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2018年中国粤剧网信息员业务培训在从化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18-12-19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12月13至14日,2018年中国粤剧网信息员业务培训在风景宜人的从化顺利举行。本次培训由中国粤剧网、粤剧中国保护中心主办,邀请到广东粤剧促进会常务副会长何笃忠和羊城晚报报业集团高级记者郑迅两位专家为信息员们授课。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院长陆键东、中国粤剧网执行副主编盛春原、粤剧中国保护中心秘书长钟哲平、中国粤剧网编辑以及来自广州、佛山等地区的信息员共四十多人参加了本次培训。
     

     
          陆键东院长在开场致辞中表示,中国粤剧网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的粤剧中国的官方网站,在粤剧的传承、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在过去五十年来在粤剧研究方面的成果,在广东来说是首屈一指的。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参观粤剧博物馆可见,粤剧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且很多粤剧行业的人不只是表演,更是在粤剧上寄托了人生的情怀,展现了文化自信。从新形势来看,作为岭南文化重要标志的粤剧,将会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粤剧的传承发展事业。
     



     
          本次培训的第一课是“无丑不成戏”。由何笃忠老师讲解粤剧丑角行当知识。
          何笃忠老师以粤剧表演行当的划分开篇。从粤剧表演的程式性特点讲起,引出了粤剧表演中的五大行当——“生、旦、净、末、丑”,并配以丰富的图片,点明了丑角在粤剧表演中的重要性。接着,何笃忠老师简单介绍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间、家喻户晓的六位粤剧名丑前辈,包括薛觉先、马师曾、白驹荣、廖侠怀、陆云飞、文觉非,着重介绍了这六位粤剧名家的表演特色以及他们在丑生行当取得的成就。他还分享了白驹荣、文觉非等名家亲自给他传授表演经验的故事。继而概括了粤剧丑角行当的五个艺术特点:一是以个性语言、生活化动作演绎;二是以丰富细腻的面部表情表现人物性格,而非化妆;三是创新表演程式,适度夸张,要求技不离戏;四是充分运用方言俚语,丰富念白形式;五是通过唱段和主题曲使个人风格鲜明。最后,何笃忠老师还介绍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粤剧表演面临低谷之际,他与志同道合者开始了在粤剧与电视剧的尝试,探索粤剧丑角行当发展的新路径。具有以导演、制片人、主演的多重身份的何笃忠老师特别分享了拍摄粤剧小品《笑话百出》、系列连续粤剧《七十二家房客》等剧集的经验。
          对于何笃忠老师由浅入深、图文并茂的精彩讲解,在场的信息员们反响热烈,踊跃提问,何笃忠老师也耐心回答。
          课程的尾声,何笃忠老师表达了复排粤剧名丑的经典剧目的希望。他也呼吁信息员们在观演中、投稿中多多关注除了小生、花旦之外的丑生、花面、老旦等行当。

     



     
          培训的第二课,由郑迅老师讲授粤剧艺术摄影的方法与技巧。这是中国粤剧网信息员业务培训首次开设粤剧舞台摄影专题,可以说是别开生面的一课。
          郑迅老师以“神形兼备 动静皆宜”为主题,以自己的拍摄作品为例,讲述如何拍出具有粤剧艺术性的照片。他认为首先要练好“基本功”:多练习。在日常生活中,以动态的事物为练习对象,如马路上行驶的汽车。其次是要多看戏,多拍摄。粤剧表演中的武打动作多,拍摄难度大。这就需要拍摄者熟悉粤剧表演动作,如水袖功、须功等,并具备一定的预判能力,做好拍摄准备,及时抓拍精彩瞬间。除了精彩的武打动作,郑迅老师还认为面部表情的特写也尤为重要。演员的面部表情,往往以情带形,充分展现表演的艺术性。因此在观演过程中,拍摄者要尽可能走近舞台,拍好面部特写镜头。郑迅老师特别提到,除了舞台之上的表演,演员谢幕后的表现也同样值得留意。最后,要多总结,学会总结经验。
          课后的互动环节中,郑迅老师还就信息员们的提问,分享了拍摄角度、多重曝光、慢门拍摄、构图意识等拍摄经验。

     

     
          培训结束前的交流会中,信息员们纷纷表示收获良多。他们认为本次培训的质量很高,增加了很多粤剧丑生行当的知识,对粤剧舞台摄影也有一定的了解,感谢粤剧网给了大家学习的机会,接下来将继续积极为粤剧网撰稿。中国粤剧网执行副主编盛春原作总结,他表示为期两天的培训,两位授课老师讲解十分精彩,信息员们积极互动,希望信息员们积极投稿,为粤剧传播事业共同努力。最后,2018年中国粤剧网信息员业务培训在愉快的氛围中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