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上千私伙局“扎根”繁华都市,“00后”接续粤剧薪火
发布时间:2018-10-23 作者:周豫 宋金绪 来源:南方网 点击:
“数丈梨园逡八表,一声鼓乐越千年。”广州荔枝湾大戏台的这幅对联浓缩了古老戏曲凝结于荔枝湾畔的时空魅力。粤韵悠扬,声声入耳,唱念做打,荡气回肠。每天下午2至5点,荔枝湾大戏台都会准时上演街坊熟悉的粤剧粤曲片段,五六十位观众听得津津有味,听到兴致处,有人会拍手伴奏、跟着哼唱。
市民和游客在荔枝湾大戏台前观看粤剧表演
10月16日至18日,全国戏曲进乡村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河南郑州召开。广州推进戏曲进社区,作为典型经验在会上被介绍推广。广州这座瞬息万变的国际都市,粤剧粤曲始终是一张最为生动的面孔。十多年前曾有一个说法,广州的粤剧观众仅有数千人。十余年时间,广州拥有民间戏曲社团(粤剧私伙局)千余个,长年活跃在剧场、公园、广场和文化站,粤剧粤曲的粉丝阵营不断壮大。本期广东文化现场,南方日报记者带你关注古老粤剧粤曲蝶变和“新生”的故事。
上千私伙局“扎根”繁华都市
行走在广州荔湾区,你在街边就能常常听到悦耳动听的粤剧、粤曲。在这里,不仅大人痴迷粤剧,就连“小娃娃”也大多能唱上几句。
荔枝湾艺术团扎根荔枝湾大戏台整整八年,每天下午表演粤剧粤曲,风雨无阻,真正把戏曲送到社区门口。荔枝湾大戏台有双面舞台,平时的表演是在面向公园广场的舞台,这样市民可以近距离观看。面向河涌的舞台,一般有重要表演时启用。
荔枝湾艺术团扎根荔枝湾大戏台整整八年,每天下午表演粤剧粤曲,风雨无阻,真正把戏曲送到社区门口。荔枝湾大戏台有双面舞台,平时的表演是在面向公园广场的舞台,这样市民可以近距离观看。面向河涌的舞台,一般有重要表演时启用。
杜铭杨和维维在表演粤剧
在台上表演的是荔枝湾艺术团团长杜铭杨和演员维维,两人身穿华丽的戏服,举手投足尽显风范,他们演唱的是粤剧折子戏《七月七日长生殿》选段,“今夜逢七夕,华筵盛设,贺良宵,试按新声,一奏霓裳曲调。”
杜铭扬说,每天下午都会表演2-3个折子戏,五六个曲艺节目。平时每天会有五六十位观众,周末则100多人,节假日会多达几百人甚至上千人。
为了维持艺术团的运作,包括杜铭杨在内的每位团员每个月都要交会费,支撑水电费等各项开支。舞台的两侧是艺术团的化妆间兼办公室,小黑板上贴着一张演出表,10月份的每一天演出都已排好了。在杜铭杨的管理下,这家业余艺术团逐步壮大,现在艺术团加上乐队一共有近80人。近年来,荔枝湾艺术团得到政府的扶持和各界关注,各级各类媒体的采访已有上百次。
扎根荔枝湾畔以来,荔枝湾艺术团不断吸引周边的年轻人来拜师学艺。9岁的麦继文已经连续5年来这里学戏,几乎每个周末都来荔枝湾大戏台观看或表演,他已经会唱好几出戏和十几首曲子,最近还参加了全球微粤曲大赛。
从事物流工作的80后钟建勋最近也在跟杜铭杨学演戏,还学书画,有空的时候他会天天来观摩,前不久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化大妆。
年过七旬的杜铭扬已经当了20年团长,“每天为爱听粤剧的街坊表演,为爱唱粤剧的发烧友服务,尽管累一点也值得”。
从事物流工作的80后钟建勋最近也在跟杜铭杨学演戏,还学书画,有空的时候他会天天来观摩,前不久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化大妆。
年过七旬的杜铭扬已经当了20年团长,“每天为爱听粤剧的街坊表演,为爱唱粤剧的发烧友服务,尽管累一点也值得”。
番禺私伙局展演
在荔湾、番禺、增城等区,大大小小的私伙局就“藏”在街头巷尾,或者某人家中,粤剧爱好者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凭着对粤剧的满腔热爱,自娱自乐、互相学习。这些私伙局犹如星星之火,让粤剧粤曲的生命力在广州这座繁华都市蔓延不熄。
四年前,广州制定了《进一步振兴粤剧事业总体工作方案》,明确将戏曲惠民工作列为重点项目,支持广州粤剧院等专业院团深入基层开展惠民演出,大力扶持民间私伙局蓬勃发展,不断拓宽戏曲艺术传播渠道。
广州民间戏曲社团(粤剧私伙局)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如今已有1300多个,活跃在广州大大小小的街道和社区, 2017年开展各类戏曲表演活动8万多场。
