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郎筠玉与《花木兰》巡营

    发布时间:2017-01-22 作者:朱伯铨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这是古典文学中一首优秀长词《木兰辞》,讲述木兰从军的史诗,戏曲根据内容增加了很多动人的情节。但在《木兰辞》中,根本没提到木兰的姓氏,可能在文学及戏剧创作中,认为主人物应该具有个性,而根据木兰是个女性、尚是待字闺中,所以取姓为“花”,使这位女性乔扮男装更显一种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韵。
           在改编成戏剧之前,有小说《忠孝木兰传》,在《隋唐演义》第五十六回里也讲了这个故事。到了明代大戏剧家徐文长把它编成了一部杂剧,叫《雌木兰》。中国戏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根据教育研究会编订的剧本《花木兰》加以整理、改编上演,并改名为《木兰从军》,后来豫剧、河北梆子也将它列为优秀的保留剧目。
           广东又把《木兰从军》改为粤剧《花木兰》,而在《花木兰巡营》的主题曲就有两首,一首是编剧家何建青写,由郎筠玉演唱、另一首是曾浦生先生撰写,黄少梅演唱,广东省曲艺团乐队伴奏,两首曲故事情节一样只是曲排的运用、唱法处理不同,黄少梅唱的是曲艺的女伶腔、属小明星的风格,正好也符合《花木兰》女扮男装的身份。在曲牌的安排,一开始用【水仙子】、【俺六国】两首排子,带出气氛,紧接【反线中板】、【二黄慢板】、【南音】、【雨打芭蕉】,比较易学。而郎筠玉的《花木兰巡营》好听难唱,一、她唱得铿锵有力,又运用粤剧的一些传统唱法,有些字音唱仄音、突出粤味,曲一开始一段【柳丝】锣鼓,花木兰迈着小武身段出场,紧接(英雄白): “十二年来浴血争,至今仍未靖胡尘、夜夜征人难入寐,提防敌寇暗来侵呀”!(唱反线【夜深沉】小曲)至直转【长句二王】、唱到“冒着那风行”的“冒”字,她不是一般的唱法用66(士士)而是唱56(合士)字音就变成(模着)风行。二、在处理女扮男装除了运用化装服装等造型的优势;她又在唱腔方面,为表达花木兰是女扮男装,她唱至“绕营行、紧握青锋”的“锋”字,又藏了徐柳仙的那种发口、小明星风格的拉腔。


    “仔姐”与新马师曾、陈好逑在后台合照

           上面讲了郎筠玉唱得铿锵有力、又藏有徐柳仙发口、小明星拉腔风格,并不是笔者空中楼阁想当然。郎筠玉的唱功,都是有迹可循的。她父亲是曲艺的掌板、母亲是唱曲艺的艺人,郎筠玉从懂事起,就随父母辗转歌坛,也学唱曲艺,亦跟过“大喉泰斗”熊飞影唱大喉。她也很喜爱徐柳仙的发口,她说:柳仙的唱法柔中带硬朗。小明星柔韧、跌宕顿挫恰到好处,发挥自如,所以都把她们的功夫学过来,加以消化运用。早年在唱曲的日子裹,她起了个艺名“新肖仔”,故后来大家都称她为“仔姐”。
     

    笔者与“仔姐”合照
     
           她加入镜花艳影全女班在任剑辉、小飞红、陈皮鸭的班当第二小生,艺名改为“郎紫峰”,在越南与靓少佳结为艺术伴侣时期,据林觉先生(班政家)回忆:有人为“仔姐”起了个艺名郎玉君。他说:阿仔、此名做生还可,做花旦很难成名,你改郎筠玉就会“扎”了,说来也巧,改了此名后就真的成名几十年了。当然不是单靠起名,成功非偶然,她勤奋、刻苦,在丈夫帮助下,很快便当上了正印花旦,她的戏路越来越宽广,能生、能旦,不断提升自身艺术。笔者有幸随“仔姐”赴港澳演出《花木兰》,她运用粤剧南派传统,表演唱做、念、打,受到行内行外的赞赏。“仔姐”不但在艺术上严谨,注重对晚辈艺术提携,没有架子,对为她配戏的演员、五军虎都非常关心。在香港演出期间,行内行外很多朋友送来水果、食品。她第一时间便叫我去她房间,告诉我,那班“打仔”好辛苦的,演出任务重,生活费不多,你把这些食品分给大家。她几十年如一日,都是这样对人。我们怀念老一辈艺术家使我们学习的楷模,她永远活在后辈的心里。
     
     

    郎筠玉辅导青年演员

     
    (全文照片由朱伯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