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剧评与争鸣】粤剧《三借芭蕉扇》观后感集(一)

    发布时间:2016-05-11 作者:冯铭卓 来源:星海粤曲研习社 点击:

           2016年4月24日下午,是一段快乐、幸福的时光。广东粤剧院主办的 “粤剧进校园”系列活动之“进剧场 看粤剧”学生专场演出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隆重举行,由广东粤剧院二团演出的传统粤剧 《三借芭蕉扇》受到年轻学子们的喜爱。星海音乐学院粤曲研习社荣幸受到邀请观看演出,于是呼朋引伴,兴奋前往。一帮来自不同高校的爱戏之人,观后百感交集,纷纷将思绪化成文字,汇集一起,交流探讨。
     

    星海音乐学院、广州大学与华南师范大学的老师们,携同子女,
    一起观赏粤剧《三借芭蕉扇》,戏曲传承,从娃娃抓起。

     

          袁东艳教授(星海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硕士生导师):

         【 传统戏曲 且看且珍惜】《三借芭蕉扇》再次登上省粤剧院的舞台,距上一次的演出已有30年,时光流逝,曲情、曲兴犹在。此次演出观众满满,掌声连连。感谢广东粤剧院,他们主办的“粤剧进校园活动”愈来愈成功,省粤总在关照院校;这是令人感动的一幕,满台青年演员基本功扎实、精彩纷呈,尤其边打边唱实显日久苦练,即便略有闪失,仍瑕不遮玉。青年才俊,空间无限;感怀,戏曲博大精深,陶冶国人情智,匹夫不怠,尤其地方剧种,且看且珍惜……

     


    星海粤曲研习社的戏迷们,呼朋引伴,看戏,共渡美好时光。
     

           潘妍娜(广州大学音乐学院老师 ):
           一直想看粤剧的武戏,昨日终于如愿,有幸于广东省粤剧院观看了取材于《西游记》的大型神话粤剧《三借芭蕉扇》。说到《三借芭蕉扇》的故事,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但是当看到粤剧舞台呈现的效果,我还是有很多新鲜的感受。首先,几位青年演员唱演打皆佳,将我们熟知的几个神话人物——机智、勇敢又有些淘气的孙悟空,漂亮、自私的铁扇公主,爱打小聪明的猪八戒演绎得活灵活现。其中,精彩的武打场面为这出神话剧增添了色彩,很多神话场面都是以武戏来完成,在演员的几个跟头间,便是天上地下.....武打场面展现了粤剧青年演员的硬功夫,让人看得很过瘾,也感受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背后粤剧演员日常付出的汗水。此外,开场时火焰山的熊熊烈火,忽大忽小的芭蕉宝扇,突然间变出的金箍棒……这些舞台声光电和制作精巧的道具所展现出来的魔幻色彩使这部戏颇有大制作的感觉,也让我思考一个问题,传统戏曲是不是一定只能一桌二椅大白光呢?为了展现一定的戏剧场面使用恰当的声光电和舞台道具又有何不可呢?总的来说,这出戏给观众营造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满足了我对于“西游记”这一经典的想象。略有遗憾的地方是,最后孙悟空大战牛魔王的武戏时间较长耗去演员大量的体力,导致演员有些动作难以高质量的完成,略有失误,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最后的武打场面虽然精彩,但略显冗长,从剧情发展来看无太大必要,不如减少一些场面与打斗,让演员集中完成反而能让整出戏更为紧凑。
     

    剧场内座无虚席,有来自不同学校的老师、学生及其家长。

     

           戴晓静(星海粤曲研习社指导老师):
          【打磨才能出精品】 在学生专场演出上演传统剧目《三借芭蕉扇》,为广东粤剧院凸显粤剧传统而点赞!传统题材,传统音乐与传统身段。很纯粹的一部粤剧,没有乱七八糟的外来元素,无论是看,还是听,都是纯纯的粤味,两个字——舒服!倘若以往有顾虑,怕传统的东西吸引不了年轻人,这次大、中、小学生们看戏后热烈的反应,对粤剧未来而操心的人们应该算是一支强心针了!况且,在学生观众中推行传统剧目,也能体现了省级院团的艺术态度:兼顾传统与创新。这构成了一种张力美。
           精美!《三借芭蕉扇》虽是传统剧目,但无论舞美、服装、灯光、剧情编排、身段、都经过精心设计,戏中经常有亮点,因此,观众一直被吸引着。例如,孙悟空在铁扇公主腹内翻腾,铁扇疼得在地上打滚的情景设计,一个舞台平面,却表达了两个空间概念,设计得很巧妙;还有各种变身,芭蕉扇大小变,等等,值得赞!
           规范!演员的唱念做打、音乐队伍的吹拉弹奏,干净而规范,专业团体的整体艺术素质在那放着,让人难以忽略。
           匠心独具!编剧对原著的取舍恰到好处,也不乏插科打诨,剧情合理,人物就会自然,观众也看得明白,自然就喜欢。
           白玉有瑕,瑕不掩瑜。演员们的演技和台词功夫尚需提高。首先,演员演唱声音状态不够稳定,音色时好时坏;其次,念白处理较死板,没有根据观众群体的需要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学生专场,念白应尽量通俗,自然,生动,而不能照背台词。例如:唐僧问:“悟空,你何去啊”?为何不能口语化成“悟空,你去边啊?”还有:“你到来作甚”、“哪里话来”、“你说什么”……用粤语来照念,给人感觉比较死板,似乎演员没有完全消化台词,融入角色。我儿子3岁开始跟着我看粤剧,看了两年戏,以往看戏比较安静,会随着剧情发展来问我相关问题,今天他却不断在问我同一个问题:“妈咪,拒地讲咩啊?”在台词演绎上,演猪八戒的麦少聪做得好,他的口白自然,生动,一听就知道经过消化处理。例如字幕上打着“晚些就变烧乳猪了”,他说成:“迟滴就食烧猪肉啦”;还有“马骝干”等纯粤语用词,令台下学生观众感觉亲切,并立即爆发出意会的笑声。再次,演员对角色内心的表现较少,多是停留于表面的演绎,给我的感觉是:演员在演某个角色,并未达到“他就是那个角色”。
           尽管演员表演上出现了失误,但这是可以包容和理解。戏曲是一个高度综合的艺术,戏曲演员的表演太不容易了!唱作念打、手眼身法步,台下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除了自身苦练,还需要大量的舞台实践来精雕细琢某一唱段,某一身段,甚至内心的情感交流,塑造一个成功的角色,自身的努力和实践机会是缺一不可的。听说8年前李德浩演孙悟空已经得到了观众的认可,8年后,观众却没有看到更多的惊喜,我想,在自身努力和实践机会上都有关联吧!不管怎样,出一个好的戏曲演员实在不容易,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且行且珍惜。
           我相信,《三借芭蕉扇》倘若再连续演多几场,各方面的表现肯定会更好!精品需要打磨,无论是人,还是戏。
     


    粤剧《三借芭蕉扇》剧照

     


             本稿件转自星海粤曲研习社公众号,编辑冯铭卓,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其稿件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