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佛山粤剧院推陈出新改编五部粤剧折子戏

    发布时间:2018-06-04 作者:何敏华 来源:佛山日报 点击:

          最近,佛山粤剧院的“周末大戏台”推出了粤剧折子戏《铜网阵》《子都惊魂》《沧洲道上》《竹林计》《失子惊疯》,均是根据京剧、婺剧进行移植改编,受到不少戏迷的喜爱。
          据了解,上世纪50年代,粤剧就掀起一股向其他剧种借鉴的潮流,吸收京剧、昆曲、汉剧等剧种的优秀剧目及表演技巧。编剧李少芸以昆曲《忠义烈》为原本,编写了粤剧《鸳鸯泪》,又改编京剧《红鬃烈马》为粤剧《王宝钏》。1957年,粤剧名伶芳艳芬和新马师曾排演粤剧《王宝钏》,有意识地保留大量京剧的艺术特色,演出“三击掌”“别窑”“回窑”等传统排场。粤剧观众耳目一新,深受感染。目前粤剧折子戏移植外来剧种的情况更是越来越多。
          佛山资深粤剧人赵毅生也通过移植外来剧种改编过很多粤剧折子戏。他表示,现在很多粤剧题材的剧目都已经演过并过时,省内各专业团体很多都取材外地剧种的剧目进行移植改编,采用广东语言的规格和版式进行重新创作。
     


     

          “在粤剧编剧非常缺少的情况下,借用一些外来剧种成功的作品,对丰富粤剧的剧目是有必要的。”佛山粤剧非遗专家梁国澄强调,移植并不是照搬,或者感觉到明显的外来剧种痕迹,而是必须按粤剧本身的规律和特色进行再创作,使之化为不同于原剧种的粤剧。
          佛山青年编剧苏隽认为,移植最正面的作用是学习,移植的都是剧种的精华,对于改编的作者或者是演员来说,对提升其技艺都有好处。但要坚持不能把移植代替原创,光移植外来剧种是满足不了本地观众的,因为会少了本土人的情怀。


            本稿件转载自佛山日报,由记者何敏华报道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转载稿件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