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惊梦 恩宁路百年浮华
发布时间:2018-06-15 作者:曾卫康 杨晓明 来源:广州日报 点击:
连片骑楼的恩宁路,是广州最完整和最长的骑楼街之一。
风光无限,路面可以并排行八顶大轿,蜿蜒的骑楼令恩宁路被誉为“广州最美老街”;薛觉先、新马司曾、红线女、李小龙……璀璨明星留下无数的岁月印记。近日,荔湾区文化部门对恩宁路的文化资源进行调研,梳理出新的文化内涵。
有段古:在广州西关,连片骑楼的恩宁路,是广州最完整和最长的骑楼街之一。走进恩宁路,骑楼蜿蜒犹如一条银龙。“当年新建的恩宁路路面,能够并行八顶大轿,是广州出名的大马路”,许多著名的西关大屋就分布在恩宁路的周边。时至今日,恩宁路仍旧能够看到大轿出没,就连汽车也纷纷“让路”,这是怎么回事呢?
銮舆堂
华光师傅即粤剧的保护神。戏班中人及有关演艺工作者,均尊华光为祖师。相传玉皇大帝曾派火神华光火烧粤剧戏棚,当华光下凡放火之前,发觉粤剧并非玉皇大帝所认为的那样不堪,反而更是宣传忠、孝、节、义,更有扬善教化之功,打消了火烧戏棚的主意,还吩咐杂箱叔父在舞台前烧黄烟,回宫向玉帝复旨,从此戏班中人及有关演艺工作者,均尊华光为祖师。
銮舆堂位于恩宁路永庆坊内,前身为德和堂,是八和会馆下属的粤剧武打行。从2016年开始,銮舆堂参与主办的华光师傅诞巡游正式回归恩宁路。銮舆堂有关负责人表示,华光师傅诞当天,各地的群众来到銮舆堂,见证华光师傅出巡。“最近两年华光师傅诞,巡游队伍都会用八人抬着华光师傅的轿子途经恩宁路”。华光师傅会坐着大轿从永庆坊銮舆堂出发,经过恩宁路,巡游到粤剧博物馆。每当巡游队伍浩浩荡荡地从銮舆堂出发,穿过永庆坊牌坊,来到恩宁路,此时,路上的汽车也会纷纷“让路”。
八和会馆:粤剧人的精神家园
如果说銮舆堂代表了粤剧武打行,那么与銮舆堂近在咫尺的八和会馆则是粤剧艺人的精神家园。
年过八旬的銮舆堂荣誉主席叶兆柏说,“当年,日军轰炸广州,在黄沙的八和会馆建筑物被炸毁,只有大门没被烧毁。”八和会馆是粤剧艺人所建立的粤剧行会组织,加强了戏行中人的团结,保障戏班营业正常开展,在清朝解禁粤剧后恢复戏班事业。当时修建八和会馆的费用都是通过全行在每年闰月休业时期举办义演,扣除工资后筹集而成。另外,凡是入会会员都要支付白银一两作为“份金”。
八和会馆原为琼花会馆,设于佛山。晚清粤剧逐渐登上大雅之堂,伶人在黄沙成立八和会馆,以保障同行权益。旧八和会馆毁于侵华日军的轰炸,而艺人则于恩宁路筹款置地,建成新八和会馆。骑楼的大门,仍保留着老会馆经历过的战火洗礼。每年从世界各地赶来这里寻根的粤剧艺人或爱好者不计其数。
叶兆柏说,“尽管经历多次动荡,原来的八和会馆大门被保管得很好,等到八和会馆重修完成,我又将大门安装上去。”
李小龙祖居:李小龙父为粤剧“四大名丑”之一
李小龙祖居
永庆坊銮舆堂有一个更有名的邻居——李小龙祖居。李小龙故居位于恩宁路永庆一巷13号,20世纪40年代由粤剧“四大名丑”李海泉所建。
叶兆柏说,李海泉就是李小龙的父亲。上世纪三十年代李海泉以擅演“烂衫戏”而著称。他多才多艺,武丑、网巾边、二花面均表演精致独到,特别是以担纲演出的《打劫阴司路》《烟精扫长堤》而闻名剧坛。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李海泉和廖侠怀、半日安、叶弗弱并称“粤剧四大名丑”,他的表演幽默含蓄,唱腔雄浑质朴,深受观众欢迎。
李小龙祖居为西关大屋建筑风格的砖木结构,内有雕花大梁,彩色雕花玻璃屏风间隔,坐南向北,三进深。“李海泉在此居住十余年,李小龙姐姐也在此出生”,永庆坊项目运营负责人介绍道, “李小龙祖屋格局为一正一偏,这是西关大屋建筑风格,雕花屏风间隔。该房屋主体保留较好,可惜后期改建严重,屋内装饰结构基本不存。2016年,永庆坊改造,将李小龙祖屋、銮舆堂等纳入改造范围。”
恩宁路的“西关基因”
2016年10月,改造后的恩宁路永庆片区开放运营,再现西关风情。项目修缮范围包括恩宁路69号-101号、永庆大街、永庆一巷、永庆二巷、至宝大街、至宝西一巷,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修缮维护建筑物约7800平方米,属于恩宁路旧城改造项目的一部分。
“恩宁路见证了西关繁华文化基因”,潘广庆说,民国时期,恩宁路的戏班非常活跃,是当年经济繁荣的代表。当时粤剧班的演出市场,除广州市区内的几间戏院之外,几乎都在乡下。一些经济比较富裕的村庄,会出钱请戏班演出。
那么,为什么粤剧班会特别集中在恩宁路一带?据潘广庆分析,当时,粤剧的市场主要集中在省港澳地区,加上新加坡等地,而当时最便捷的交通方式就是轮船,恩宁路旁边的黄沙码头作为珠三角最主要的枢纽式水运码头,并可通过铁路连接其他地区,自然吸引了粤剧“大佬倌”们。
改造后的永庆坊,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创客文化办公环境。
恩宁路:
恩宁路位于荔湾区,东起宝华路,西北至多宝路与龙津西路相接,是一条有浓厚西关特色的道路,是西关骑楼建筑的精髓。它诞生于1931年,路面可并排行八顶大轿。恩宁路、龙津西路与第十甫、上下九步行街骑楼连接,分布了十几处文物古迹。2007年底,恩宁路被广州市政府纳入旧城改造计划。
粤剧艺术博物馆:
粤剧艺术博物馆原为恩宁路旧城改造地块,是一座具有岭南风格、水乡特色的中国园林式博物馆,沿荔枝湾涌三期分为南北两岸。南岸为主馆及仿古园林建筑,主要承载展览、演出、教育、研究、公共活动等功能,北岸为文物修复、粤剧艺术的传承与保护等配套区域。
八和会馆:
八和会馆是由邝新华、独脚英、林之等粤剧艺人所建立的粤剧行会组织。八和会馆成立不久,薛觉先、马师曾、桂名扬、任剑辉、白雪仙、罗品超、陈笑风、林小群等先后加入该馆,后称为“八和子弟”。
打铜一条街:
广东很早就开始制造铜器。在老西关的和平路、光复路与恩宁路,各路民间工艺高人聚集于此,打造了上百年的西关老字号一条街文化品牌。虽然这门手艺逐渐失去了主导性的市场,恩宁路的打铜师傅们却仍在为自己的情怀而坚守着。
恩宁路上的打铜师傅
本稿件转载自广州日报,由广州日报记者嵇沈玲统筹,曾卫康撰文,莫伟浓、陈忧子、杨耀烨摄影,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转载稿件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