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人情歌】扭转乾坤之美(乾旦篇)

    发布时间:2016-05-10 作者:钟哲平 来源:新快报 点击:


           乾旦坤生,是中国传统戏剧特有的表演艺术。乾坤即天地,乾旦即由男性演员饰演旦行,坤生即由女性演员饰演生行。扭转乾坤,颠倒阴阳,在中国戏剧的写意审美之下,优秀的乾旦坤生往往达到某种不可思议的卓越、峥嵘之美,人物淋漓尽致,观众意乱情迷。
           粤剧历史中,也有不少优秀的男花旦和女小生。让我们一一领略他们的别样之美。那种略带“硬朗”的收敛,反而提升出大家风范的娇媚。
     
           在上世纪30年代之前,粤剧禁止男女合班
           粤剧不仅有男花旦,而且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只有男花旦。据《粤剧大辞典》介绍,粤剧在1933年以前都是禁止男女合班的,清末民初的人寿年、祝华年、祝康年等戏班均为全男班。作为戏班演戏交通工具的红船,更是禁止女性上船。当时的迷信观念认为,有女人上过船,船就会翻。曾有一些戏班偷偷聘用女花旦,但只是昙花一现。光绪二十八年(1902)乐同春班,1912年共和乐班,都曾一度起用女旦,但不久即被禁止。
           随着时代进步,迷信观念渐渐减少。20世纪30年代,男女合班先后在香港、广州出现。
           1933年秋天,香港取消禁止男女同班的禁令,薛觉先、唐雪卿、陈锦棠等临时组织男女班,先后在香港普庆戏院、高升戏院演出。同年,太平剧团也组织男女班,原来的主要演员是马师曾、半日安、谢醒侬,加聘谭兰卿、上海妹、麦颦卿三位女艺人为花旦,在香港、澳门演出。其后白驹荣也在香港组织“风雅”男女班。
           1936年10月,广州也解除男女班禁令。白驹荣、廖侠怀、苏州丽、谭秀珍等组成国泰男女剧团,在乐善戏院演出《月底西厢》。其后,男女班大受欢迎。再后来,又出现全女班,大有压倒全男班之势。
           直至今天,中国戏剧戏曲舞台上,亦有阴盛阳衰之气象。此为后话。
           不久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离世时,梨园纷纷为失去一名京剧乾旦而痛惜。如今,乾旦已经成为“濒危行当”了。
     
           清代粤剧花旦,名字还有几人记得?
          从粤剧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早期的花旦,全是由男性演员扮演的。勾鼻章、仙花发、美人昌、大家广、白蛇森、蛇王苏、扎脚文并称清代七大花旦。这些早期的粤剧乾旦大多连照片都没有留下,只有一些带有传奇色彩的掌故轶闻。美人昌留下了一张78转胶木粗纹唱片,十分难得。曲名《闺留学广》,花旦为美人昌,小生为小生铎蛇王苏则有后人保留下一些照片和1917年出版的《梨园杂志》,里面有《优伶列传蛇王苏》一文。蛇王苏原名梁垣三,先任花旦,后兼编剧。所编剧本有《海盗名流》、《龟山起祸》等。蛇王苏的后人梁庆祥说,如今家中已无人听粤曲。扎脚文也许并不是很多人记得,但他却有个大名鼎鼎的学生,就是白驹荣。1912年,白驹荣在“民寿年”班任第二小生,师傅就是扎脚文,师徒二人还合演过《仕林祭塔》、《闺留学广》等戏。此前一年,白驹荣还在“天演台”志士班跟男花旦郑君可学戏。
           在这些早期粤剧乾旦中,最有名的就是勾鼻章。他不仅演戏演得好,还是粤剧解禁的功臣。勾鼻章原名何章,艺名新章,擅唱“金线吊芙蓉”腔,代表作是《太白和番》、《苏武牧羊》、《刘备过江招亲》等。清同治七年(1868),时任两广总督的瑞麟为母亲贺寿,请戏班到总督府演戏。勾鼻章在《太白和番》中饰演杨贵妃,老夫人看着很喜欢,认勾鼻章为义女。勾鼻章常去总督府探望老夫人,熟络了以后,通过老夫人向瑞麟求情,经瑞麟向朝廷奏准,1871年正式解除了对粤剧的禁演令。
     

