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沙龙预告】“音乐人类学视野的粤乐传统”粤剧学者沙龙本周六举行

    发布时间:2016-05-25 作者:钟哲平 来源:粤人情歌 点击:


         
          传播,是最好的保护
          粤剧学者沙龙宗旨:
    搭建平台,资源共享。让关爱粤剧的高校师生、戏剧评论家、戏剧工作者、表演艺术家共同交流,探讨粤剧,传播岭南文化。
     
          活动形式:
          每期围绕一个话题,以学术探讨为主。一人主讲,若干嘉宾参与讨论。围坐畅谈,全程录影。
     
          主办单位: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粤剧中国保护中心、中国粤剧网
     
           ( 每期沙龙结束后,我们会推送热点图文,呈现嘉宾精彩观点。并在《南国红豆》杂志推出深度报道。欢迎广大粤剧工作者、爱好者关注。)
     
     
         沙龙第三期《音乐人类学视野的粤乐传统》
     
         举办时间:2016年5月28日上午10时
         举办地点:广东八和会馆(广州恩宁路177号)
         
         活动介绍

         主题:《音乐人类学视野的粤乐传统》
     
         本期沙龙主办单位: 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广东八和会馆
          协办单位:广东八和会馆普福堂、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方生活广播
     
          主持:钟哲平(粤剧中国保护中心副秘书长、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专业作家)
     
         特约嘉宾  萧梅
     

     

           【萧梅】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音乐学博士、音乐学系民族音乐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传统音乐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际传统音乐学会(ICTM)执委(2011-),国际音乐资料文献大全(RILM)委员会委员,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主任。
             萧梅教授长期从事中国传统音乐的田野调查及音乐人类学研究,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她主要负责的课题有《中国传统音乐“乐语”系统研究》和《中国传统音乐表演与形态关系研究》。这次来广东,希望了解广东音乐、粤剧粤曲的传统演奏、唱腔对音乐形成的作用,以及人与乐器的关系等课题。萧梅教授这样专业、执着,我们粤剧学者沙龙当然要尽地主之谊,把粤乐之美,跌宕展现。我们隆重请来粤乐界四位美男子,与萧梅教授对谈并示范演奏!
     
          一场粤乐传统的时光之旅:锣鼓是粤剧的精髓,掌板师傅对于整个乐队演奏、全剧节奏、演员配合、气氛营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一场特别的传统粤乐雅集,我们首先要介绍的嘉宾是资深粤剧曲艺击乐师(掌板师傅)郭权。
     

     

         【郭权】是广东八和会馆副秘书长、普福堂执行会长,同时担任广东广播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郭权出生于曲艺世家,毕业于广东粤剧学校(现为广东舞蹈戏剧学院),曾任广东粤剧学校老师。任曲艺节目主持人以来,主持过《粤韵潮声》、《动感心水歌》、《粤剧发烧友》、《健康晨曲》(后改名为《粤韵晨曲》)、《粤韵飘馨》等金牌节目。
         
           本次沙龙粤乐方面的嘉宾,均来自广东八和会馆普福堂。八和会馆是创建于1889年的粤剧艺人行会,包括“慎和堂”、“永和堂”、“新和堂”、“兆和堂”、“德和堂”(銮舆堂)、“庆和堂”、“普和堂”(普福堂),“八和”意为“八方和合,和衷共济”。其中“普和堂”(普福堂)就是粤剧戏班“棚面”(乐师)的组织。
    早期粤剧的乐队是设在戏棚(舞台)之上的。观众入场时,首先看到的是伴奏乐师,因此粤剧乐队又称“棚面”。粤剧棚面早期沿袭外江班的文武场体制,由五人组成,成为“五架头”。本地班形成后,粤剧棚面逐渐扩大,分工越来越细致。受唱腔流变的影响,粤剧棚面主奏乐器与棚面组合方式也不断发生变化。唱高腔时的粤剧棚面用“梆笛组合”伴奏。梆黄时期,棚面又出现了“硬弓组合”和“软弓组合”。硬弓组合俗称“五架头”。以二弦为主奏乐器,配以竹提琴、三弦、月琴、横箫。多伴奏高亢激越的唱腔,如霸腔。软弓组合俗称“三件头”。以高胡为主奏乐器,配以扬琴、秦琴、洞箫、长筒。高胡的演奏比二弦把曲调向高位发展,扩大了音域。软弓组合多伴奏平和抒情的唱腔,如普通平喉、子喉的唱段。

