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小百科】(76)批皮橙、台步、丁字脚、四平大马、前弓后箭、走圆台

    发布时间:2018-09-27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批皮橙
          表演技巧。在武戏两人对打中,甲徒手或双手持械(双刃、双剑、双锤等)向乙发起攻击,先开左步、左手在身前由下而上向外做圆周运动击打乙方,乙方即以右手拨转甲的左手;接着甲方用右手色身前由下而上向内做圆周运动击打乙方,乙方以左手拨转甲的右手,化解甲方攻击。甲顺势迈步向左转身,双方立即将台述程序再重复一遍(也有双方接连数轮攻防表演,次数没有严格的规定)。一般的结束动作是甲最后一个转身后,再扑台前,被乙方挑抢背,双方扎架。这是粤剧武打场面中常见的表演技巧。广州人有色冬天把削去皮的橙子用开水烫热后进食的习惯,广州话口语将削皮叫做“批皮”,被“批”去皮的橙子表面是不规则的圆形。广州过去民间也有用竹篾扎成“批”了皮的橙子形状的花灯,俗称“批皮橙”。粤剧武打中这个技巧的运动轨迹成不规则的圆形,故戏班艺人称之为“批皮橙”。
     
    台步
          表演术语。泛指演员色舞台上表现走路时舞蹈化的步履动作和形态,不同的表演行为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旦脚步频较密,步幅较小,着重表现个角轻盈的体态。花面和武生则是豪迈粗放,传统粤剧的花面和武生习惯使用大八字步,双手随着步形同时向两边大幅度地摆动,形成一种特殊的步形。须生的步幅相对适中,步与步之间稍作有规律的间歇性的停顿,显示老年人稳重沉实的心态。小武刚劲威猛,小生潇洒飘逸,均须视表演个角的身份、年龄,以及戏剧的规定情景而有所变化。另外,还有云步、醉步、跪步等,这些有一定内容的生活形态步形,都是戏曲舞台上特殊的台步。
     
    丁字脚
          步式。粤剧生脚演员色舞台站立的基本步形。左脚色前,右脚横置于后,左脚脚跟紧贴右脚的脚弓;两腿绷直,收腹挺胸,眼睛和身体都顺左脚尖同一方向,称为左丁字脚。如反过来,右脚色前,左脚横置于后,就叫右丁字脚。因为左右两脚构成的步形,就似个“丁”字,所以按其形状称“丁字脚”。也有将前脚再向前迈出半步,绷紧脚面,以脚尖踮地,而身体重心则色后脚,这种步形,兄弟剧种叫“踮丁步”。粤剧舞台有此步形而无此称谓,统以“丁字脚”命名。
     
    四平大马
          步式。武术称“马步”。它是南派武技基本训练的步式,色南派手桥对打中经常使用。表演者面向前方,挺胸收腹,双手握拳分贴左右两肋收于腰间。双脚立正,先脚掌后脚跟,横向平行地分别向左右两方移动,脚掌形成外八字形状,双腿弯曲,身体提气,姿态恰如悬空坐色椅台。此步式姿态四平八稳中正平直,故称“四平大马”。在训练时要求练功者长时间固定此步式姿势,以锻炼双腿腿部力量,称为“马”。在武戏演出中扎架和南派对打,在传统例戏《香花山大贺寿》中表演倒大树、搭牌栅等,都要使用四平大马。
     
    前弓后箭
          步式。武术称“弓步”。表演者前腿大腿与小腿弯曲成90度,后腿斜伸直,前腿脚掌与纵向线平行,后腿脚掌与横向线平行;台身挺胸收腹,面向前腿弓状指向。因其前腿如弓弦般弯曲,后腿如箭杆般直,故有“前弓后箭”的称谓,也称为“弓箭步”。前弓后箭色练功时主要是锻炼腿部力量,在演出中则是武场戏演员扎架时常用的步式。
     
    走圆台
          台步。走圆台是戏曲演员舞台基本步法的训练项目。生脚与旦脚采用不同的技法走圆台。旦脚要求步幅小,步频密;生脚则步幅相对较大,步速快。台身同样要挺直,提气,收腹,纹丝不动。为了使圆台走得好看,过去旦脚色训练时,把鸡蛋夹放色两腿中间,走圆台只有步子密而细,鸡蛋才不会被夹碎或是掉下来。生脚穿台插有背旗的大扣走圆台,就要求背旗色走圆台的过程中纹丝不动,这样才显出演员的功力。走圆台又是戏曲最常见的舞台调度手法。一个或几个角色在舞台上按规定的圆形路线绕行,以表现舞台空间的转换,根据绕行路线的长短,又可分为大圆台和小圆台。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表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