四年前,广州制定了《进一步振兴粤剧事业总体工作方案》,明确将戏曲惠民工作列为重点项目,支持广州粤剧院等专业院团深入基层开展惠民演出,大力扶持民间私伙局蓬勃发展,不断拓宽戏曲艺术传播渠道。
广州民间戏曲社团(粤剧私伙局)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如今已有1300多个,活跃在广州大大小小的街道和社区, 2017年开展各类戏曲表演活动8万多场。
番禺区第十一届星海艺术节
为了让私伙局的发展更有保证,荔湾区每年都会通过给予私伙局演出场地、器材、经费等扶持,调动私伙局多学戏、多演出、多贡献,每两年举办一届的优秀私伙局评选也大大提高了私伙局的艺术水平。
在诞生过广东音乐“何氏三杰”的番禺沙湾镇,一群年轻人基于对广东音乐的热爱,3年前自发成立了青萝乐坊,他们都是80后、90后,更多使用新媒体平台传播粤曲。番禺目前有上百个私伙局,番禺区曲艺家协会主席吴贵南说,每个镇街少则2个,多则10个,每个私伙局每周都会演出2到3场。
在诞生过广东音乐“何氏三杰”的番禺沙湾镇,一群年轻人基于对广东音乐的热爱,3年前自发成立了青萝乐坊,他们都是80后、90后,更多使用新媒体平台传播粤曲。番禺目前有上百个私伙局,番禺区曲艺家协会主席吴贵南说,每个镇街少则2个,多则10个,每个私伙局每周都会演出2到3场。
多样传承“涌出”新鲜血液
这些年,“退休”后的粤剧名家倪惠英淡出了舞台,却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粤剧传承。早在2015年,由她主持创意策划的“粤韵操”出炉,在微信朋友圈流行了起来。
倪惠英在指导孩子学戏
“粤韵操”是以广东文化、粤剧艺术为基础,以粤剧表演身段和广东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一套艺术体操。“粤韵操”的创编,旨在推动戏曲进校园,使青少年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体验岭南戏曲的神韵。“粤韵操”创编出来后,不少学校积极响应,广大师生踊跃参与,普及“粤韵操”的活动如雨后春笋,迅速在中小学校园中蓬勃开展起来。
广东省中小学“粤韵操”推广邀请赛现场
2017年5月,广东省中小学“粤韵操”推广邀请赛在广州市执信中学举行,来自广州、佛山、江门、东莞等地的12支中小学队伍参赛。倪惠英希望,能通过戏曲的音乐之美、动作之美,让文化传承的小苗从小就在孩子们的心中扎根。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粤剧粤曲传播的生力军中。新生代的文艺社团不断涌现,为曲艺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粤剧粤曲传播的生力军中。新生代的文艺社团不断涌现,为曲艺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星海粤曲研习社学生演唱粤曲
2015年,星海音乐学院成立了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的“星海粤曲研习社”,聚集了一大群青年粤剧粤曲爱好者。随后,通过和广东粤剧院合作,越来越多的专业粤剧演员进校园辅导,开设粤剧身段、锣鼓等课程,如今,这帮90后已经学得有模有样了。
唱了48年粤剧的倪惠英,为了鼓励更多年轻人投身到粤剧艺术当中,特意带着徒弟林颖施登上了全新的表演舞台——网络直播平台,吸引了16万年轻网友观看。
唱了48年粤剧的倪惠英,为了鼓励更多年轻人投身到粤剧艺术当中,特意带着徒弟林颖施登上了全新的表演舞台——网络直播平台,吸引了16万年轻网友观看。
黄俊英与他的小徒弟一起演出
年过八旬的粤语相声表演艺术家黄俊英累计收了30多个徒弟,年纪最小的拜师时只有7岁,其中还包括一些外国朋友。除了收徒立馆之外,黄俊英还身体力行,带领广州相声艺术团走四乡、进社区、甚至走进了幼儿园,“一门艺术要有年轻的观众才有未来。我们还曾经设置‘一块钱’的门票吸引大学生来看表演”。
本稿件转载自南方网,由记者周豫、宋金绪报道,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转载稿件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