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评点梅花:《搜书院》剧评集(一)
发布时间:2017-05-11 作者:青评梅花奖小队 来源:广州青年剧评团 点击:
最爱红腔的少女心
文/杨迪
我对红腔最深的印象,是少女心。
不仅因为红腔的娇柔,以及红线女老师塑造的形象眉目流转间的灵动,更因为红线女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的个人魅力,她对女性自身多面的“美”的追求,也投射在她的艺术创作中。昨晚的《搜书院》,苏春梅用细腻传神的表演,将少女翠莲表演得恰到好处。无论是刚出场受到小姐训斥背后娇嗔的她,还是见到张逸民害羞得手足无措的她,抑或是书房中与张生两心相印的她,从行腔和表演上都少女感炸裂。对于翠莲这个角色来说,她是镇台府上的婢女,身份低微,如果用戏曲行当来划分,原本该属于小旦。作为主角,翠莲身上的故事丰富多彩,其身世堪怜,却是个“硬骨头”的女子,被镇台冤枉时她不惧权威出逃,与张生相爱时也大胆地表露真情。在剧中,翠莲从一开始放风筝的小丫鬟,到狱中出逃混入书院的奇女子,在表演上还是需要演员掌握多种层次的转变。在放风筝一场和与张生谈情说爱的场景中,苏春梅表现了十足的少女情态,娇俏可爱,而在狱中倾诉自己身世与冤屈的时候,又要有正印花旦的沉稳。可以说,苏春梅在这些不同场景人物形象的转换上,是完成得很不错的,她行当表演的分寸拿捏得也很到位。
不仅如此,《搜书院》本身是一个喜剧,从舞美、群演的设计来看,创作团队对喜剧的定位还是很清晰的。比如谢宝的马腔一出来,就引来全场观众的笑声不断;镇台大人搜书院的时候众书生搞怪的表演也让人捧腹不禁。新版《搜书院》在传承经典的同时,的确在提高作品美学水准上做出了自己的努力:符合现代审美的主题旋律,衬托了翠莲的身世以及她与张逸民之间美好的爱情;精美的服装与精心设计的群演效果烘托了整部戏的气氛。但也正是因为这样,在某些地方显得“匠气”太足,雕琢太过,舞台太满,失去了戏曲原有的空灵美感。比如在翠莲出逃一幕,大批群演饰演家兵拿着红灯笼在舞台上搜寻翠莲,此幕太过写实,红色灯笼把舞台弄得鬼气森森,倒让我以为女扮男装的翠莲是《红梅记》里的裴生,不禁失笑。这幕也引得现场一位老先生大声抗议,我想是因为有些对传统剧目充满感情的观众无法接受尺度太过的改编。
如果说昨晚的《搜书院》有哪些亮点,我想苏春梅的翠莲,黎骏声的张逸民和欧凯明的谢宝,应该是最突出的三个。在当今的粤剧舞台上,他们三人任何一人,都是可以独挑大梁的演员,而昨晚的演出也证明了这一点。苏春梅的表演,让我想起了我曾经看过的红线女老师演出的《搜书院》与《拾玉镯》录像,一样的少女情态,却已经是两代人的表演心路。
红腔悠远,功夫精湛
文/陈晓丹
苏春梅主演的粤剧《搜书院》一部戏演下来,给我的整体感觉是行云流水、酣畅淋漓。
新《搜书院》不局限于传统的琼剧和粤剧改编,而是在二者的基础上作出令人惊艳的改编。“翠莲”一角色由原来的青衣行当变成了小旦、小生行当,舞台上苏春梅饰演的翠莲更加多了几分灵气。翠莲出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一声明丽成熟的红腔“来——了——”,苏春梅手携风筝,步履轻快,在灯光照耀下,款款来到舞台前面,戏耍起风筝。一声“青天见”,更是昂扬热烈,将剧场推向高潮,观众纷纷为其成熟圆厚的红腔叫好。不过由于时间关系,原本翠莲与张逸民终成眷属互诉的片段被二人无言执手替代,感觉结局在翠莲脱困后结束,显得仓促不稳。
在专攻青衣行当的苏春梅身上看到其他行当的展示,难得可贵,个别动作也有考究。在镇台夫人逼她招供的过程中,跪步显示了她虽处卑贱仍不屈服强权的决心。在官兵搜捕树林之中,跪步又见她的小心翼翼与惶恐不安。为了假扮书生,故作踢袍。身穿书生服装,在小生与小旦行当来回转换的忸怩等等。
舞台背景择取椰子树来表现海南风情,二人在悠悠灯光的黄昏时刻问名,戏中对海南曲的运用,都体现了该新剧对传统的尊重和致敬。
戏曲是角儿的艺术
文 / 田雯
28届“梅花奖”的第二场参赛剧目——粤剧新《搜书院》于5月9日晚在友谊剧院上演,着实让我惊艳了一把。久负盛名的马、红版粤剧《搜书院》改编自同名琼剧,其故事并不复杂,甚至还很老套,很多桥段在诸多传统戏曲作品中都有呈现,可是就是这样一出剧,让粤剧有了“南国红豆”的美誉,也让我不知今夕何夕,如此真实地感受到那种为戏痴迷的情感体验,我想这出戏最大的魅力就在于角儿的魅力!
