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剧苑随笔】金秋锣鼓为君开——广州粤剧院锣鼓班训练侧记

    发布时间:2016-11-08 作者:黎俊忻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金秋十月,广州粤剧院举办2016秋季艺术培训班开课。该培训班由行内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教学经验的老师任教,希望为广大粤剧爱好者,提供了解粤剧艺术,提升欣赏水平,能够亲身参与、享受其中的平台。笔者有幸参加了今年粤剧锣鼓班的学习。
           粤剧锣鼓班自2014年开始已经办了6期,由广州粤剧院王坤明老师主持。据王老师自述,他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考进广东粤剧学校学习音乐,主修粤剧打击乐。在校期间师承何根老师(是马师曾、红线女剧团的掌板师傅)和周学军老师(著名粤剧掌板师傅罗家树的入室弟子),1984年毕业留校任教。他在多年来的教学理论与舞台实践中,总结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现时已桃李满园。学员来自广州、番禺、东莞、佛山、高明、湛江、香港、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一些领悟得较好的同学已在私伙局甚至专业团体表演中担任掌板一职。较为突出者如朱俊杰,参加由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举办的“2016广东省打击乐展演赛”,演奏《八音锣鼓》荣获戏曲锣鼓组合一等奖,可谓学员中的佼佼者。

     

    王坤明老师耐心辅导学生
     
           10月16日周日上午,王老师与早到的同学已在广州粤剧院三楼的排练室准备。每位学员均发给鼓竹一对,教材与教学计划一套,以及报纸卷成的练习枕。老师每念锣鼓口诀,或是在锣鼓架上示范时,学员则在下面跟着打练习枕,既不会因声浪过大而影响老师讲解,也有利于通过纸卷感受手腕和前臂配合发力的技巧。
           很多粤剧锣鼓的基本打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可能追溯到粤剧音乐系统形成的初期。像其他传统技艺一样,早期粤剧锣鼓的传授极少以文字为媒界,多数是叔父们口传心授,一代代在“念口簧”中熟记的。建国后有了《粤京锣鼓谱汇编》这一类的书籍,把古老的乐谱和曲调出版成文字,念法和节奏开始写定形成标准。在学校规范教学中,王老师进一步把锣鼓谱写成四声部:1、锣鼓谱,2、掌板鼓竹法,3、锣谱,4、镲谱。其中鼓谱就是传统锣鼓的记谱,可以念出来,其余乐器则是拆分出来单独开列。如此一来每一件乐器击打的节拍都标示得非常清楚了。

     

    王老师所整理的“四声部”式锣鼓谱

    对比下图


    《粤京锣鼓谱汇编》书中单行的传统锣鼓记谱
     
           王老师对待业余学员很有耐心。他提到学习锣鼓的秘诀就是:“背诵得到就打得到,念得好听就打得好听”,表明了锣鼓谱视唱和熟读背记,都是重要的学习步骤。每次上课,老师都先把一段锣鼓的结构讲解一番,然后多次重复使学员念熟“左、右”手的竹法,再打出来。个别学员不会看简谱,在节奏掌握上遇到困难,老师则示意通过“念口簧”熟记一段,日后再慢慢领悟节奏。
           老师为了让大家感受实际演出的感觉,让学员轮流坐上锣鼓架,摆正姿势,特别是注意把膝盖与锣鼓架的点持平,以保证每一下手腕都能借助膝盖位敲击。虽然现在用酸枝木做成的沙的,较之以前的双皮鼓更容易打响,但采用传统打双皮鼓的方法,沙的出来的响声仍觉更加扎实嘹亮。初学者虽能通过示范感受到里面的区别,要做到稳定发挥还需要很长时间。一般人往往右手较为灵活,左手往往发力稍差,为此老师也提醒我们要注意左手的训练。

     

    现时锣鼓班所用教材及器具
     
           现时锣鼓班教学也更讲求与时俱进。除了使用《粤剧传统锣鼓规范演奏》、《粤剧传统锣鼓在粤曲板腔中的作用》和《粤剧唱腔伴奏的花竹技巧》等书面教程外,王老师还与学员建立微信学习群。课后即在群中发布多个基本锣鼓的示范录影。继而又通过音频语音讲解,多次复习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课堂上也允许我们把他规范的演奏过程摄录下来,好在课后反复观摩、掌握要领。学员们也可以利用微信群,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提出让老师解答。群上也发布了不少往届学员的表演。看到他们竹法娴熟,表演状态良好,我们初学者也增加了信心。
           这期锣鼓班同学之间年龄有一定差距,但不妨碍彼此相互帮助鼓励。老师曾笑道学习锣鼓可避免脑力衰退,也正道出过去到现在,学习传统粤剧锣鼓的群体普遍年龄偏大的情况。如果年轻人能够通过学习或某些机缘使然,体会到传统技艺的妙处,固然是好。只是目下社会整体氛围,许多人认为粤剧是老人家或退休人士才会参与的活动(我们经常看到的情形也的确如此),很难让年轻人在锣鼓或是类似学习中找到合适自己的群体归属感和表达自我的热情。在传统技艺已非常便于接触和学习的今天,粤剧和相关技艺的传播,如何能改变社会既有看法,让更多年轻人体会粤剧艺术的魅力,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