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进校园】广东培正学院粤剧社,校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发布时间:2016-07-12 作者:黄靖玲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粤剧是广东本土传统的艺术形式,也是岭南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笔者从小深爱粤剧,得知广东培正学院有粤剧社,入学前就加入了学长学姐们开的群组,下定决心一定要加入社团,并希望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社团服务。“粤剧社”是2011年3月由学院各系对粤剧有一定兴趣的志同道合的学生组织起来,在罗禾森老师的指导下,隶属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学生社团。
     

          粤剧社是一个兴趣爱好类的社团,宗旨是发挥粤剧爱好者的特长,丰富同学课余生活,为同学们的兴趣和爱好创造良好的气氛,更好地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活跃校园气氛,从多方面表现了我校学子的风采。与此同时,弘扬粤剧精髓,保留岭南优秀传统文化。
     

    学校礼堂演出

          作为粤剧爱好者,非常高兴学校能提供这样一个能近距离接触粤剧的平台,让我们能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学习粤剧。粤剧社主席团由社长、副社长和秘书长组成,下设有培训部、宣策部和秘书部。成立至今,面临种种挑战与困难。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社员人数越来越少,并且我们连最基本的训练场地都没有,去年只能在学生活动中心的走廊边上,甚至楼梯间训练,社员们都仍然能坚持,这很好展现了社员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皇天不负有心人,今年我们终于有一间办公室训练,尽管是与其他社团共用,但粤剧社总算有了一个“家”。排练身段动作,由于身体动作难以描述,镜子才能更好的诠释出问题所在。有时我们因地方狭窄,不得不到宽敞的公用训练室排练,但很多时候我们甚至会被赶出来,遭受各种冷眼。这时,最需要的就是忍耐和坚持,可能是我们早有心理准备,凭着对粤剧的热诚,并不会为此而使我们的意气消沉,反而会使我们愈发图强。
           我们深知,尽管学生在广东土生土长,但要他们懂得欣赏并且喜爱粤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这个过程还受到学生自身成长环境等影响,学校社团能做到的推广活动是非常有限的。每周一到五下午我们都会有一个小时的固定时间进行集中训练,其中周二下午有三小时会由外聘的施丽萍老师负责指导训练唱腔和身段。经常与其他兄弟社团举行联谊,受邀参加一些演出。这就引出另一个问题:要如何组织演出,以何种形式演出?如果为了迎合学生需求而一味的创新,以流行的风格演出,这有失粤剧的传统。如果以传统的折子戏方式演出,一方面是粤剧社成员几乎全部是零基础的,对粤剧了解有限,更何况是演出;另一方面是观众,他们可能会因折子戏而有“古董”陈旧感,一味“恋旧”反而观众觉得演出乏味无趣。虽然得到校方和社团联合会的支持,但粤剧社的经费相当有限,演出服装道具方面问题严峻。我们通常是以演唱粤曲小曲的形式,穿上中国风的简单演出服,配上简单道具做动作和走位。

     

    在粤剧文化广场参加“第六届广东音乐邀请赛”与指导老师合影

           不间断的用心训练,使得我们多次在校大型演出中获得好评。今年4月参加学校“达人秀”决赛赢得一致肯定,掌声和“优秀奖”便是我们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2015年12月,最鼓舞人心的莫过于与校管乐团近百人乐队合作,参与“第六届广东音乐邀请赛”并荣获“管乐“项目”金奖。管乐伴奏粤曲小调,重新编曲和填词,一首“校园之春”向观众们展示了培正学子的青春校园生活。
          粤剧社在发展中有辛酸,也有甘甜;有崎岖坎坷,也有大步向前。按照社联的要求和精神我们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加强协会内部建设。开展各项活动的同时,积极参与各项演出。粤剧社迎来一批新的成员,我们注重培养彼此之间的关系,让每一位的成员都有归属感。面对接下的各种演出,我们会积极做好准备,尽力完美地完成每一次演出。通过多次精彩演出,大大提升的粤剧社在校的名气,同时我们有新成员加入,为我们社团注入了新的活力源泉。展望未来,希望有机会能再次邀请“粤剧进校园”项目到我们学校指导和做交流演出,进一步营造校园传统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粤剧的喜爱之情,传承岭南优秀本土文化。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承担起继承和发展传统戏曲的重任,让粤剧走进大学校园,融入大学生的生活,学生是新生力量,只有粤剧被接受喜爱,观众年轻化,粤剧的继承与展才有希望。我们要了解粤剧,甚至其他传统戏曲在其他校园的发展情况,归纳总结,促进粤剧社在我校的继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