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专题】广东举行罗家宝追思活动 “虾腔”一曲唱不尽
发布时间:2016-04-28 作者:周豫 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
罗家宝在《梦断香销四十年》演绎爱国诗人陆游。资料图片 |
罗家宝追思会上,全国各地众多粤剧同行、戏迷,以及罗家宝的徒弟、家属赶到现场,向大师遗像献上鲜花,现场同时举行罗家宝艺术成就展,其经典剧目也向公众开放,现场追思活动将持续到4月28日。
罗家宝12岁时便在父亲罗家树的教导下开始学戏,在艺术上,他博采众长,汲取薛觉先、白玉堂、桂名扬等名家精髓,并结合个人的声音条件,创造独树一帜的“虾腔”。在不少后辈眼中,他爱读书、好书法,其治艺态度和高尚品格尤其令人敬佩,值得当下的年轻粤剧人学习。
4月29日下午3时,广州市殡仪馆白云厅将举行罗家宝遗体告别仪式,除此之外,罗家宝作品专场演出、专家研讨会、经典作品改编的粤剧电影均在计划之中。
为艺▶▶博采众长造就“平民靓腔”
25日一早,广东粤剧艺术中心的大堂聚集了大量粤剧戏迷们,他们有的驻足在罗家宝的艺术成就展板前,为其取得的成就赞叹;有的安静地坐在电视屏幕前,观看罗家宝生前演出艺术录像。
今年已年过六旬的戏迷戚女士从13岁起就迷上了罗家宝的演出,近年来更是常常义务去各个中小学校推广“虾腔”艺术。在她看来,“虾腔”最大的魅力便是“平常却有韵味”。“他的表演潇洒优雅,细腻大方,音色甜润,不求花哨,但酣畅自然,只要是有华人的地方,都会有人唱‘虾腔’。”现在,每到休闲时间,她都会和“票友”一起学唱和传唱罗家宝的剧目,“他的《柳毅传书》,堪称经典,百听不厌。”
罗家宝12岁时便在父亲罗家树的教导下开始学戏,驰骋粤剧舞台70多年,艺术造诣蜚声海内外。现场,在粤剧艺术中心的罗家宝生平介绍展板上,他塑造的一个个艺术形象让人印象深刻。他一人拥有40多部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品,数量庞大,风格跨越古装、现代,代表作《柳毅传书》《梦断香销四十年》更成为脍炙人口的粤剧经典剧目,深受海内外观众的喜爱。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他担纲排演的《血溅乌纱》《袁崇焕》与《梦断香销四十年》这三个风格迥异的新戏,更让粤剧艺术迈上了新的里程。”著名粤剧编剧、戏剧评论家潘邦榛昨日也来到了追思会现场,他和罗家宝是多年好朋友,对“虾腔”颇有研究。
“虾腔”被称为“平民靓腔”,在潘邦榛看来,这是罗家宝善于吸纳各家所长,加以融会贯通的结果,“他能运用传统程式的表演方法设计人物的形体动作,博取薛觉先、白玉堂、桂名扬等各家所长,再依靠自身细腻的唱做结合手段表达人物的内心感情,后期还得到京昆名师俞振飞等的指点而更臻成熟,让他在不同风格的剧目中表演自如”。
卢海潮、小神鹰等粤剧同行也早早便来到追思会现场。现场,卢海潮动情地回忆说:“‘虾哥’的声腔音准、板准,他创造的‘虾腔’,只要是了解粤剧的人,几乎都爱唱。希望他一路走好。
为人▶▶谦逊低调生活简朴
罗家宝曾自书一首述怀诗:“粉墨生涯几度秋,沉浮艺海逐漂流,急管繁弦重新响,长风伴我有轻舟。”据广东粤剧院副院长陈列东介绍,如今广东粤剧院以及另外一些院团的很多演员都在学罗家宝的艺术风格,其中不乏年轻人。罗家宝收徒从来不摆大排场,即使在当日的追思会上,也没有特别的仪式,来者似乎都明白“虾叔”为人——高调唱戏,低调做人。
在广东粤剧院院长丁凡看来:“罗先生留下的‘虾腔’艺术,是我们弥足珍贵的财富,而先生的治艺态度和高尚品格,更激励着年轻人为传承和发展粤剧艺术而努力奋斗。”陈列东回忆说:“这几年,罗家宝的身体虽然不太好,但是他一直心系青年演员的成长和发展,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就会出席粤剧院的各项活动。”在陈列东的印象中,“虾叔”一直谦逊好学,“他非常爱看书,以前我家里国外亲戚给我爸寄了新书过来,他知道了都一定要来借,有一次他来借《基督山伯爵》,跟我爸说第二天就能还,果然,他一晚就啃完一本小说!”
广东粤剧院副院长麦玉清曾在2015年底和“虾叔”同台,在她印象中,“‘虾哥’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他一直跟我们说,要想学好做戏,先学好做人。”罗家宝的“大徒弟”梁耀安特别敬仰老师在艺术上精益求精,更敬仰老师的人品:“师父是平民大老倌,没有明星架子,平易近人,对徒弟特别好。”梁耀安回忆:“拜他为师一般只找几个见证人,行一个简单的仪式就好,他不喜欢那些隆重花哨的排场。师父晚年居住在番禺,他的生活一直都很简朴。”
传承▶▶让年轻人演绎经典全本
2012年,罗家宝被评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虾腔”传承也成为粤剧界关注的问题。在麦玉清看来,罗家宝是一个真正的文武生、粤剧“全才”,“罗家宝不但唱得好,做得好,打也好,他的作品非常适合年轻人演绎,有助于他们快速成长。”她认为,未来在日常的训练和演出中,不妨多让年轻人“挑大梁”,多演出“虾叔”的经典“全本”,而非剧目的片段章节,“这对他们的成长非常有利。”
作为传播最广的粤剧流派之一,众人在追思“虾叔”的同时,如何让这40多部经典作品通过更多渠道、更多形式为观众所知、所爱,是“大徒弟”梁耀安现在最关心的问题。记者了解到,接下来,广东粤剧院打算将罗家宝的经典作品搬上大银幕,拍摄成粤剧电影。戏曲片不是舞台剧,也不是故事片。为了让更多年轻人接受,戏曲需要电影化,但不能为此而损害舞台表演的精华,此前广东粤剧院和广州中投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对粤剧《伦文叙传奇》的翻拍已经为其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这部电影引入现代艺术手段和高科技电脑特效技术,创造了一种传统戏曲和舞台表演相结合的新模式。
此外,对于“虾腔”艺术成就的梳理也是一项重要工作。据潘邦榛介绍,广东粤剧虾腔艺术研究会目前已经编印了《罗家宝的虾腔艺术》与《罗家宝曲集》两书,今年下半年,研究会将组织专家对此前遗漏的剧目资料再次进行收集,并结合当下粤剧发展的新形势和艺术流变重新撰写关于“虾腔”艺术的研究论文,结集出版。
本稿件转自南方日报,作者周豫,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其稿件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