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千秋佳话”代代传 ——也谈粤剧《搜书院》

    发布时间:2017-04-14 作者:木子 来源:粤艺情烟 点击:


           戏行有这么一说:戏托人,人托戏。意谓一出好戏能烘托、成就演员,反之,好演员能使一出戏达到艺术高峰。如果是好戏加好角,那就是传世的经典作品了。粤剧《搜书院》就是这样的一个戏宝。她不仅是粤剧马、红流派经典剧目,更是新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粤剧改革的第一个里程碑。1956年春天,粤剧《搜书院》赴京参加戏曲汇演,受到国家领导人和首都文化界的一致肯定,观众非常踊跃,好评如潮。周恩来总理在汇演结束后的座谈会上称赞粤剧是“南国红豆”(1)。自始“南国红豆”便成为粤剧的美称。当年夏天,即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彩色戏曲片《搜书院》,后来“在香港放映时,由太环、金国、纽大三大院线联合公映,声势空前,无与伦比。”(2)由彼至今,粤剧《搜书院》历演不衰、深受观众喜爱。可以说,凡粤剧演出团体、粤剧大老倌,几乎无一不演出过此剧或其中经典折子戏。
     

            光环并非自带而来。
           粤剧《搜书院》改编来自同名海南戏。故事讲述了:镇台府丫鬟翠莲因捡拾断线风筝与琼台书院学生张逸民相识。又因张逸民在风筝题词而蒙受冤屈,遭受镇台夫妇拷打、被关进柴房。得知要被送与道台为妾,翠莲女扮男装乘夜冒险逃出镇台府,路遇琼台书院掌教老师谢宝,谢宝老师带翠莲回到书院。翠莲与张逸民相见诉请,愿随张逸民回乡同甘共苦。镇台率领家丁围困书院,索要丫鬟翠莲。张逸民向老师说出实情,谢宝决定成全他俩。谢宝妙计周旋,以书院归属道台管辖为由,要镇台出示搜查令,镇台只得与谢宝同去见道台。谢宝把翠莲藏在轿底,走到半路,谢宝籍机下轿步行,待镇台与谢宝走远,轿夫放出翠莲,翠莲与张逸民远走高飞。
           原本一个才子佳人旧套路的戏,于1954年由粤剧编剧家杨子静、莫汝城改编后在广州公演;马师曾、红线女回国后,与另一位编剧家林仙根,也加入此剧创作中。尤其是马师曾的加入,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南国红豆”之前,周总理就说过,“1954年我看了粤剧,演得比较好,有很大进步;现在行家马师曾回来了,气象就更不同了,更提高了。”(3)的确,在经过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舞台实践后,尤其是四十年代薛、马雄踞粤剧舞台时期的戏剧改革实践,使到马师曾的艺术修为更加丰富、艺术观点更加成熟。五十年代中期马、红回国后,在粤剧改革的大历史背景下,马师曾的艺术才华再次喷薄而出。在此剧创作过程中,“柴房自叹”、“步月抒怀”等精彩之笔令人津津乐道,也演绎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折子戏。也是通过《搜书院》,马师曾首次以老生应工,饰演书院掌教谢宝,圆满完成了“马派”艺术的一次质的飞跃。同样是深受电影艺术影响的红线女,她在此剧中的表演也得到了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称赞:“表面上好像没有一个身段,其实处处是身段,时时有‘脆头’。”(4)
     


     