    清代花旦- 蛇王苏
     



    肖丽湘唱片


    美人昌唱片
     
           粤剧乾旦曾经人才辈出,如今后继乏人
           此后,粤剧越来越成熟,各个行当人才辈出,也涌现了很多名花旦。肖丽湘、肖丽章、千里驹、嫦娥英、陈非侬、林超群、谢醒侬等男花旦,声名鹊起。就连不是花旦行当的马师曾和薛觉先,也反串饰演过一些女性角色。
           肖丽湘(1878-1941),原名黄焕堂,新会人,首本戏有《桂枝告状》、《三春审父》、《崔子弑齐君》、《金叶菊》等。尤擅演悲剧。他演《金叶菊》,每次演到“读家书”一段,观众必哭。于是戏班海报上会特别标明“肖丽湘读家书”。
           肖丽章原名古锦文,鹤山人,擅唱南音、木鱼,精于武戏,而唱曲幽怨,常使观众泪湿衣衫。
           千里驹(1888-1936)原名区家驹,号仲吾,广东顺德人。12岁学艺,21岁当正印花旦。千里驹能生能旦,文武双全,代表作是《金叶菊》、《再生缘》、《顺母桥》、《舍子奉姑》、《夜送寒衣》、《蔡文姬归汉》,《崔子弑齐君》、《昭君出塞》、《玉楼春怨》等,被称为“伶圣”。
           陈非侬(1899-1984)原名陈景廉,新会人,代表作是《玉梨魂》、《危城鹣鲽》、《夏金桂》、《宝蟾进酒》、《梁祝恨史》等。陈非侬在上海演出时,请小说家严独鹤介绍,拜访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钻研乾旦表演技艺。陈非侬晚年把演戏生涯写成《粤剧六十年》,还整理了《粤剧的源流和历史》,成为粤剧历史的宝贵资料。
           林超群(1906-1955)原名林元挺,广东南海人。1917年,“南海名伶之父”金山和到平洲招募幼童入戏班,收林超群为徒。金山和见林超群扮相俏丽、嗓音甜润,就培养他做旦角。林超群出师后在乐群英班当正印花旦,很受欢迎,随后在人寿年、胜寿年等班任正印花旦。代表作有《十美绕宣王》、《双龙争艳》、《三十六迷宫》、《威震火焰山》、《金粉英雄》等。林超群的女儿林小群、林锦屏,还有弟子孔雀屏,都是著名粤剧花旦。林超群有几首录音留存,初听宛如娇美女声,细听之下,感受到一种相当有分寸的力量拉住声音与情绪,反添跌宕。这是乾旦歌声的含蓄之美,十分耐听。
           这些大名鼎鼎的粤剧乾旦,我们已无缘看到他们的演出,而在如今一些年纪较大的演员身上,依稀还能寻得一些他们的乾旦师傅的痕迹。但真正愿意从事乾旦的演员已经越来越少。观众审美习惯转变,传统戏剧戏曲的路不好走,乾旦的路就更不好走。香港几年前拍过一个纪录片,名为《乾旦路》,讲述的,就是行走在狭窄道路上不被理解的孤独。世界越繁华,走路的人越孤独。

     

    著名粤剧男花旦陈非侬


    陈非侬偶尔反串老生


    千里驹夫妇


    粤剧名旦林超群



    人寿年戏班戏桥,第一花旦是林超群


    胜寿年戏班戏桥,林超群被称为“花旦皇后”


    马师曾女装扮相


    马师曾女装扮相


    香港纪录片《乾旦路》海报
     
    粤人情歌133期(2016年5月6日)


     


            本稿件转载自新快报,作者为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钟哲平,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其稿件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