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发烧友老谢:21年用坏6台录音机 耳听手记写下200多本粤剧曲谱
发布时间:2018-05-11 作者:肖桂来 来源:大洋网 点击:
谢少绍向记者展示他记录的粤剧曲谱
在电子视听的时代,还有人坚持用手书记录的方式写下曲谱,实在难能可贵。白云区太和镇石湖村就有一位这样的粤剧发烧友——63岁的谢少绍,他痴迷粤剧多年,其一大兴趣就是听曲手抄粤剧曲谱。
21年前,为了记住粤剧曲谱,从未学习过音乐的他,买下一部录音机,靠听曲写下粤剧曲谱。21年过去了,他写下了200多本粤剧曲谱,数百首流行歌曲谱,十几首个人创作的曲谱……重复了无数次的耳听手记帮他练就了一双“金耳朵”,在街头私伙局音乐会上,街坊点唱什么曲目,他总能现场即兴伴奏一番。
近日,记者走近谢少绍,了解他的故事。
蹬着三轮开“音乐会” 被街坊誉为“点歌机”
光盘一放,专辑歌曲一首接一首;音乐APP一开,各类新歌潮歌都有;网络搜索,大量曲谱出现在网页上,随时可以打印……在这个听歌查谱如此快捷的时代,或许你很难理解,有个人坚持了20余年,靠听着录音机写下每一个从录音机里播放出来的音符旋律。
白云区太和镇石湖村的谢少绍是一位曲艺发烧友,他爱听粤剧,兴致来了就唱一段,但他更大的兴趣在于听曲手抄粤剧曲谱。
谢少绍与粤剧的结缘要从1997年讲起。“1997年,我们区举办了一场粤剧大赛,我和女儿一起报名参加了。”因为这次粤剧比赛,他正式成了粤剧发烧友。“当时,我和女儿选了曲子《太平山抒怀》,为了准备比赛,我们边听边练习。”谢少绍说,尽管练习多遍,自己还是没能记住曲子,所以就萌生了手抄粤剧曲谱的想法。第二天,谢少绍买了台专门听曲子的录音机,一边听曲一边记下旋律。
对于从未学习过音乐的谢少绍来说,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一方面,他并未真正学过音乐,另一方面,平常的曲谱以四分音符居多,粤剧曲谱却有不少的六十四分音符。如何克服这些困难?谢少绍说,全在“听”上,一遍不行就听两遍,两遍不行就听三遍,遇上难记的部分就反复听无数遍。从不懂到精通,从听一个小时都不解其意到一听即能弹唱,21年间,谢少绍用坏了6台录音机,手抄下200多本粤剧曲谱。
今年,谢少绍已经63岁了。每天早上8时,谢少绍就从家里踩着一辆三轮车出发了,三轮车上放着自己手抄的曲谱、扬琴、锣鼓、音响。8时半前后,谢少绍就到了太和文化广场,开始了他的音乐会。
“想唱什么曲子就点什么曲子,不怕没有。”一位太和文化广场的“常客”告诉记者。两年来,谢少绍经常会拉着音响来到这里,给爱唱爱跳的人伴奏,既有传统的粤剧曲目,也有许多网络热歌。
多年的坚持,让谢少绍练就了“金耳朵”,也让自己成了点歌曲库。“绍哥,这首曲子我很中意,你可不可以帮我写一写?”“好呀!”记者采访当天,谢少绍又接了一个“志愿单”,帮一位粤剧爱好者听曲手抄粤剧谱,接下来,他大概要花上一周的时间听曲记新谱。
他有个“粤剧屋”:家藏两麻袋粤剧片
除了录音机,谢少绍也用过其他的方式听曲,如电视台、电台,VCD出现后,谢少绍就大量购买回家边听边记。现在,他的家里还放着满满两麻袋的粤剧片。
在太和曲艺社的粤剧谱架上,200多本粤剧曲谱、数百首流行歌曲谱、十几首个人创作曲谱,都记录着这位粤剧发烧友的粤剧情缘。谢少绍告诉记者,他最喜欢自己花了三年时间创作的《帽峰山下春意浓》。
在太和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负责人邱倩玮眼中,谢少绍除了痴迷粤剧曲谱,还是一名“全能型粤剧文艺人才”,“他不仅能写粤剧曲谱,还会唱粤剧、会拉扬琴伴奏,还能表演粤剧类语言类节目,在一场禁毒粤剧小品中,他就扮演过一名瘾君子,诙谐有趣,演技很棒。”
目前,谢少绍还是太和曲艺社负责人。据了解,太和曲艺社成员三十余人,是太和镇粤剧曲艺爱好者的“私伙局”组织,成立于2009年,都是各村乡的粤剧曲艺爱好者和文娱骨干,经常在联升社学和太和镇文化广场及各村各乡交流演出。
本稿件转载自大洋网,由记者肖桂来,通讯员陈若兰、石建华报道,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转载稿件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