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传统例戏《香花山大贺寿》3月底公演 108人出场表演
发布时间:2017-03-01 作者:黄宙辉 来源:金羊网 点击:
其中包括15名梅花奖得主
继《六国大封相》、《玉皇登殿》后,又一部粤剧传统例戏重排公演。3月30日、31日,粤剧传统例戏《香花山大贺寿》将先后在佛山琼花大剧院和广州中山纪念堂公演。该戏集合了广东众多粤剧团体的名家大腕,单是出场的演员就有108人,其中包括15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
该戏许多优秀技艺几近失传
《香花山大贺寿》是个超过百年历史,广府地区逢年过节必演的粤剧传统例戏。这个以天上众仙给观音贺寿为故事的神话剧,充满喜庆色彩,蕴含大量有着鲜明广府特色的唱做程式、锣鼓音乐和南派武技,是极具挖掘、研究、保护、传承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953年,广州市粤剧老艺人剧团曾经演出过;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又由当时的佛山专区青年粤剧团整理、重排,其演出本还被当年省文化局戏剧工作室作为重要资料出版、保存。
“可惜从此之后,该传统例戏在广东省粤剧舞台消失了半个多世纪,许多优秀技艺几近失传。”佛山粤剧院院长李淑勤告诉记者,佛山市非遗保护中心和佛山粤剧传习所为抢救传统,从2015年起,便对《香花山大贺寿》进行了挖掘、研究和整理,不但走访了省港澳以至海外众多的粤剧前辈,还收集了大批该剧的各种不同版本、曲谱和各种图文甚至音像等珍贵资料。
本次复排由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广东粤剧促进会联合主办,并由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佛山粤剧传习所承办。2016年9月,复排方约请了广东省粤剧界一批经验丰富的编导和德高望重的老艺人,组成强有力的主创班子和热心传帮带的顾问团队,以佛山粤剧传习所(佛山粤剧院)为班底主体,正式启动《香花山大贺寿》的复排工作。
108人出演,规模空前
据介绍,由于《香花山大贺寿》的场面大、人物多,各种行当的角色达一百多人,故历来惯以“全行大会串”方式来演出此剧。本次复排《香花山大贺寿》,复排方继承了粤剧前辈团结合作的传统精神,在广东粤剧促进会的积极参与下,汇聚了广东省众多粤剧院团的各行当的名家大腕,进行联合演出,参演团体有七八个,出场演员达108人,其中国家一级演员22人,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15人,可谓阵容鼎盛、规模空前。
“本次复排该例戏,能展示现当代粤剧人的精神面貌和艺术风采,为后人留下一个时代的印记。”广东粤剧促进会会长倪惠英表示,该戏除了面向广大观众之外,还将按非遗数字化记录的要求,把整理复排、联合演出的全部过程记录下来,使其成为珍贵的艺术史料和传统技艺教材,供年青一代学习、研究,让优秀的广府文化得以延续发展,代代相传。
再现精彩的武行“插花”表演
据悉,《香花山大贺寿》的整个演出差不多要五个小时,而本次复排只演出一个半小时。广东粤剧促进会常务副会长何笃忠介绍,此次复排《香花山大贺寿》,是以上世纪60年代初的“佛青”演出本为依据,着力保存剧中重要的传统技艺。除了必须传承好“观音十八变、刘海洒金钱”等传统排场及韦陀、降龙、伏虎等南派功架之外,还需要攻克两大难点。 其一,孙悟空与群猴摘桃献寿一场,原有41套相当精彩的武行“插花”表演(包括高桥大翻、砌大山、叠罗汉、扒龙舟、爆莲花、人龙舞等等),由于技术难度大,已将近失传。为了复原这些传统武技,复排方利用作为南派武术发祥地佛山的资源优势,约请了佛山精武会、蔡李佛鸿胜馆等民间武术社团,参与了武行“插花”表演的还原、复排,使《香花山大贺寿》的这个艺术亮点得以再现。
其二,该剧锣鼓音乐别具一格,不用弦乐,只要唢呐,演唱的牌子十分古朴苍劲,其中《梁州序》和《三春锦》是失传了半个多世纪的,省港粤剧界几乎无人识唱。复排的编导团队想尽千方百计,充分发挥各方面行家的作用,终于恢复了这些古老唱段,并传授给年青演员,使古曲焕发出新的光彩。
【附】《香花山大贺寿》复排公演主创、主演名单
出品:佛山粤剧传习所(佛山粤剧院)
策划:应如军、关 宏、黄迪云、梁国澄
导演:何笃忠、郑卫国、梁钧强、杨 雁
导演助理:季华升、卫 国、陆志鹏、张新华
剧本整理:何笃忠
音乐整理:赵毅生、傅小健
击乐整理:黄仲武、郑卫国
演技指导:小少佳、陈志超、梁智理
监制:小神鹰、倪惠英
制作人:李淑勤
主演:(以姓氏笔画为序)
冯刚毅、孙业鸿、李淑勤、麦玉清、陈韵红、吴非凡、何笃忠、余阳丽、欧凯明、林家宝、倪惠英、郭凤女、姚志强、曹秀琴、梁耀安、梁淑卿、崔玉梅、彭炽权、曾 慧、蒋文端、黎骏声。
本稿转载自金羊网,由记者黄宙辉,通讯员梁彦兰、钱燕萍摄影报道,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其稿件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