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学者沙龙第10期:从粤剧与西秦戏的发展形态看广东戏曲的“标本”意义
发布时间:2018-09-20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主办单位: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
红线女艺术中心
时间:2018年9月22日周六上午10时
地点:红线女艺术中心 多功能会议室
地址:珠江新城海安路363号,电话38200051
参与方式:公益沙龙,免费参与,无需预约,座位有限,敬请早到。
现场嘉宾
詹双晖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研究员,中山大学文学博士,主要从事文化产业、岭南传统戏剧、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文化等研究。主要学术成果有:个人专著《白字戏研究》《海陆丰民俗演剧研究》《广东客家》(合著)等;学术论文《海陆丰赛会演剧研究》《从宗祠看客家人的价值文化》《民俗演剧的生成与繁盛》《地方戏剧的生存与发展对策研究——以岭南传统戏剧为例》《从白字戏看乡土祭祀戏剧》《明出土本<刘希必金钗记>新解——兼谈明代潮州正字戏声腔》《从南戏到正字戏、白字戏——潮州戏剧形成轨迹初探》(康保成、詹双晖)等。
吕维平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秦戏代表性传承人,海丰县西秦戏剧团团长、西秦戏艺术传承中心主任。1985年从艺,师从西秦戏老艺术家罗振标、唐托。担纲主演了50多个西秦戏常演剧目,扮相庄重,气质儒雅,风度流转,唱做潇洒。多次获得国家及省市级艺术奖项。多年来带领剧团振兴古老珍稀的西秦戏,积极发挥传承人的作用,培养剧种接班人,挖掘剧种珍贵艺术遗产,为西秦戏的活态传承作出持续而不懈的努力,成绩斐然。
远程嘉宾
余勇
博士,现任广州粤剧院院长兼党总支书记,广州市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广州市粤剧促进会副会长、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广东省文化协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评论家协会会员等职,先后发表《粤剧源流初探》《浅谈元杂剧》《元杂剧与元代文人心态》《孔荀君子观之比较》《略论妥欢帖木儿》《浅谈粤剧精品与市场》《清中后期粤剧在澳港地区的传播和发展》等数十篇学术论文,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明清时期粤剧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专著。
罗家英
著名香港粤剧演员、影视明星,出身于粤剧世家,表演传统,韵味醇厚,擅唱古腔,深得家传。粤剧舞台上的代表作有《英雄叛国》《章台柳》《万世流芳张玉乔》《战宛城》《糟糠情》等。现任香港八和会馆艺术总监,持之以恒通过“粤剧新秀演出系列”为香港培养粤剧新人,并举办传统粤剧鉴赏、粤剧文化讲座、粤剧艺术工作坊等活动,为传承传统粤剧及推动粤剧在现代香港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近年来致力于古腔粤剧的整理和展演,为填补粤剧发展的历史面貌留下珍贵资料。为了赞扬罗家英的艺术成就及表彰其致力传承、推广和发展香港粤剧,香港政府于2018年7月1日授予罗家英铜紫荆星章。
沙龙主持
钟哲平
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作家、粤剧中国保护中心副秘书长、岭南文化学者。著有《粤韵清音——广府说唱文学》《粤人情歌——百年粤剧文化札记》《读曲心解——广府南音文学探微》《近水楼丛书》等专著,撰写《追寻失落的岭南绝唱》《粤人情歌》等文化专栏,主持“粤剧学者沙龙”和“粤剧记忆访谈”项目。
本期话题
在红线女演唱古腔粤曲《穆瓜腔》优美圆润的歌声中,嘉宾将展开以下学术话题……
2018年8月,香港中国戏曲节,连续三天在高山剧场上演《西秦戏与传统粤剧联篇演出》。罗家英认为西秦戏的演出很传统,有尺度、有气势。
早在半个多世纪前,海丰县西秦戏剧团1957年来广州演出,马师曾到东乐戏院看戏。看完后来到后台,对西秦戏演员拱手作揖呼:“大师兄!”
赖伯疆《广东戏曲简史》介绍,在梆黄入粤之前,西秦戏已经进入广东了,两个剧种可同台合演。过去广东人称看“大戏”叫做“睇西秦”;听“八音班”演奏叫“听西秦”。
陈卓莹在《红船时代粤班概括》描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粤剧戏班演出前定弦以西秦乐器月琴之上六弦为标准。
陈非侬《粤剧六十年》介绍,粤剧的“正线”、“叫板”受秦腔影响,《仁贵回窑》《斩郑恩》《三击掌》《宋江杀惜》等粤剧剧目也由秦腔传入。
种种蛛丝马迹,令人惊叹。粤剧与西秦戏是否中国戏曲大家庭中失散多年的兄弟?这两个剧种有何历史渊源?广东戏剧百花齐放,保存、养育、发展了多少外来剧种?外来文化如何与广东本土地域文化相结合,开出岭南文化的瑰丽之花?广东戏剧有着怎样独特的民俗演剧生态?广东不同地方戏的发育形态在中国戏剧史上又有着怎样的“标本”意义?
对以上戏曲文化感兴趣的朋友,欢迎亲临粤剧学者沙龙,听听广东戏剧戏曲的前世今生。现场还有西秦戏演员的示范表演,内容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