城市观众对粤剧发展的重要性,“粤剧怎么才能吸引高素质的新观众?能否变得更时尚些?”为此,她还策划了“穿越时尚——曾小敏粤剧经典演唱会”,尝试给粤剧一个全新形象。这种跨界合作在粤剧界以及广州大剧院舞台上都尚属首次,加上广东民族乐团80多人的大乐队伴奏,一度引发“如何传播粤剧传统和时尚”这样极具意义的话题,让诸多非粤剧界人士也参与其中,当时可谓全城轰动。

      3.与时俱进
      大胆尝试曲艺音乐“交响化”

      今年“妇女节”音乐会的主题是“粤韵流芳”,自然少不了最纯正、最传统的粤韵——粤曲与粤剧。其中,梁玉嵘将演唱的《月下忆嫦娥》,是从老一辈名家黄少梅的录音带中发掘整理出来,经过译谱、背曲、重新编配,才得以与观众见面的珍贵曲目。
      梁玉嵘本人深得“星腔”精髓,博采各家所长,演唱声情并茂、韵味浓郁,颇能发挥“星腔”柔媚委婉、跌宕有致,抒情色彩甚浓的艺术特色。“这首曲子是很久之前我们从录音带里听到的,由一些广东传统的音乐、小调组成的。”梁玉嵘介绍说。此次演唱,将小型曲艺唱段进行重新编曲配器成民族管弦乐伴奏,梁玉嵘表示:“平时唱粤曲,乐队比较小型,也没有指挥,这次与广东民族乐团合作机会值得珍惜。”
      曾小敏也对这种表现形式充满期待:“粤剧唱段与民族乐团的合作,音乐手法更丰富,更容易贴合音乐的情绪,能打造更好的听觉效果。”她给观众献上的是著名剧目《女儿香》中的最优美的唱段《剑歌》和《剑归来》。
      音乐会的另一重头戏是作曲家罗麦朔的作品《胤禛美人图》,构思基于清代《雍正十二妃子图》。此画画法精细严谨,画中美人均着汉装,姿态端庄、面容娟秀,背景陈设极尽奢华富丽。罗麦朔把这十二幅图对应为四个乐章进行音乐创作,每个乐章分为三个段落。他希望这部美术作品在通过音乐的描绘后,变为具有时间连续性、流动性的“场景”,以民族音乐所独具的旋律性以及抒情性,展现这套图画中人物、场景的古典之美。
      此外,广东民族乐团还将献上最近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的主题曲《伊人如梦》。看过电视剧的观众或许对这个场景印象深刻:芈月在寒冬的梅花前,深情地吹着排箫,思念着初恋情人黄歇,也打动了秦王。音乐会现场的排箫和乐队演绎,相信会带来不一样的感觉。

      访谈女人,要始终保持内心的淡定
      南方日报:作为女性,在曲艺行当里摸爬滚打是不是比男性更辛苦、更需花心思?
      曾小敏:我在广东粤剧院有19个年头了,无论任何行当,只要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戏曲这个舞台不会辜负你。作为女性,我有时候碰到武打戏,碰上身体不舒服就会辛苦很多,但是在舞台上是不会考虑这么多的,因为无论你是什么状态,上台就要以最好的状态呈现给观众。这是戏曲演员的自觉,就是“不会在舞台上认输”,要的就是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吧。我25、26岁就参加公开竞聘,后来当了青年团副团长,跟这个团一起成长。当我一边演出一边尝试管理岗位的时候我也在成长。
      南方日报:对于当下粤曲的创新和发展,你认为年轻女性可以多做哪方面的尝试和努力?
      梁玉嵘:“星腔”本身它并不限定于男性或者女性,它只是一个粤剧唱腔,很多时候它的唱腔重在小声、比较抒情的一些唱段。粤剧很多流派都有吸收到星腔的精华,它的演唱优势在于唱腔的本身,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更需要花时间,下功夫慢慢听,一点一滴去学。星腔艺术的创新最重要的是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也要培养一批听粤曲的观众。我建议电视台、电台打出“广东音乐流行榜”,宣传新的广东音乐,最近有启动“粤剧进校园”活动,对于我们传承新的粤曲也有很大的影响和帮助。
      南方日报:可否从生活和事业上,在妇女节来临之际,给女性朋友一些建议?

      曾小敏:以平常的心情对待无常的事情,内心要淡定,要有一颗平常心,保持心灵的独立体,内心要强大,做人要有情有义,做事要有声有色,生活要有滋有味。淡然去面对一切,要对自己好一点,才能不辜负别人也不辜负自己。
      南方日报:能否以过来人的身份,给年轻的艺术从业者一些忠告?
      梁玉嵘:任何一个艺术形式或唱腔的学习和从事的过程中都会有困难,一开始学东西,具体的困难自然是很多的,但30年的时间里,我最大的收获便是“学无止境”,作为新一代的曲艺工作者,各派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要采百家之长运用到自己的唱腔中

     



            本稿件转载自南方日报,作者周豫 文三妹,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其稿件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