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八方和合,自立自强——漫谈粤剧《八和会馆》(上)

    发布时间:2018-04-25 作者:尤海波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历时一个多月的排练,由广东粤剧院出品,广东粤剧院一团演出的大型新编粤剧《八和会馆》终于揭开神秘的面纱与广大观众见面。粤剧《八和会馆》是以粤剧八和会馆命名的作品,或许外地读者观众对八和会馆较为陌生,八和会馆是由邝新华、独脚英、林之等粤剧艺人建立的粤剧行仝人行会组织,于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89年)在广州落成。旨在加强戏行中人的团结,保障戏班营业正常开展,以在清廷解禁粤剧后恢复戏班事业,可以说相当于粤剧行业工会,与当年京剧的“精忠庙”(梨园工会)发挥着近似的社会职能。因此粤剧行仝人除了被称为“红船子弟”外,也被称为“八和子弟”。该剧以此史实为蓝本,讲述了清咸丰年间粤剧红船艺人李文茂起义失败,清政府全面禁止粤剧班社演出,甚至抓捕粤剧戏班班主,烧毁琼花会馆。在粤剧艺人新华等的努力下,粤剧得以解禁,并创建八和会馆的故事。以一个真实的戏曲班社或行会组织为题材的新编剧目在今天其实屈指可数,在笔者印象中还有一出类似题材的新编剧目——吉林省京剧院的《牛子厚》。牛子厚是京剧“喜连成”科班(即“富连成”科班前身)的创始人,无论是“喜连成”还是后来的“富连成”堪称是当年中国京剧大师的摇篮,京剧最高学府。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便是出科自“喜连成”科班,这是题外话。
     





    粤剧《八和会馆》剧照

     
          该戏共有四大篇章,并无具体场次区分。以粤剧传统板式【梆子首板】贯穿全剧的主题音乐,并以广东音乐《雨打芭蕉》作为副乐。甫一开场就有一股青春气息扑面而来,全剧的主演、配演几乎为剧院的80后、90后演员。说明了广东粤剧院领导以及艺术家们对青年梯队的培养力度之大,实属可贵。男、女主人公新华、翠屏分别由青年演员黄春强以及黄嘉裕饰演,新华一角更是以八和会馆的创始人之一,“小武王”邝新华作为原形创作。黄春强以小武见长,基本功扎实,规范,猴戏更尤为出色。近年来春强对文戏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在《八和会馆》中他的唱功以及刻画人物相比以往大有进步,将剧中新华的戆直、忠厚、大义刻画得入木三分,如在念白上再下功夫,必是更上一层楼。黄嘉裕师承粤剧名家林小群老师,亦是中国戏曲学院毕业生,唱腔以及表演规范,中规中矩,尤其演绎翠屏一角时,利用了小旦的表演,尽显少女绣娘的天真纯情。青年演员吴泽东饰演的瑞麟张弛有度,眉目间得其师欧凯明之三昧。尤其他的清装身段甚是规范,捻朝珠上场下场的步伐近乎旗人官步,其张力可以说把这场戏的矛盾点推向极致。值得一提的是本剧中的男旦“勾鼻章”一角,是由顺德粤剧团的男旦黄新辉饰演,其亦生亦旦,子喉嗓音宽亮,加之粤剧男旦近几十年来几乎绝迹舞台,以其担任此角可谓当之无愧矣。
     





    粤剧《八和会馆》剧照

     
          剧中对开打及传统技巧的运用也是可圈可点,如开篇官差前来戏班找麻烦进而与新华等人争执打斗时,除了运用南派的开打及档子、牌子音乐外,还别出心裁地设计了铲枱踢凳的高难度技巧,令笔者不禁联想起一出台州乱弹《活捉三郎》,戏里便有张三郎同样运用了铲枱踢凳的高难度技巧。在《八和会馆》中这个技巧的难度要比那出《活捉》高些,铲枱的同时将桌上的椅子踢走,站在椅子上的演员原地落在桌上,同时又加 “蹿毛”(飙老鼠)从桌上越过,三人同时完成这一技巧,是极考演员的默契程度,也是新一代青年武戏演员的创作结晶。除此以外,在开打时黄春强等也运用了例如入箱,撇桃后背接刀等以及后场与翠屏的感情戏中运用的厚底“朝天蹬”等,其功架可见一斑;再如翠屏的出场则运用了濒临失传的京剧《阴阳河》中挑水桶扁担的技巧。它是用扁担两头的重量与演员的平衡力、脚门等,在不用手扶扁担的情况下,使其能在行走以及做身段中保持平衡,而从头到尾水桶不能碰地,只要有一头碰地就是技巧失败了,因此该技巧对于演员功力的要求很高的。笔者的太师祖,远在台湾百岁高龄仍健在的京剧名旦戴绮霞老师(师祖关肃霜老师的师父)当年就以踩跷上演《阴阳河》而闻名,戴老曾说,扁担两头的水桶须特制,过去水桶是做成大八角灯的形状,踩硬跷挑担行走以及做身段,水桶纹丝不动,令后辈望尘莫及。嘉裕出场穿着宽衣大袖,并穿着岭南人的传统木屐,在唱腔中完成这一难度技巧时也是对其之障碍。在短短一个月的排练磨合时间能够完成,已属不易!
     

    京剧名旦戴绮霞《阴阳河》剧照
    (未完待续)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中国粤剧网为推广粤剧,以予刊载,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