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小百科】(86)自报家门、冲头报上、牌子代诉、背供戏、三四七

    发布时间:2018-11-08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自报家门
          表演程式。这是戏曲艺术传统的人物自我述介手法。在剧中,主要角色第一次上场时,向观众介绍角色的姓名、籍贯、身世、年龄,乃至剧中某些规定情景,或故事发生的背景,这种戏曲独特的人物表现方式就称“自报家门”。它有别于其他如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等戏剧门类的表现手法。它实际上是代表了剧作者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向现场观众介绍和评价剧中人,给剧中人定下调子,引导观众沿着剧作者的思路去观赏戏剧。所以自报家门的内容有褒扬的、有贬损的、有直叙的,形式大多使用念白、诗白和引白。例如粤剧《天罡剑传奇》主角李离在第一场上场时的念白:“本官、晋国掌刑大夫李离。”又如粤剧《一枝花》中,“一枝花” 出场就念:“穿州过府渡关卡,闯荡江湖到处家;世间何必留名姓,五湖四海一枝花。”这就是运用诗白的自报家门了。也有偶然使用唱来表达的。譬如粤剧《胡琏闹钗》中由丑生饰演的反面人物胡琏,甫上场即唱【长句二流】:“俺小生,叫胡琏;花天酒地我行前,开眼读书双眼似驼锁链,提壶饮酒好似车水灌田。”这是唱出“自报家门”了。
     
    冲头报上
          表演程式。在粤剧舞台上表现兵丁、衙役、家人等匆忙上场,向上级(主人)报告军情、或有客到访之类的内容,目的是向观众交代将要发生的情节内容(或是介绍来人情况)以引起观众的注意,对戏剧情节发展起引领作用,一般称“报上”。它多由手下、拉扯等群角演员担任。粤剧行内对手下的职责分配就有“一通传”的明确规定,意指第一个上场的手下,负责通(报)传(达)的任务。冲头是粤剧锣鼓点的名称,因为大多数“报上”都使用节奏急促的冲头锣鼓衬伴,以示来人的匆忙和情况内容的紧急,所以,行内就把这类报上连称为“冲头报上”。冲头报上是粤剧舞台经常使用的表演程式。
     
    牌子代诉
          表演程式。在演出中一个角色要向另一角色诉说舞台上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但因为观众早已知道和了解情节内容,会觉得重复和累赘,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于是采用了省略的方法,以牌子代诉的表演程式,代替冗长的唱或念白。乐队演奏牌子,演员配以做手去表达需要诉说的内容,牌子演奏完毕,叙述就完成了。因为是用牌子代替了角色需要诉说的内容,故称“牌子代诉”。这是传统戏曲常用的表现手法。
     
    背供戏
          表演程式。也有写作“背躬”和“背功”的。京剧叫做“打背供”。这是粤剧舞台表演中常见的表演程式。舞台上同时有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其中一人需要独自思考,或是要向观众表白自己的内心活动过程,或是表明自己对对方的态度,这时就会避开对方,举起靠近对方那一边的手臂, 以衣袖遮挡自己的脸部(古装戏是利用演员的水袖遮挡,现代戏、清装戏没有水袖,就只用手臂举起,做出与对方背向隔离状),面向观众,以旁白(或旁唱)的方式,剖白自己的心理活动过程。也有双方或多方同时使用这一舞台形式进行表演。因为这是“背”着对方,向观众“供”出自己心里真实的思想过程,所以就命名为“背供”,场上两人都在背供,就构成了一段背供戏。粤剧现代戏《山乡风云》中的女游击队长刘琴,与联防大队长“斩尾蛇”,互相试探较量的“书房斗智”一场戏,就是典型的背供戏。
     
    三四七
          表演程式组合。20世纪40年代,粤剧著名小武演员白玉堂创造了“三四七”这个表演程式组合。演员在内场准备上场的时候,打锣师傅先仿用锣边大滚花的敲击方法,用锣槌在高边锣的锣边上猛击三下,接着击奏由京剧引进的四鼓头锣鼓点,演员按着鼓点节奏出场扎架,然后打锣师傅以七槌头锣鼓伴衬演员行进,直至台中扎架。这样一段上场表演,运用了当时刚创造不久的锣边花,借鉴了引进的四鼓头,结合传统的七槌头,将三段不同的锣鼓组合在一起使用,故名“三四七”。锣边花猛击三下锣边是为了演员还未出场就先声夺人,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四鼓头扎架是取其威势,震慑场面;七槌头节奏快速,强弱分明,结束后,演员直接演唱【快中板】。这个以锣鼓点命名的表演程式组合,是专门为穿着大扣或扣仔的武将出场而设计的,但后来偶也会在穿着蟒袍的武官出场时使用。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表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