1956年版粤剧《搜书院》是粤剧艺术大师马师曾、红线女的代表作品,而昨晚的新《搜书院》据此重排,由三位红派弟子欧凯明、黎骏声、苏春梅合作出演。三位名角在嗓音、唱腔、形体、做工、刻画人物等方面都已臻于炉火纯青的境界。“柴房自叹”的一长段演唱是红线女的经典唱段,苏春梅继承衣钵,唱腔婉转;并且她在表演上丝丝入扣,还有大量的绝活,剧中扮演翠莲的女扮男装在情态的拿捏上惟妙惟肖,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效果。黎骏声已是梅花奖获得者,其外形俊朗、嗓音醇厚,把书生张逸民那种既深情正直但是又有书呆子气的个性表现得恰到好处。可以说这出戏最为出彩的角儿当属扮演琼台书院老师谢宝的欧凯明。在“步月抒怀”这场戏中,谢宝首次出场,欧凯明摹仿大师马师曾的豆沙喉一出腔,就已经声惊四座、掌声雷动了,这阵阵的喝彩让我深切的感受到:戏曲是角儿的艺术!欧凯明嗓音的条件得天独厚,同时他对气息的运用非常自如,这使得他的演唱极具辨识度,一听着迷,百听不厌。除了嗓音之外,作为梅开二度的二度梅花奖获得者,他在表演上也颇具功力,在镇台欲搜书院的紧急情况下,他的手拍腹部、眼珠转动、甚至是一个沉静的背影,都是满满的戏。
新《搜书院》除了角儿的熠熠生光之外,还有不少值得称道的地方。其一;道具的运用。比如说在翠莲出逃,夜访张逸民这场戏中,有一场两人的扇子舞,小小的扇子在两人手中连接、舞动,很有美感。其二;舞蹈的设计。新《搜书院》中设计了好几场舞蹈场面,这些设计很是巧妙,跟剧情毫无违和感,不是为舞蹈而舞蹈,但是又增加了戏曲的可欣赏性,比如镇台士兵手执灯笼、夜追翠莲的场面、琼台书院学生集体读书的场面、镇台及师爷盘查书院学生的场面等。其三;科诨的安排。戏要好看,必须冷热相剂,关于这点新《搜书院》亦有可圈可点之处。比如,谢宝和仆人林伯在“步月抒怀”中关于“半边明月”和“一轮明月”的交谈,诙谐风趣;翠莲在镇台士兵追赶的路上摹仿猫狗的叫声,巧妙骗过,令观众会心一笑;又如镇台和师爷盘查书院,被书生们戏弄,以及师爷拿着放大镜查看的场景都让人忍俊不禁。
当然,新《搜书院》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在我看来,为角儿写剧是戏曲的传统,既然1956年版《搜书院》可以为马师曾、红线女量身打做,对琼剧进行诸多的改写,那么,新《搜书院》也应该不仅仅是继承马、红版《搜书院》,还可以做更多的改革。比如,我认为这出戏的前半场偏冷,容易出戏,更多的戏点、绝活都放在了后半段。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提及“作传奇者,全要善驱睡魔。睡魔一至,则后乎此者虽有‘钧天’之乐,《霓裳羽衣》之舞,皆付之不见不闻,如对泥人作揖,土佛谈经矣。”对于普通的观众,尤其是没有多少戏曲知识储备的青少年,尤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