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苑随笔】粤剧艺术博物馆参观小记
发布时间:2016-10-31 作者:黎俊忻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建于老西关恩宁路永庆巷,于2016年6月开始正式对外开放。笔者在华光诞当天始得机会入内参观,感触很多。作为一名普通市民,谨此记下一些感受,与关注粤剧的朋友一起交流。
博物馆选址在恩宁路,无疑是由于此地是广州粤剧文化集中地。如记忆无误,现址处原来是大片民居。现时永庆巷已改建成一些现代文化建筑,与銮舆堂连成一片,或是为以后承担更多文化展览的功能。博物馆内为岭南园林风格建筑,青瓦白墙。有假山花木掩映其中,高低错落。回廊月门穿插于内,花格小窗移步换景。正中心则有瀑布流水,增添活力。整体布局精巧又不失大气,环境非常优美。可以看出政府的重视和巨大投入,也显示出设计者的用心。
博物馆选址在恩宁路,无疑是由于此地是广州粤剧文化集中地。如记忆无误,现址处原来是大片民居。现时永庆巷已改建成一些现代文化建筑,与銮舆堂连成一片,或是为以后承担更多文化展览的功能。博物馆内为岭南园林风格建筑,青瓦白墙。有假山花木掩映其中,高低错落。回廊月门穿插于内,花格小窗移步换景。正中心则有瀑布流水,增添活力。整体布局精巧又不失大气,环境非常优美。可以看出政府的重视和巨大投入,也显示出设计者的用心。
图:博物馆中的楼阁与回廊
展馆位于园林建筑之中,馆内设施相当现代,以下沉形式避免主体建筑过高带来的不协调。展览整体按不同主题划分,有粤剧历史、行当变化、唱念做打、音乐乐器、舞台美术等几个方面,展示内容比较丰富。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馆内搜集了大量音频、视频资料,使参观者看完说明后,能即时听到不同行当的唱腔、多种乐器奏同一段音乐的声音对比。在演员做工的部分,还有专门新录制的视频,对于粤剧演员的身法、步法、各种功架,都一一作了演试,可以让观众详尽了解粤剧艺术的各个层面。设备运作状况良好。场馆空置处尚颇多,仍有很大的发展余地。
图:室内展馆布置的红船模型
不过另一方面,博物馆进入实际运营不久,许多设施和布置难免未尽如人意。比如用APP预约参观,虽然是为方便公众用微信形式预约,但该平台不够稳定,哪怕是经常用微信的年轻人都需要反复打开,填写很多个人资料才可预约,而且还必须要提前一天。如若这是惟一能够正常进入博物馆的惟一渠道,而没有包括电话、网页等形式,则不免妨碍了很多市民参观的兴致。
参观当天为华光诞安排了古戏台上的演出,本来此景致立意甚好,戏台在假山之中临水而立,旁有玻璃幕造成颇有现代感的瀑布,观众在水池的另一边观看,颇得流水山石的雅致。但从实际演出情形来看,由于中间水域颇宽,观众与戏台实际距离比较大,加上露天表演,演员的唱腔念白难以听清。观众所坐位置缺乏护栏、通道狭窄,往来者颇感不便。看戏人士簇拥水边,座位甚少,恐怕人多时有推挤落水之虞。
图:戏台前的水塘及后面的展馆建筑
此外在博物馆的外围,建设了颇大范围的广场。本来这作为博物馆园林外围的延伸,又在河涌处横跨两条拱桥,亦有一番小桥流水的意境。只是为了防止游人从外围进入博物馆,园区把拱桥予以封锁,只允许由内至外单方向通行。如此一来,原本永庆巷可以从恩宁路直通多宝路,因为这些阻隔,导致通行非常不便,路上还经常遭遇保安阻吓,算不上什么好的体验。其实广州市内很多博物馆伴随着周边环境的改造,都承担了一部分市政的职能,如陈家祠前面开阔的广场,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和通行的场所,即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粤剧馆是否也可适当调整一下,把院区内作为限制区,在一些开放空间设置准入许可,而把外围广场和河涌一带还给行人自由通行?
作为一名对粤剧有感情的老广州,非常高兴有这样的博物馆,充分展示本土艺术。只是在赞赏粤剧博物馆景致精巧的同时,也更希望该馆自然融入社区之中,给予游人更多好的游览感受。衷心祝愿粤剧博物馆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