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我要做粤剧界一把“小刀”(下篇)

    发布时间:2017-08-24 作者:陈小刀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2010年后,“新起点粤剧培训基地”扎根于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兴贤村,吸收了30多名年龄在8岁至16岁之间能吃苦、愿意学习粤剧基本功的少年。培训基地得以成立,我们感恩“百灵”扶助,首先感谢兴贤村村委会的大力支持,腾出村委会场给我们做校舍和练功场地,拨出资金重新装修门面,添置必要的练功设备;大沥文化站特意给孩子们送来很多图书;市人大代表、村委会麦书记不时来到基地看望大家,村民们也十分关心支持我们,这些都令孩子们十分感动,表示一定要学好本领,决不辜负众人的期望。

     

     
           根据孩子们的特点,创编儿童功夫戏
     

     
           在我们湛江地区,历史上有一些专门培养粤剧“五军虎”的培训班,学员们不用学唱功、表演、水袖等,只学翻跟斗、南派武打技巧、把子功和毯子功等,毕业后个个都身怀绝技,可以说人人都有一技之长与谋生本领,而各个剧团也争着要这些年轻人当“五军虎”,事实上,从目前各剧团的实际情况来看也是“兵源”缺乏,更缺武打功夫出色的“五军虎”。我办这个培训基地的初衷也是想循着这条路子去实践,使一些家庭环境差的农家子弟、甚至是社会上一些闲散孤儿通过艰苦的训练能够学到一技之长,闯出一条依靠自己努力改善家境的生活出路,把他们造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在电视、网络、游戏机泛滥的今天,要维系这班孩子学习粤剧的兴趣是有很大困难的。除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之外,还要寻找得法的教学形式。十几岁的孩子都是活泼好动的,在形成了一种纪律严明的团队风气的同时,要针对他们好动、能吃苦、精力旺盛、有斗志的特点,我想以传承富有技击性、讲究“硬桥硬马”的南派武功着手,找到适合孩子们的兴趣点,使他们把学习粤剧的基本功看成是自己的兴趣。其实这些孩子都有很强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有很强的表演欲和立功欲,也有在生活中和舞台上争当主角的追求。但是如果学得乏味,或者吸引力、光荣感不够的话,他们也会兴趣转移或者分心到其它娱乐方式上去。为此,我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学员的自身条件,有针对性地把所学的基本功套路重新组合,编排出一些既有难度和挑战性,又有让孩子发挥表演空间的套路,尤其在针对儿童能力的创编上,做过很多探索和试验,注意在发挥功架、程式的同时,创编需要技巧,又有兴趣的武打短戏,如《钟馗上路》、《三岔口》、《八仙过海》、及“踢枪”、“跟斗表演”等武功节目,孩子们接触这些节目后学得很生动、很活泼,也很有积极性,通过“以戏促功、以功选戏”的方法,逐步摸索出一条保持孩子学习兴趣的路子,使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大学生来帮小孩上文化课
     
           通过基本功的集体训练,形成刻苦练功的风气,孩子们改掉了身上原来的流散习气,不少大学生志愿者前来培训基地辅导孩子们的文化课,当地的兴贤小学的校长和老师也找到我们,希望把粤剧教学推广到他们学校。
     
           不忘初心,秉持蜡烛精神
           老实说,自己当初主动放弃在省、市院团的优越工作条件和经济待遇,而到乡镇社区带着一班农村孩子每天不停地练功,还要把自己本来不多的积蓄填补进去,这是需要有一种奉献和牺牲精神的。除了前面提到的初衷外,最难的是要面对能否坚持办下去的各种问题,而在诸多问题中最突出的还是经济困难。这些孩子正当长身体时期,加上每天都要进行大运动量的练功,体能消耗非常大,因此,在伙食上虽然不能吃好,但最起码是吃饱,一百斤一袋的大米不到一个星期就吃完,还要三天两头煲一次汤水。孩子们的练功服都是由我提供的,他们都是光着脚来练功,这固然可以增强他们不怕吃苦的意志,却实在是一笔难以承担的经济负担。
           俗话说“医者父母心”,我改一个字“师者父母心”,我对这些来自穷苦家庭的孩子真是看成是自己的儿女,尽量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专业上不辞劳苦地训练他们。我本人是武行演员,翻跟斗讲究身体轻盈,平时则要尽量把身体的各个部位往上提,而当跟斗师傅却要每天扎稳马步,整个身体是往下沉,每天还要举几十个孩子的跟斗,体力付出也非常大,久而久之也影响了我本人翻跟斗的质量, 觉得没有以前轻松了。

     

     
           当初创办培训基地时,我就想让学生在练功的同时,尽快排戏,承接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演出活动,争取得到一些经济收入来补贴办学经费。2012年12月,由广东电视台、广东粤剧銮舆堂主办的“首届粤剧跟斗竞技大赛”,旨在刺激粤剧武打演员的练功热潮,弘扬“龙虎武师”对艺术的献身精神,引起全社会对“五军虎”这一高危职业的尊重和关注,我也报名参赛。在决赛当天进行自选动作比赛时表演“空翻两周”,我不慎失手,头部和脊椎直接坠地,当场昏迷,送院后确诊第五节脊椎严重错位,需进行手术治疗。第二天,在江南大戏院举行颁奖大会,省剧协主席倪惠英饱含热泪地通报了我负伤的不幸消息,组委会决定授予我“特别大奖”,由粤剧大师红线女颁奖,我妻子上台领奖,我的所有学生在台后面站成一排泪水满脸,据说,当时红老师抱着我妻子泣不成声地说:“这是粤剧人用生命成就艺术的榜样!”
     

     
           我负伤后,得到行内外领导、前辈、同行和观众的热情关心和经济上的大力支持,是我深深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这份感激之情不是用语言可以表达出来的。
     

    感谢广东粤剧銮舆堂的前辈们对培训基地的支持
     
           光阴似箭,转眼五年过去了,培训基地先后有两批学员毕业了,原计划是准备成立一个青年剧团,但是要起一个班何其难啊!经济条件不允许我这样做,所幸的是这30多个由我亲手教导出来的孩子已经成长起来,有4人被广州红豆剧团吸收进团当武打演员,其余的也被各民营剧团吸收进团,他们已经可以自食其力了,每当看到他们在舞台上生龙活虎地翻跟斗被台下观众喝彩的时候,这对于我来说也多少是一些欣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