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发烧友筹办“乡村春晚”——民众镇东胜村曲艺社自筹经费为村民义演5年
发布时间:2018-02-22 作者:张房耿 陈伟仙 来源:中山日报 点击:
2月19日正月初四,民众镇东胜村的邓秋容走完亲戚,就开始为几天后的义演忙活开了。2月25日(正月初十),东胜曲艺社将在村文化广场给村民们带来春节后的首场演出。有老人家最喜欢的粤剧,还有青春四溢的歌舞等,这个活动东胜曲艺社已经坚持了5年。
民众镇东胜曲艺社成员在排练节目。记者赵学民摄
■乡村曲艺社自筹经费为村民义演
每逢周末,东胜戏剧曲艺社便传出悦耳的乐声,吸引了许多路人驻足观望。粤剧乐器一响起,舞台一侧,两位身着靓丽戏剧服的阿姨迈着轻盈的碎步,摆动着身段和手势,演绎起了《女驸马》。观众不知不觉也沉浸在粤剧曲调之中,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
“我们村粤剧文化的发展跟历届村书记的重视有关。”邓秋容告诉记者,2012年之前,东胜村的粤剧文化并不浓厚。但是,当时村里也有不少粤剧迷,平时一有空闲就开腔,曲调、板式也是颇为专业,得到不少村民的认可。经过一番商量筹备,2012年12月25日,东胜曲艺社正式成立,52岁的邓秋容和60岁的杨锐坤是曲艺社的主要负责人。
东胜曲艺社内的墙壁上,挂着各式奖牌和表演照片。说起这个成立至今已有5年的民间曲艺社,社长邓秋容感慨万分。在成立之初,曲艺社全靠村委和热心人士资助音响、乐器等设备,现今演出还得自费服装、自带灯饰。
尽管资金匮乏,零薪资报酬,曲艺社的成员还是热情饱满。“唱粤剧就是娱乐大众,不求牟利,开心就好。”5年来,由创立之初的2人发展到正式成员20人,参与的成员大多数是中老年人,从45岁到65岁不等,另外也有小部分30多岁的成员。
■社员从粤剧角色中找到人生舞台
邓秋容介绍说,东胜曲艺社每年约有12场演出,不仅在东胜村的文化广场演出,还奔波到东风镇,甚至去周边城市珠海等地方进行联欢表演。除了主办方提供来回交通费用,其余分文不取,纯粹义务演出。每场演出持续两个半小时,演绎 《女驸马》《七月七日长生殿》《再进沈园》等名曲,如果台下观众还意犹未尽,还会加时演出,晚上10点多还在坚持表演。“观众那么热情,不能辜负他们”。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在台上呈现更加完美的演出,东胜曲艺社固定每周两次排练,虽然部分成员白天还得上班,晚上依旧风雨不改按时排练,少有人缺席。今年55岁的周淑英,5年前的生活就是买菜做饭,日子有点单调无聊。当听说成立了东胜曲艺社,立即报名加入。“从小就喜欢粤剧,经常随父母看大戏,如今登台为他人表演,圆梦了。”说起粤剧,周淑英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怡然而知足。大多数成员跟周淑英一样,在东胜曲艺社,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目前,东胜曲艺社在周边镇区已小有名气。每逢节假日,就是曲艺社忙碌的时候。每当节日临近,东胜曲艺社就投入了紧张的演出排练当中。咿咿呀呀,一曲又一曲,一群“发烧友”重拾年轻时期的爱好,娱乐大众,同时找到自己的角色。
■文化扎根基层常让村民“拍痛手掌”
据介绍,东胜曲艺社除了供粤剧“发烧友”活动外,每年还联合幼儿园、舞蹈队等,在元旦、中秋、国庆等节日为村民带来丰富多彩的演出。考虑到观众里有不少的外来工和年轻人,东胜曲艺社不断增加舞蹈、歌曲等元素,常常让观者“拍痛手掌”。
东胜曲艺社的发展,也是民众镇“文化强镇”战略的一个缩影。记者从民众镇了解到,为营造文明和谐社会氛围,民众镇积极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村村都有健身文化广场或健身苑。文化广场每月至少有2场演出,实现文化体育场所全覆盖。镇文联下设协会9个,成立9个文艺团队,镇村两级文艺团队60 多个。每逢重要传统节日,民众镇就会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开展民俗和文化娱乐活动。
本稿件转载自中山日报,由记者张房耿、实习生陈伟仙报道,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转载稿件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