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小百科】(50)工尺谱、随(奏)、齐(奏)、补(奏)、引(奏)、裹(奏)、序、度曲、合乐、定弦
发布时间:2018-06-28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工尺谱
中国传统记谱法,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名而得名。近代粤剧常见的工尺谱,与传统工尺谱略有不同。一般用“合士乙上尺工反六”等汉字作为唱名的符号,比“合”更低的音,则在字的左边加单人旁(传统工尺谱加双人旁);比“六”更高的音(“五生”除外),则在字的左边加双人旁(传统工尺谱是单人旁)。
工尺谱用叮板符号(×、×、L)作为节拍符号。
工尺谱的记写格式,通常用竖行从右到左记写,叮板符号记在工尺字的右边。
随(奏)
唱腔伴奏手法。它指演唱时不伴奏,于句间或句后,模仿唱腔的曲调进行追奏。多在唱腔开始半拍后延时入伴、迟入齐收。唱中板伴奏时,多用此手法。
齐(奏)
唱腔伴奏手法。它指伴奏音乐与唱腔旋律同进同出、同高同低、同轻同重、同疏同密的一种结合方式。在齐口板的唱腔中,多采用此种手法。
补(奏)
唱腔伴奏手法。指在唱腔旋律之外增加一些细小花音,使旋律更加流畅丰富。从而填补唱腔的时值空间,补足唱腔所未唱足之音,使旋律更加完整。如过高过低的音或过长的乐句曲调,演唱者可省略,由伴奏补足。它也可补充唱腔感情的不足,或在过门及行弦中由伴奏乐器加以即兴补充唱句之间的思想过程。
引(奏)
唱腔伴奏手法。它指用或长或短的音乐旋律把演唱引带出来,使演员有调高、节奏的准备。行内把伴奏过程中唱腔引带出来的短值引奏旋律称为“先锋字”,多在后半拍起引奏。
裹(奏)
唱腔伴奏手法,也称“渔翁撒网”。它以板腔的句、顿落音为旋律走向依据,力求准确地紧紧追随演唱者的运腔来进行伴奏。此手法多用于快速的板式,如【快中板】、【快二流】、【流水南音】等。
序
行内对板面及过门的统称。板面一般指演员起唱前乐队所起奏的,有引领唱腔、规定调高、板式、速度等功能的乐段或乐音。起奏板面又称起序。
过门指连接曲首、曲尾和句、顿之间唱腔中断处的器乐伴奏。它在音乐上有配合唱词,分清句顿韵协,联系句、顿、段之间的感情,陪衬角色的唱、做,制造气氛,衬托情绪的功能。过门又称“过序”。
另外,在唱腔顿与顿之间、句与句之间有空隙的地方,垫充几个连接性质的短值音符,起着唱腔间的桥梁作用,使整个乐句更加连贯,谓之“补序”。序有长短,长序可填词演唱。
度曲
排练形式。指演员与创作人员于演出前对台本的演唱部分进行唱法上的处理、研究、试唱、二度创作。
合乐
排练形式。指演员与音乐师傅于“度曲”后,对台本的演唱部分进行试唱和合练。
定弦
音乐术语,指弦乐器规定的调弦高度。弦乐器通过调校弦线张力的松紧,使之达到一定的音高,叫“调弦”。确定调弦的音高就叫做“定弦”。
弦乐器的定弦,一般服从两个因素。一是在乐器设计时,已经考虑到其应承受的适当压力,而确定其形制的各种数据;同时根据弦线所应有的张力,确定弦线粗细和长度,只有按照规定来调弦,才能使乐器发出最好音色。二是结合实际演(伴)奏的方便和该音乐风格的需要,对定弦稍作调整,以使更好地表现其音乐效果。比如,民乐队中作为弦乐组高音声部的高胡,定弦是a1—e2,而粤剧作为领弦乐器之高胡的常规定弦就为g1—d2;粤剧另一领弦乐器“二弦”,若伴奏梆子板式时,定弦为a1—e2,而伴奏二黄板式时,则应定弦为g1—d2弦民乐队的的琵定弦为a—d1—e1—a1,古筝按基本调D调来调弦,而粤剧的的琵定弦为g—c1—d1—g1,古筝按基本调C调来调弦弦粤剧另奏的西洋乐器小提琴,标准定弦是g—d1—a1—e2,而粤剧使用时则改变为f—c1—g1—d2等等。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音乐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