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南派武打艺术与民间搏击武术的区别

    发布时间:2017-08-10 作者:中新网广东 来源:中新网广东 点击:

           粤剧艺术,源远流长。细数过往历史,粤剧因其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和语言优势,立足珠三角,辐射全世界,在全球华人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就全国的传统戏剧在全世界华人华侨社会的受欢迎程度来说,粤剧不但排在第一位,粤剧团体受邀到国外演出的次数也是兄弟剧种中数一数二的,更于2009年9月30日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戏剧界行内就有这么一句话:“京剧全国第一,粤剧世界第一”,粤剧当之无愧。

      粤剧南派武打艺术,是粤剧艺术自身的鲜明特色之一,是它和其他剧种予以区分的一大特点。要知道,粤剧“申遗”成功的很大原因,正是在于有“南派”。

      粤剧南派武打艺术与南派武功
     


    (图片转载自网络)
     

      粤剧传统武功,内容丰富,种类很多,除种种的徒手搏击和器械对打两类外,还有翻腾跌扑(高台功夫)、身段功架等,独具特色,自成风格。

      在粤剧的粤剧南派表演艺术中,“南派武功”使用广泛,早期粤剧的日场正本戏,多由武行担纲,某些出头戏(折子戏)也有不少南派武打,是粤剧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舞台人物形象的重要艺术手段。

      关于粤剧南派武功的形成,学术界众说纷纭。但无论如何,都可以肯定地说,它是粤剧艺人在演出生活中不断地学习、实践积累下来的。先辈粤剧艺人常年飘泊,行走江湖,习武傍身是很迫切的需求。在红船年代,很多的戏班艺人还是武林高手。就是在近代,早年粤剧院曾出版过一部内部资料《木人桩》,负责整理的新珠、曾三多、梁国亨等前辈都是在武学上有很深造诣。

      粤剧南派武打脱胎于岭南武术,其搏击理念上也是和岭南的武术一脉相传。在一些术语、口诀上,难分你我。像“手桥”这种在岭南拳种才有的术语,还有“沉肘落膊”这种对身体姿势的要求,都是在练习粤剧南拳时必要的传承,现今风靡世界的“咏春拳”现知的几大流派的祖师,都是红船子弟;而现在的“咏春拳”更被誉为“红船咏春”。

      拳作为武术流派最基础的武技,也是粤剧武打的基础。
     


    粤剧南派艺术传人林国光(中)向两名弟子传受基本功。  李波 摄
    (图片转载自人民网)

     

      粤剧的南拳,俗称“打手桥”,“桥”是指手臂,因为对打双方交手时两手相交形似桥状而得名。也是寓意手是交手双方沟通的桥梁。

      必须注意的是,粤剧南拳首先是表演艺术,进行所有的训练都是以让观众达到审美效果为目的。在舞台上,一个武林高手未必能演好一个武打角色——虽说彼此存在渊源,但南派武术与粵剧南拳还是有很多不同——粤剧南拳的招式、力量、速度都是经过加工变化的,是一种艺术的夸张。与南派武术相比,粤剧南拳的艺术夸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招式的夸张

      以咏春拳的木人桩与粤剧院早年出版的《木人粧》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在招式的样式、攻防作用、甚至招式套路的顺序上,两者基本是一致的,但动作的幅度却有很大的不同:咏春木人桩要求训练时基本保持“钳羊马”,不允许有过多的肩部动作,行招时要发挥“黐、摸、趟、荡”的技击特点,特别在发打时多用短劲,要求在极短的距离内瞬间击打目标;而粤剧南拳则不同,马步多为“四平马”、“前弓后箭马”,从视觉感觉上已经比以实战为训练目的武术开扬美观。在训练时,粤剧南拳要求动作干净清晰、威武大方,讲究“起法”(招式前的运劲),身躯变化起伏较大,发力时多用长劲,击打目标时还要运气发声,一动一静之间清晰明朗。

      这种种的变化,来源于使用空间的不同——传统武术训练目的是实际搏击,技击讲求攻敌之不备,而舞台表演却首先要求把角色行动与目的清晰地表演给观众看,为了表演要求和艺术审美,在招式的动静间进行艺术性的放大。各自属性的不同,就产生了以上的种种差异和变化。

      (二)力量的夸张

      同样是舞台上的表演,为了给予观众视觉冲击,粤剧武打演员们会在武打中将人物的力量进行夸张。像粤剧《武松大闹狮子楼》一折中,通过演员的互相配合,让观众看到“武松”将“西门庆”的喽啰一拳打出五米开外,接着把另一个甩到空中,这个“喽啰”还在空中转体1080°……这些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发生的,当这些不真实的场面出现在观众眼前时,观众反馈给演员的却是热烈的掌声。其实在很多戏中,都有这种不合乎常理的表演,以虚化和夸张渲染角色的力量,引起观众的共鸣,这也就是经常提到的“合情不合理”。

      (三)时间的夸张

      这一点的变化就比较普遍,无论是舞台戏曲、影视作品的武打场面都会有所使用。武术前辈们常说“拳无二点手,棍响定输赢”,在实际搏击中,胜负往往是一瞬间就分出,而且出手之快令人目不暇给。但作为舞台表演,不能这样去表演。

      (四)速度的夸张

      粵剧南拳在速度上的夸张不是在于对现实的“加快”,而是“减慢”。在表演南拳时,经常会使用一个粤剧独有的锣鼓点一-“双夹单”。这个简单的锣鼓在使用时很灵活,可以打出慢节奏也可以打出快节奏,通过演奏员的手法变化,可以打出几个连续短促的“收音”,又可以不断延续着“放音”。在设计和表演粤剧南拳时,要合理地运用音乐、锣鼓的情绪,把舞台行动形象化、韵律化,让观众达到更好的欣赏效果。

      由上述可知,粤剧南派武打艺术脱胎于岭南武术,根据表演效果而对武术手段进行艺术加工,在表演时讲究有虚有实,刚柔相济,这是粤剧南派武打艺术与民间搏击武术最根本的区别。
     

     

            本稿件转载自中新网广东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转载稿件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