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小百科】(84)推磨、踏七星、水波浪、三搭箭、三搭箭、哭相思
发布时间:2018-11-01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推磨
表演程式。怀有敌意的双方,对面怒视,顺时针或逆时针同时旋转一周。这个调度酷肖过往在磨坊推磨的动作,故以此命名。它有时可以用作相互打量对方,有时可以作为双方扭打的动作。一般配以大仄槌锣鼓点,以规范演员的节奏和增强气氛。粤剧推磨调度又以演员表演时的步幅、范围以及锣鼓节奏的后重、缓急,而划分为大推磨和小推磨。这是粤剧常见的舞台调度。推磨调度完结后,往往会在先锋拔的锣鼓点配合下,由一方演员执另一演员的手至台口质问。按照粤剧舞台表演习惯,衣边是大位,站在衣边的演员就是采取主动的一方,一般是在衣边的演员用右手执另一演员的左手。有时为了按照舞台习惯去处理调动,在推磨的过程中,就会采用双方旋转半周的调度,目的是使其中主导一方的演员调度到衣边,这样的处理就叫“半推磨”。
踏七星
表演程式。演员上身挺直,双足按左丁字脚立定,开始时左脚向身体右前方斜迈出,为第一步,右脚跟着向前迈一步,踏在左脚斜前方,这是第二步;然后左脚从立定的右脚旁趟出,由右到左横向平趟划出一条弧线,使两脚呈半八字正向台口,这是第三步;接着右脚拉回左斜后方,用右脚尖往支撑重心的左脚脚跟后轻轻一点(这是过渡性的调整步),马上将右脚向身后直退一步,这就是第四步了;跟着左脚又向身后直退一步,右脚再退一步,左脚最后拉回还原成开始的左丁字步,这样刚好走了七步,踏七星完成了。过去道教术士替人祈福消灾时,口念咒语,手执木剑画符,脚下踏“天罡步”, 粤剧戏班表演就借用这“天罡步”,将之运用到舞台上,它行进的步点是按夜空中北斗星的排列形状而运行,故以“踏七星”命名之。演员脚踏七星时上肢一般多同时配合做扬手、云手、拉山等一组系列动作。踏七星是传统粤剧舞台各表演行当、各项表演程式、各类表演排场都要掌握的基础表演。
水波浪
表演程式。角色在舞台上任何一个地点起步,以半圆形的线路,急促走到另一角色跟前,用表示询问、观察的表演做手与对手交流,紧接着又回到原处,表演(或者进行反方向的“合前”,用同样的半圆形调度,向其他的角色询问、观察)做手向观众交代角色进行思考,以及左右为难的处境和犹疑不决的思想斗争,直至最后下定了决心的整个过程。因为这个表演程式是用水波浪锣鼓表演,随着锣鼓点时而激烈时而缓慢,时而短暂停顿时而连绵不辍等各种变化不同的节奏,去表现角色表演中的情绪起伏发展,故戏行内称此表演程式为“水波浪”。水波浪是粤剧特有的表演程式。在三击掌、逼反、擘网巾、杀忠妻等排场中,特别是公堂大审时,都会运用水波浪的表演,它是粤剧舞台常见的表演程式。
三搭箭
表演程式。在舞台上演员要表现角色得意忘形的情绪,就会运用“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这样三小节夸张的笑声,去表现这种类型的大笑。如果是花面、二花面、小武等行当,就会用同样节奏、但更加粗犷豪迈的“威吔好,威吔好,呵哈哈哈”去表达角色的性格和情绪。这个表演程式叫“三搭箭”,与之配合的锣鼓点也叫“三搭箭”。过去戏班艺人习惯把三搭箭锣鼓点和三搭箭表演程式都统称为“三搭箭”。
在武打场面中,交战(或打斗)双方在厮打、争抢的过程中就往往使用三搭箭;在点将起兵排场中,众将官整理戎装时,同样使用三搭箭扎架;舞台上两人抢夺一物件,来回拉扯,也是用三搭箭去表现。三搭箭是粤剧舞台经常使用的锣鼓点,也是常见的表演程式。
哭相思
表演程式。演员在舞台上按照特定的锣鼓和音乐,向观众表示剧中人悲痛哭泣情绪的规范表演过程。它不分角色的年龄、身份和性格,以同一种形式表现,和三搭箭表现角色的“笑” 一样,充分体现广场艺术夸张的表现特征。哭相思还有一种叫“暗哭相思”的表现形式。角色要表现饮泣或戏剧环境不允许剧中人公开表示悲伤痛哭的时候,就会采用暗哭相思。它的区别只是在于把锣鼓和音乐的音量和力度都减弱,节奏若断若续,以配合演员的表演。在演出中也有将哭相思拆开来使用,剧中人在悲伤哭泣之际,被别人喝止中断,或被突发的客观情况中止,即以转换板式来转变角色的情绪。总之,哭相思可根据戏剧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需要而灵活地变化使用。哭相思是粤剧常用的表演程式。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表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