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剧评与争论】浪子、赤子、疯子

    发布时间:2016-06-03 作者:杨迪 来源:广州青年剧评团 点击:


     
           江太史公第一次登场,是为了教训他顽劣的儿子。十一个老婆,加上去世的那一个,都不能管住这个“讨债鬼”。今天打烂了观音像,明天就点着了校长的蚊帐,天晓得这个孩子是不是上天派来考验他耐性的。
          《南海十三郎》在一开场,给了我们一个繁盛的大家庭和一个顽皮的江誉鏐,一群叽叽喳喳的女人,衬托了天性疯癫的十三郎。在这次看戏之旅之前,南海十三郎的故事已经传遍了坊间,但我刻意没有去看剧评、电影或是报道,我想作为一个新人走近这个故事,即便这个故事在最后带给我了许多遗憾和悲凉。
     
     【Oh my sweet heart!】
     
           江誉鏐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个不羁浪子,谢君豪那坏坏的样子,与这个角色不谋而合。从小便是巧舌如簧,下象棋从来都是胜人一筹,也许天才就是有狂妄的本钱,所以就连“恃才傲物”这样的形容对于他来说也成了褒义。
           在舞会上,江誉鏐第一次尝到了爱情的滋味,他嘴里说着“庸脂俗粉”,心却被彻底征服。Lily问他,“你会跳舞吗”,他说“不会”,可他只看了几眼便将舞步熟记于心。他狂热的性格让他不顾一切地追随Lily去上海,而这段经历却让他第一次明白,有些东西并不能用才华交换,比如爱情。
           然而很快,他就找到了另外一个sweetheart,那就是粤剧写作。他冲进了薛觉先的后台,拿出了那首《寒江钓雪》,从此进入了梨园。在我看来,江誉鏐狂妄的外表下有他对自己身世与才华的自信,如果说前者是天生,那么后者则是他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中不断得到肯定而积累的。《南海十三郎》试图建构这个不羁少年的心路:年幼丧母的孩子多少缺乏真正的管教,在封建大家庭中逐渐成长为一个“异类”,而他心地的善良与纯洁是他最好的品质,聪明的大脑与显赫的家世让他的童年无忧无虑。
          但谢君豪饰演的青年江誉鏐表现出的“狂”,则让我们更多看到了天才的隐忧:他不通人情的直接与固执,很可能变成伤害自己的利刃;他心底的单纯,很可能受到浊世的排挤。《南海十三郎》上半场的喜剧与江誉鏐的恣意任性,恰恰给了下半场凄凉结局最好的伏笔。
     
     
    【有始有终】
     
           《南海十三郎》全剧充满了粤剧式的美,也充满了粤剧式的悲,剧里有很多唯美的句子,但我最爱江誉鏐的那句台词“我写的人物都是有始有终!”,这句话让我当时落下泪来。
    有始有终的人,是《女儿香》里的梅暗香,也是《燕归人未归》里的白梨香,更是江誉鏐自己。从孩童时懵懂地拿着抵御外辱的条幅满屋子乱跑,到拒绝逃难从军慰军,他经历了中国最多离乱之苦的岁月,唯一不变的是赤子之心。
           江誉鏐看不惯任惜花劳军的大腿舞,他情愿排一出《梁红玉》,可女英雄的一支花枪耍得再好,终究是抵不过舞女高高抬起的大腿。从那个时候开始,这个鼎鼎大名的编剧开始了他人生中最痛苦的时光。粤剧舞台上充满了光怪陆离的情节,他不得不沦落到编可笑的“猩猩戏”,但就算是讲“猩猩的故事”,他还是寄托着家国情怀。
           乱世中想要做一个有始有终的人,注定付出更多的东西。江誉鏐心目中的粤剧,心目中的家园,终究是渐行渐远。在《南海十三郎》中,我最爱的一场戏是江誉鏐与唐涤生“攒戏”,两个深爱粤剧的人,一唱一和,这里一段“士工花”,那里一段“快中板”,这里加个“小相思锣鼓”,只能用“自古英雄惜英雄”来形容。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一人懂得江誉鏐,我想至少在粤剧的世界里,那个人是唐涤生。很多人说《南海十三郎》戏曲的部分不够好,太敷衍,但我认为作为粤剧题材的话剧,已可算为佳作。
     
    【雪山白凤凰 】
     
           在《南海十三郎》中,江誉鏐死在一个寒冷的冬夜,脚上连一双鞋子都没有。从三十八岁开始,他半疯半癫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就像剧中最后说的那样,没人知道他是真的疯了或是装疯,或者半真半假。
           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好像是唐涤生,他找到了江誉鏐,并唤醒了他想要再走进粤剧行当的信心。可是这个希望却因为唐涤生的突然离世而重归渺茫。其实也许唐涤生并没有比江誉鏐的命运好更多,一个43岁早逝,一个38岁疯癫,同样是“天妒英才”。如果说江誉鏐是个疯子,唐涤生又何尝不是,天才的基因里本来就有疯狂的属性,只是江誉鏐没有遇到好时代。
            就像电影《霸王别姬》里形容段小楼形容程蝶衣的那句话“不疯魔,不成活”,这句话同样适用江誉鏐。我并没有对他“疯了”的境遇感到悲凉,即便他走在大街上是个乞丐,无人知晓,但至少他心中保留了一份纯真。这份纯真也许任惜花有过,梅仙也有过,可是到最后都被现实磨平。梅仙看到江誉鏐落难便让他为自己写电影剧本,可到最后却还是为了利益不顾原则地加入了胡编乱造的情节,这使得江誉鏐与她最终叔侄情断。
           江誉鏐的孤独与疯狂,一半是命定,一半是选择。

     

    【结尾】
     
          浪子,赤子,疯子,这是我看完《南海十三郎》之后对江誉鏐这个人物最深的三个印象。他情真,情深,情重,无论是对粤剧、他的亲人,亦或是这个国家,他都有太多的“固执”。有些人不会简单地被俗世接受,就像当时粤剧行里没人再敢请他编剧,因为他太真实,真实得让人无地自容,真实得让心生畏惧。然而这样的人也不会轻易地被这个世界忘记,因为他轰烈地走了一遭,坦坦荡荡。
           那天去深圳看戏,看完之后有个年轻人站在剧场外面哭了,我很感动。也许江誉鏐从来不是孤单的,有很多人和他一样,倔强地追寻自己心目中美好的世界。从九十年代到今天,谢君豪从电影版的《南海十三郎》开始,将江誉鏐的故事延续到了舞台上。编剧杜国威曾经编过多部以粤剧为题材的电影和戏剧作品,给我印象很深的是电影《虎度门》。这部电影用俗常的视角刻画了粤剧名伶冷剑心的生活,褪去了戏曲名角的神秘外衣,一下子将“艺术”下放到了市井。我想一部好的作品是能反映出主创的艺术创作态度的,而《南海十三郎》题材从电影到舞台剧的不断再创作,不得不说也是主创们的一种“坚持”。
          最后,但愿我们不用发疯,也能做到有始有终。

     

             
            本稿
    件转载自广州青年剧评团公众号,作者为杨迪,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其稿件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