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永远的岭南忠义圣母——大型古装粤剧《冼夫人》公演现场侧记

    发布时间:2018-12-25 作者:柯小瑛 来源:茂名日报 点击:




    一出《冼夫人》,桃花人演活了城市文化名片。

          文化自信攸关城市自信。冼夫人文化和粤剧文化都根植于岭南文化,而以粤剧艺术形式来演绎冼夫人的传奇一生,在舞台上还原家喻户晓的历史名人形象,必然戏味浓郁了。
          在广大市民热切的期待中,经过数月紧张筹备、精心编排,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茂南区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市桃花粤剧团演出的本土题材大型古装粤剧《冼夫人》,15日晚上在市中心城区南越文创街南越广场正式公演了。

    文化视角:“好心文化”锻造城市精神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承载着1500年岁月积淀的冼夫人文化,沿袭了厚重深远的古高凉文脉,生生不息、福泽绵长,凝练出当今茂名“好心文化”的城市精神内核与灵魂。好心文化,以其卓尔不凡的高度和影响力,不断丰富着我们城市的时代精神,更引领着现代化滨海新茂名的城市发展方略与路径。
          冼夫人是我国古代隋朝时期广东岭南地区军政领袖,祖籍茂名。身为一位出身俚族的杰出的女军事家,她多谋善战、镇服百越,忠义为国、保境安民,并对当地人民的生活安定、生产发展和经济贸易做出卓越贡献;她廉洁齐家、惩治腐败,倡导崇廉尚洁的社会氛围;她热爱和平,穷尽毕生精力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后人敬仰她为“岭南圣母”,周恩来总理赞誉她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目前,世界各地为纪念冼夫人而建造的冼太庙有2000多座。
          冼夫人的历史功绩和爱国主义精神,放在当今也极具时代意义,是我们建设文化强市、构建和谐社会的典范,冼夫人文化是茂名重要的文化品牌,而其一生奉行“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的“好心精神”,成为茂名这座滨海新城的城市精神内核,也彰显了当今800万茂名人民发奋图强、昂首阔步走进新时代的文化自信。

     
    戏剧主线:虎将忠臣慈母心
          大型新编历史粤剧《冼夫人》,全剧分为三幕,即抗梁、辅陈、归隋,而虎将忠臣慈母心,是文韬武略的冼夫人形象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贯穿全剧的主线。
          该剧编剧、导演余楚杏先生向记者介绍,他今年4月接到剧本编写任务,随即进行相关史料的搜集工作,奔赴有冼夫人生前活动踪迹的各地采风,听取当地民众口耳相传的故事,在剧本构思创作过程中,以她人生经历为主线,以她所经历的梁、陈、隋三朝为结构方式,重点选取三个重大戏剧事件来还原冼夫人这一个有着深刻历史文化内涵的人物形象,阐释她的民本思想和从政理念:一是义释带头抗令减租俚人,二是开放学馆倡导教化,三是率百越人民归顺隋朝。余先生谦逊地告诉记者,开放学馆这一戏份,史料上没有记载,但从冯宝和冼英汉俚联姻力促民族团结和谐这一史实,他认为设计这一幕并不违背历史,而且很有必要,既体现了汉俚平等,开拓当地民风,营造崇文尚学氛围,又彰显了她一以贯之的民本思想。他同时期待茂名的行家和戏迷在观赏之后能给他多提宝贵意见。
          余先生感佩,茂名宣传文化部门如此重视冼夫人文化的传承,用粤剧来展现她的孝慈忠义和浩气英风,是个非常好的谋划,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经典的传统文化,还传播了本地历史名人,尤其率百越人民归顺隋朝这一义举,使中国在经历了南北朝分裂割据后再次形成多民族团结统一的兴邦立国局面,体现了她身为一位俚民女首领识大体顾大局的家国情怀,周恩来总理赞誉她是“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可谓是当之无愧。而对于桃花粤剧团来说,也是一次提升自身艺术水准的良好实践。他坦言,通过这次精诚合作,演员们的敬业、刻苦和努力让他感受颇深,从表演技巧来说,他们做得很不错,相信凭着这种拼劲,日后会有更好的修为与提升。
    观众评价:编剧切合当今时代要求
          公演当晚,现场逾千观众观看了演出,整个南越广场座无虚席,四周还密密实实地站满了像鸭子般伸长脖子的人群。
          观众们热情高涨,被精彩的剧情、精美的服装、精妙的台词、精湛的演技所深深吸引与折服,还随着剧情的跌宕起伏,不时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剧情中冼夫人巧妙化解邻里纠纷的戏份令人感触犹深:两位俚人村民因为自家耕牛打架造成一死一伤导致口角之争和肢体冲突,闹到官府,高凉太守冯宝让夫人冼英出面调解。冼英弄清原委,平息双方怨怼,提出“死者共享,生者共耕”,争执双方顿时冰释前嫌,高兴揖别太守夫妇。或许观众们大多农民出身,农村邻里纠纷感同身受的缘故,他们看到这一番打斗着出场、作揖着离场的情景,即时爆发出“好,好,好”的喝彩声和持久不息的掌声。
          “惊涛步过定南疆,/走马又回故土上。/千家置酒候归客,/ 一听乡音泪两行。/飘色靓,荔枝香,/老来小别更念想,/不怕长相思,销魂有越腔。”随着剧情进入尾声,编导在对粤西年例由来的交代上,也非常巧妙:百越众峒主齐齐设宴迎接冼夫人自崖州凯旋,夫人不负民望,一一应允。剧情还借冼夫人口授心传,倡导年例从简从俭,“量力而为、不得铺张”的规矩。此习俗沿袭千年成为粤西年例,起到了舞台教化作用,观众对此非常认同,现场响起一片和声。
          作为同道,市春苑曲艺团团长张华钦先生对该剧赞赏有加。他爽快地对记者说,站在解读历史的角度,编剧相当好,也有深度,并且紧紧抓住民族大团结这一主题,颂扬冼夫人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还有好心精神和崇文尚德,都非常切合当今时代要求。此外,他觉得导演对演员要求比较高,在唱、做、念、打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传承和突破,还根据剧中人物所处不同年龄阶段,设计不同的唱腔,譬如冼夫人这个角色,从18岁演到80岁,从少女、青年、中年到老年,跨度很大,经历了小旦、刀马旦、青衣、老旦四个行当,对演员颇具挑战性,但演员表演得还是比较到位,唱腔也由子喉过渡到平喉,令人耳目一新。

