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评与争鸣】历演不衰《胡不归》(上)
发布时间:2016-12-08 作者:潘邦榛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只要提起《胡不归》这个戏名,广大戏迷都会说已经欣赏过,因为它确是在粤剧历史上真正屡演不衰、脍炙人口、老倌喜演、观众爱看的好戏。就在近期各地演出的粤剧晚会上,我们又看到有演这出名剧中的《慰妻》、《逼媳》、《哭坟》等多折,而且仍然大受欢迎。
《胡不归》改编而成的电影(照片来源于网络)
《胡》剧由著名粤剧编剧家冯志芬编写,于二十世纪30年代由“觉先声男女剧团”推出(据说首演的具体时间为1939年12月),有“万能泰斗”之誉的薛觉先率上海妹、半日安、麦炳荣等名老倌首演,成了薛派艺术的代表作。继后许多粤剧团都视为不可缺失的“戏宝”,不仅薛派传人必演,而且一众生、旦也争相开排,曾直接得到薛觉先言传身教的罗家宝于60年代与名花旦楚岫云等拍演就广获好评;而红线女同样钟情此剧,在1986年省港粤剧界纪念薛觉先演出时,第一晚她便与林家声合演《慰妻》一折,第三晚她还以平喉(饰演男主角)与白雪红再对唱《慰妻》;1993年她在广州为“希望工程筹款”活动中,更与“伶王”新马师曾再演《慰妻》,引起了轰动。此外,舞台上的这个戏曾7次被改为电影,第一次是为1940年,由薛觉先、黄曼梨合演,故事背景改为现代;第五次在1953年出品,片名为《新马仔胡不归》,由新马师曾、周坤玲等主演;第六次就叫回《胡不归》,特点在于保留了原剧的《慰妻》、《逼媳》与《哭坟》三场,改由芳艳芬、林家声、半日安主演(时为1958年);最后一次则在1966年首映,改名《七彩胡不归》,变为彩色古装片,由新星陈宝珠、萧芳芳等主演。这个戏多次在银幕上的不同展现,时间跨度20多年,在粤剧界及电影界都是甚为少有的,可见其影响之大。
(照片来源于网络)
为什么《胡》剧能历演不衰、大获成功呢?除了因为首演者为鼎鼎大名的薛觉先,而继后主演的大多是知名的大老倌之外,还在于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都有其独特出彩之处。
本剧所写的是女主人公赵顰娘被男主人公文萍生之母文方氏以顰娘多年不育为由逼出家门,无可奈何,后忧郁伤痛而死;从战场归来的萍生,到处寻找顰娘,见到丫鬟春桃,闻知噩耗,遂赶至坟前哭祭亡妻,悲恸不已!编剧家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婆媳间的冲突注入戏中,反映了年轻一代不堪封建家长专横虐待,渴望婚恋自由的强烈愿望,其主题带有普遍的积极的意义,而且强调了“以情动人”,让主演者有较大的发挥空间,充分显示了粤剧唱腔丰富、抒情性强的艺术特色,对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做了深刻细腻的揭示,使三个主角(尤其是文萍生)都个性鲜明,故而感人肺腑,发人深思。
就如《慰妻》一折,表现萍生回到家中,“强违慈命”探望“恶病相缠”的顰娘,两人互诉心声,相爱相怜,但一个怕“事泄婆婆”,一个恪守着“孝亲为重”,都显得一时无计,十分突出地展现了夫妻之间真挚缠绵的感情和无奈不安的心态;最后萍生虽想多留,但深晓“话偏多,一定情更苦”,只好为爱妻展衣衾陈绣枕,顰娘也“香衾强就”,让夫离去,尤显情深意切。这折戏的唱段颇重,但并没有用上一首小曲和牌子,全用“梆黄”板腔,而且除传统的板腔外,薛觉先还与同行大胆创出了“长句二流”、“长句二黄”等新板腔,更好发挥“薛腔”的优势,音清字露、运腔流畅、旋律优美、跌宕有致,令听者字字入耳、句句领略到浓郁的韵味,取得了异常强烈的动人效果。
再如最后的《哭坟》一折,剧本安排萍生独自在爱妻坟前揪心痛哭,作出“人间惨问今何世”的叫喊,而以“绵绵此恨永无了结之期”一句收煞,富有震撼力。这首著名的“主题曲”,开头的“长句滚花”与后来以“乙反”调式唱出的“长句二黄”,都再一次声声传出“薛腔”那无穷的韵味;而一首新谱的小曲《胡不归》,运用四三拍子,旋律尤为独特,风格凄婉沉郁,“胡呀胡不归”反复的呼唤真让观众唏嘘不已,难怪此曲多年来一直广为传唱。
本剧所写的是女主人公赵顰娘被男主人公文萍生之母文方氏以顰娘多年不育为由逼出家门,无可奈何,后忧郁伤痛而死;从战场归来的萍生,到处寻找顰娘,见到丫鬟春桃,闻知噩耗,遂赶至坟前哭祭亡妻,悲恸不已!编剧家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婆媳间的冲突注入戏中,反映了年轻一代不堪封建家长专横虐待,渴望婚恋自由的强烈愿望,其主题带有普遍的积极的意义,而且强调了“以情动人”,让主演者有较大的发挥空间,充分显示了粤剧唱腔丰富、抒情性强的艺术特色,对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做了深刻细腻的揭示,使三个主角(尤其是文萍生)都个性鲜明,故而感人肺腑,发人深思。
就如《慰妻》一折,表现萍生回到家中,“强违慈命”探望“恶病相缠”的顰娘,两人互诉心声,相爱相怜,但一个怕“事泄婆婆”,一个恪守着“孝亲为重”,都显得一时无计,十分突出地展现了夫妻之间真挚缠绵的感情和无奈不安的心态;最后萍生虽想多留,但深晓“话偏多,一定情更苦”,只好为爱妻展衣衾陈绣枕,顰娘也“香衾强就”,让夫离去,尤显情深意切。这折戏的唱段颇重,但并没有用上一首小曲和牌子,全用“梆黄”板腔,而且除传统的板腔外,薛觉先还与同行大胆创出了“长句二流”、“长句二黄”等新板腔,更好发挥“薛腔”的优势,音清字露、运腔流畅、旋律优美、跌宕有致,令听者字字入耳、句句领略到浓郁的韵味,取得了异常强烈的动人效果。
再如最后的《哭坟》一折,剧本安排萍生独自在爱妻坟前揪心痛哭,作出“人间惨问今何世”的叫喊,而以“绵绵此恨永无了结之期”一句收煞,富有震撼力。这首著名的“主题曲”,开头的“长句滚花”与后来以“乙反”调式唱出的“长句二黄”,都再一次声声传出“薛腔”那无穷的韵味;而一首新谱的小曲《胡不归》,运用四三拍子,旋律尤为独特,风格凄婉沉郁,“胡呀胡不归”反复的呼唤真让观众唏嘘不已,难怪此曲多年来一直广为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