           粤剧《搜书院》是以马师曾、红线女为首的一批粤剧精英的一次自我超越与艺术创新!
           行文至此,遐想那个创作激情燃烧的戏剧时代,不由萌生一丝丝“恨不相逢未嫁时”之意。所幸传统戏曲是活态传承的舞台艺术,我们除了在音像文字资料中欣赏领略艺术家前辈的风姿神采之余,更期盼于舞台大幕拉开之际、陶醉于生动的演出现场。2016年12月,在红线女艺术中心成立20周年之际,由红线女艺术中心与广州粤剧院重新打磨、整理重排《搜书院》。
           此版《搜书院》在舞美、音乐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尝试,但其剧情脉络、表演风格延续了经典,最令人瞩目的是三位红派弟子欧凯明、黎骏声、苏春梅联袂主演。三位弟子当年都曾入住红线女家中,此剧得红线女言传身教、点拨提炼。提起当年在红老师家中排习此剧,饰演书生张逸民的黎骏声和饰演丫鬟翠莲的苏春梅,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说,红老师给学生抠戏是每一句道白、每一句唱词、每一个关目、每一个台步,都不厌其烦,周而复始,只为精益求精。20年后师兄妹们再次演出该剧,记忆犹新,底气十足。“拾筝初遇”这场生旦戏就演绎得很有意蕴。一个是才气挺拔、同情弱者的书生,一个是聪明美丽、命运悲惨的丫鬟。因逸民在风筝上题词一阙,引发翠莲感怀身世,两人初次情感交流,互萌情愫,却又言犹未尽,默默分手……黎骏声扮相儒雅俊朗,演来真诚淳朴;苏春梅如泣如诉、声情并茂。两人的搭档演绎,让人有美的感受:两个剧中可人儿是那么的美好,他们应该有着美好的将来呵!……
          书院掌教谢宝是粤剧《搜书院》一剧戏骨所在。重排此剧,谢宝一角由红线女弟子、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欧凯明饰演。谢宝一方面淡泊名利、愤世嫉俗、志趣高远、“愿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方面又随和亲切、诙谐机智。所以,当他得知书院被围困的其中缘由后,虽责骂张逸民却也为二人情义所感动,挺身“护犊”;面对镇台,不卑不亢,从容应对,更是设下锦囊妙计助二人逃出生天,同时亦保全了书院的名声。欧凯明音色浑厚有力,气息控制自如,不论是城外赏月的潇洒肆意,还是责骂学生的恨铁不成钢,亦或是面对镇台强权压制时的镇定自若、反唇相讥,皆是游刃有余,可以说由他饰演谢宝这个角色是再合适不过了。
          红线女的爱才惜才是粤剧界的美谈。她物色的学生大都要到她家中“过堂”——接受专家老师们的面试。据说当年欧凯明“过堂”时,刚唱了半句倒板“杀得俺——”,红线女就说:“行了,我就是想听听你的声音。你的声音比电视上的好多了。”……大师总是长着一双伯乐的慧眼,玉琢成器,如今,欧凯明已是粤剧界领军人物。值得研究的是,他本应工文武生,却在《搜书院》中首次以老生扮相饰演谢宝一角,这种情形不由人联想到马师曾在《搜书院》的自我超越。或者,这应该是关于艺术家的自我追求和责任担当的另一个研究课题了。
     


     

           马师曾曾多次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红线女也对欧凯明说:“不一定要学马院长的声音,这样不科学,但是可以学他的唱腔。”说的就是传承和发展的关系。一段【七字清中板】“吏恶官贪真可叹……”,欧凯明唱来少一分沙哑,行腔短促跳搭、铿锵有力,“马腔中板”的韵味分毫未减!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欧凯明也有自己的思考和处理。“搜书院”一场,镇台兵马临门,逸民、翠莲争相挺身而出,谢宝被感动了。就在翠莲欲冲出之际,本来面对壁上古松图急速思索计策的谢宝,猛然一转——“慢!”跨步拦下翠莲。欧凯明把原来戏曲程式的跨三步处理为跨两步,这一步的时间差,就把特定戏剧情境(气氛紧张)和人物关系(谢宝对二人的关切)“逼”了出来。这些,就是传承和发展。
           借用《搜书院》尾场的唱词“成就了患难姻缘,留海南千秋佳话”,《搜书院》是新中国粤剧改革取得的重大成就,半个多世纪以来,粤剧舞台上仍然传唱这“千秋佳话”。重排粤剧马、红流派经典剧目《搜书院》既是表达对马师曾、红线女两位大师崇敬及缅怀之情,同时也传达出年轻一代艺术家们担当传承、开拓创新的勇气与文化自信,也为传统文化传承与革新的断裂的现状,提供一个比较成功的实践例子。

    注:

    (1)、(3)《周恩来选集》(下卷)·《关于昆曲<十五贯>的两次讲话》

    (2)中国粤剧网·朱伯铨《谈<搜书院>的“柴房自叹”》

    (3)梅兰芳《动人的喜剧<搜书院>》

    图片来源:广州粤剧院

     

     

           本稿转载自粤艺情烟公众号,作者为木子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转载稿件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