          本期学者沙龙,是一场粤乐传统的时光之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粤剧表演从官话改为白话,把广府说唱和广东音乐吸收到粤剧音乐唱腔中,高胡也成为粤剧的主要伴奏乐器,纳入“软弓组合”。高胡常常被视作粤剧乐队的“头架”乐器。高胡音色清脆、明亮,适宜演奏欢快、华丽的旋律,刚柔并济,表现力强,成为广东音乐的特色乐器。为我们展现软弓组合中的高胡以及硬弓组合中的竹提琴的是音乐家陈仲琰老师。
     


     

          【陈仲琰】是著名粤乐大师陈卓莹之子,粤剧音乐家、作曲家,原广东粤剧学校讲师,讲授高胡和唱腔理论课程,《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粤剧卷)副主编》。现任广东八和会馆普福堂副会长。陈仲琰老师拉高胡时儒雅文静,一吹昔士风立即风流倜傥,很神奇的。你们现场看。

           接下来介绍洋为粤用的小提琴。20世纪20年代,小提琴开始在粤剧乐队中使用。小提琴音色华丽、明亮,音域比高胡宽阔,伴奏“反线二黄”、“反线中板”、“乙反”的转换比高胡丰富,被吸纳为粤剧“软弓组合”的主要乐器。尹自重独创“广东小提琴”演奏法,把小提琴的定弦改为广东弦乐的定弦,吸收广东传统二弦的走指、揉弦以及弓法,形成独具一格的小提琴演奏。1930年,尹自重在觉先声剧团担任头架,引进小提琴、萨克斯管(昔士风)、吉他等西洋乐器。为我们展现小提琴在粤乐中的独特魅力的是崔德銮老师。
     


     

          【崔德銮】是原广东粤剧学校高级讲师,受聘为星海音乐学院高级讲师及广东省文艺职业学院编剧研究生班教授。除教学外,从事唱腔音乐创作,从艺五十七年。参与《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粤剧大词典》等编撰工作。主编《中国戏曲志》(澳门卷)之“音乐篇”。现任广东八和会馆普福堂顾问。
           
           粤乐中吸收的西洋乐器并不止小提琴,还有木琴、吉他、昔士风等,多达四十余种。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一种“精神音乐”,吕文成打木琴、尹自重拉小提琴、何大傻弹吉他、何浪萍吹昔士风,程岳威打爵士鼓。演奏强烈轻快的曲子,风靡一时。乐手随着节拍摇头晃脑,有疯癫之态,听众也为之迷醉痴狂。想来也是很high的。

          在本期沙龙,我们还能欣赏到如今粤剧伴奏已经较为少见的传统木琴,由原广东省曲艺团木琴、扬琴演奏家【邱少麟】老师为大家展示。他曾组织中旅华侨大厦轻音乐团并担任团长。现任广东八和会馆普福堂顾问。
     


            

           这么多大牛聚集到八和会馆的老房子里,这是想干嘛呢?听说他们要对对暗号,讲讲粤乐演奏中的习语、不同乐器在合乐过程中的配合……要探讨粤乐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的区别,要聊聊粤剧伴奏硬弓和软弓的应用……高胡、二弦、竹提琴、小提琴、木琴、扬琴、昔士风……光听大师们讨论带去示范演奏的乐器,就已经很令人期待了!

           5月28日,萧梅教授此行还带来了李亚和朱腾蛟两位博士研究生。李亚研究江南丝竹的音乐形态,朱腾蛟研究南部侗族的歌唱风格。客自江南来,领略岭南音乐的好风光,这真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学者沙龙”。
     
          特别提示:
          1、八和会馆老建筑地方狭窄,座位有限,来旁听沙龙的朋友估计要站着或坐在走廊上、楼梯上……
          2、八和会馆位于恩宁路,停车不方便,各位尽量搭车前往,可乘坐2路、3路、82路公共汽车至“恩宁路”站下。
       
     
     粤剧学者沙龙精彩回顾
     

     
     


            本稿件转载自粤人情歌公众号,作者为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钟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