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何令忠用一生演绎不老文武生

    发布时间:2017-04-18 作者:林艳芳 来源:湛江新闻网 点击:

           粤剧是中国的传统艺术之一,2009年10月,粤剧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四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新政犹如注入了一股新风,港城粤剧界一派喜象。今年72岁的何令忠,曾是湛江市粤剧团文武生,退休后的他致力创新粤剧文化,一干就是10年,成绩显著,在粤剧界传为佳话。
     


     何令忠摆起架势,功力不减当年。

          年少登台 担纲港城粤剧新星

           1945年,何令忠出生在太平镇。1960年刚满十四岁便考入湛江市粤剧团少年班,后到地区粤剧团、遂溪粤剧团,文化革命后重返湛江市粤剧团担当起主角。
           70年代,何令忠便是港城粤剧舞台上一颗灿烂之星,“唱、念、做、打”基本功很扎实,武打戏最受观众喜爱,令人称绝。他把《宝莲灯》中的刘彦昌演得栩栩如生,在高州、阳春、阳江各演一个月场场满座,一口气接着连演三个月,最后病倒住院。他白天住院,晚上仍坚持演出,不让观众失望。
           1984年地市合并,何令忠调到湛江市文化局艺术科管理全市文艺团体工作。1988年调下基层,担任过艺海影剧院副经理、市城区电影公司总经理、市实验雷剧团副团长等职务,于2006年在雷剧团退休。如今何令忠仍是广东省戏剧家会员,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市曲艺家协会艺术顾问。何令忠工作出色,在职时多次获得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市抗洪抢险先进份子、助残先进份子的奖状,多次获得市曲协的奖励,去年还获得特别贡献奖。

     
    单脚独立仍站得很稳。

           退休后的何令忠仍不放弃喜爱运动和粤曲演唱、粤剧表演。2007年,他开始担任艺风乐苑艺术团负责人,35位团员大多是从事粤剧表演退休的老艺人,这平台给了大家重温过去的艺术生涯的机会。
           尽管是花甲年岁,何令忠仍然精神抖擞,采访中,他高台翻、高空翻、后扑虎、刁毛等动作可以随便打,甚至连续来几个漂亮的侧手翻。

     
    倒立没难度。

           花甲古稀 推广粤剧不遗余力

           “负责管理艺风乐苑艺术团大小事务,比较辛苦,但更多的是开心,我们这些老艺人聚集一起,还能为社会贡献余热。”何令忠和团员创编新剧,经常组团参加社会的一些公益性的演出活动,何令忠和团员演出剧目有《争家婆》、《湛江大桥颂》,《喜庆新年小调》、《搞笑品考演员》、《柳毅传书之花好月圆》、《傻子洞房》、《平贵别窑》、《沙家滨之智斗》、《江姐》等,让粤剧不断地有好戏上演,传递正能量。
           “我们老一辈艺人不但要传承和发展粤剧,更加要努力培养喜爱粤剧的观众群体,努力在年轻人心里播下粤剧的‘种子’。让更多年轻人更早接触粤剧,一起‘撑’起传统艺术。现在喜欢粤剧、粤曲爱好者都会来乐苑学粤曲,我们用自己的能力去辅导他们。”何令忠说,粤剧本身也要改革,不断创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多出新时代代表剧目,培养接班人,培养年轻观众,这样才不至于粤剧在舞台消失。

     
    常为母亲洗脚。

           孝顺重义 身体力行传承好家风

           何令忠除了忙剧团的事务外,就是和兄妹一起照悉心关照90余岁母亲的饮食起居。从家中去看望母亲来回十二公里,他每天送完孙子上学后便陪母亲吃早餐,风雨不改。为了逗母亲开心,古稀的何令忠仍在母亲面前摆天真卖萌逗她开心,用轮椅送她去公园看海景,买光碟播放她喜欢的雷剧。
          “言教不如身教,现在儿孙们也和我辈一样,个个孝顺听话,我们家曾被居委会评为文明户。”何令忠说,家和即团结,互相尊重、爱护、理解,付出了不要计较,要尊老爱幼,“家是航泊的港口,像我这退休之人,只有温馨的家才能享受天伦之乐,安心度晚年。”



            本文转载自湛江新闻网,由记者林艳芳)、记者张锋锋和通讯员罗红波(图)报道,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转载稿件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