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孵化剧目破壳而出,《典官记》再育粤剧人才

    发布时间:2017-05-17 作者:文瑶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5月16日下午,广州市戏剧创作孵化计划剧目粤剧《典官记》在南方剧院精彩首演。该剧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出品,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与广州粤剧院联合主办,广州红豆粤剧团创排演出。
     




     

    《典官记》破壳而出,再育粤剧人才

          为更好地传承与发展粤剧艺术,广州粤剧院与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合作打造了粤剧戏剧创作孵化计划项目,2013年至今已成功孵化了《如姬与信陵君》《鹅潭映月》《三生》《胡贵妃》《歇马秀才》《梅花翘》等剧目。通过孵化剧目的排演培养了一批粤剧编剧、导演、演员及舞美创作人员等粤剧人才,让更多的年轻粤剧人迅速地成长起来,这些剧目在粤剧界也获得了积极的反响。

           新编粤剧《典官记》由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青年编剧吴海榕创作,广州红豆粤剧团资深粤剧演员何瑛华担任导演,广州红豆粤剧团青年文武生陈振江与青年花旦柯超杏担纲主演,青年演员关世杰、蔡金敏、吴浩剑,资深演员梁玉城、麦剑锐、吴俏红等合力演出。粤剧艺术名家、梅花奖“二度梅”得主欧凯明还为该剧献唱了主题曲。
     






     

    说岭南故事,展岭南人文风物

           粤剧《典官记》以古代岭南为背景,虚构了一位初出茅庐的有志青年孟霄云获取功名后,走马上任县令,在林家药铺掌柜兼坐堂大夫林小蛾的帮助下,联合百姓惩治恶霸的故事。剧情紧凑诙谐,以戏谑的方式尖锐讽刺了官场中“为官不为”的现象。

           《典官记》编剧吴海榕表示,该剧能被搬上舞台,十分感谢文研院与广州粤剧院领导的支持。创作此剧初衷是阐释清廉为官之道,由此引发出一个人性思考:在道德与利益面前,人到底该如何选择。在官本位思想日益严重的环境下,为官真正的意义又是什么。

           该剧塑造了一个立志造福黎民、“出污泥而不染”的官员形象。剧中陈振江饰演的主角孟霄云并非一位完美的“清官”,他立志高远而不乏迷糊,心系百姓又眷恋官位,崇尚清廉却明哲保身,为此铸成大错。然而,孟霄云在危急关头痛定思痛,经过灵魂的苦苦挣扎,最终勇于决绝自己的欲念,坚守住维护百姓安康的立场。该剧以粤剧形式演绎岭南故事,彰显岭南文化意蕴,突显岭南人文风物。
     


     


     


     

    孵化剧目立于舞台,粤剧人才渐成长

           《典官记》导演何瑛华继新编粤剧《三生》后,二度导演孵化剧目,他介绍该剧展示了一位有志青年在为官的道路上,如何不忘初心,最终蜕变与成长,这对鼓励当代青年人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他还坦言为了能将此剧立在舞台上,剧团全员做了许多努力与尝试,剧目希望能得到观众的认可。

           剧中饰演孟霄云的为广州红豆粤剧团的青年文武生陈振江,其师承粤剧艺术名家欧凯明,扮相俊朗、文武兼备,唱腔富有韵味。《典官记》为陈振江主演的第三部孵化剧目,此前还有《如姬与信陵君》与《三生》,均获得了广大戏迷与专家的认可。陈振江表示,第三度担纲主演孵化剧目,感受到了自己在当中的成长,相比初次,本次对角色人物塑造有了更深的思考,表演上也更加自如,同时也更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继续努力去提升。

           广州粤剧院董事长余勇评价到:“新一出孵化剧目立在舞台上,虽然还不完美,修改提高还需要观众与专家们建言献策,但是不可否认,孵化剧目项目是一个良好的平台,有益于粤剧人才的全面培养,值得肯定。”







     

    新老戏迷捧场,专家表达厚爱

            《典官记》首场演出获得了众多新老戏迷捧场,还有不少业内专家学者。著名粤剧花旦、梅花奖得主梁素梅专程从广西南宁赶来观演,她表示,《典官记》作为一部新人新剧,剧目完成度高,表演流畅,舞台调度干净,十分值得赞许。

           青年戏迷杨杨则评价到:“整出剧目很顺畅,没有明显硬伤,但剧情冲突稍显不足,有点平铺直叙,如果能加强矛盾冲突,则更有可看性。”

           该剧将于5月17日晚在南方剧院继续上演,敬请关注!
     





     

    剧情简介

           古代岭南某一小县,当时疫灾严重,恶霸奸商横行,导致民不聊生。新上任的县令孟霄云豪言壮志,誓要除恶霸、驱疫疾、保民安,在百姓不信任官府的时候,他当众典押官袍:“等哪日恶霸得除,方以此政绩赎回官袍。”然而在随后和奸商斗争的过程中,孟霄云面对上级的压力和名利的羁绊,一时糊涂犯下错误,最终酿成大祸。几经周折之后,孟霄云决定悬崖勒马,弃官保民,并从根本上认识到“为官为民”的意义,真正赎回了属于自己的“官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