     



    精彩的剧情,让现场观众过足了戏瘾。

     
    记者感悟:曲词诗性美布景动感强
          俗话说: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记者在现场,也是一名“看热闹”的观众。记者看到,演员们妆容优雅精致,戏服崭新华美,冯宝风度翩翩、儒雅倜傥,冼夫人健美干练、英姿飒爽,扮演冯宝、冼夫人儿子的冯仆是个反串的小巧伶俐的女演员……
          从文艺维度来观摩,记者发现,该剧在舞台艺术上颇具特色,融入诸多现代元素。首先是曲词充满诗性美,“凤烛闪,锦帐艳,鸳鸯枕,焰火暖”,“过山头,穿林涧,连天碧翠绕江娴,雾薄露轻流绮泛”,“胭脂泪染,月泻锦帐”,这些渲染意境的词句,在戏中比比皆是,规避了以往很多剧本曲词枯燥乏味的不足;布景改变了以往的“静态模式”,采用LED显示屏,繁星皓月、苍莽林海、飞瀑流泉、碧海蓝天、绿浪飞鸥、烽烟四起、战火连天、旌旗猎猎,一幕幕充满诗情画意的动感布景处理得恰到好处,既没有“喧宾夺主”削弱演员的台前表演,又富有动态美,令人顿生时代切入感。此外,在音乐设计上,也融入了现代手法,如音乐节奏、配器手法运用、交响式音乐伴奏等,电影《闪闪的红星》插曲《映山红》耳熟能详的旋律,唤起中青年一代人的时代记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剧音乐唱腔设计梁妙翠是一位“80后”,星海音乐学院高胡艺术硕士,出自粤乐世家,师从卜灿荣、余其伟等粤乐大师,她基本功扎实,既有戏曲音乐唱腔的系统传承,又具有西方音乐理论的具体指导,是当代粤剧领域年轻一代中不可多得的音乐人才。
          该剧出品人、桃花粤剧团团长李晓告诉记者,这次与省里专家合作编排《冼夫人》,无论对于演员艺术素养的提升,还是剧团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都是一次非常有益的尝试,更是作为民营文化企业向改革开放40周年和建市60周年的隆重献礼。公演后,她将一如既往地秉承“打造精品,服务农民”的文化理念,送戏下乡,为农民朋友、为新农村建设送上丰富的精神食粮。李晓动情地对记者说,她追求粤剧事业30年,30年来,她从台前退到幕后,从自己演戏到带领团队,倚仗的都是默默的坚守;未来的日子,必将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以《冼夫人》的成功公演为契机,挖掘更多的本土题材,面向农村,辐射城镇,带领桃花粤剧团在弘扬粤剧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远。


          本稿件转载自茂名日报,由记者柯小瑛撰文,记者何李煜摄影,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转载稿件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