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老戏骨心存传承梦——艺术家周小菊对宝安粤剧发展满怀信心

    发布时间:2019-03-13 作者:张浩 皮子 来源:宝安日报 点击:


    周小菊生活照


    周小菊演出照


          身为一名粤剧演员,她用几十年时间无数次的唱、念、做、打,默默践行着这条被视为真理的梨园法则。作为一名粤剧传承人,她拼尽全力,立志将这门艺术发扬光大。她就是周小菊,一个有情怀、有梦想的粤剧“老戏骨”。


    出身粤剧世家 年幼时爱上粤剧

          周小菊出生于粤剧曲艺世家,她的父亲是茂名石化公司粤剧团的演员,演彩旦(丑角),常扮演媒婆、七品芝麻官之类的角色;母亲则演青衣,常扮演嫂子、夫人类的角色。周小菊的粤剧情结的种子(或者说根),是从小在耳濡目染中种下的。粤西地区有“年例”的风俗,每年每个村都会在一个特定的日子拜神、舞狮游村、请客吃饭,敲锣打鼓唱大戏,好不热闹。“记得小时候还没有流行歌曲,兄弟姐妹们围在收音机前听粤剧,只觉绕梁三日,如今想起来也是回味无穷。”周小菊说。
          周小菊七岁时开始学戏剧,十八岁那年进入石化公司粤剧团。那时剧团的演员大多是石化公司的员工,他们常常利用晚上和周末练习唱戏。1998年春节期间,公司首演了两场大型舞台古装剧《唐伯虎点秋香》和《秦香莲》。在《唐伯虎点秋香》剧中,周小菊全家登台,她自己扮演秋香,六妹演唐伯虎,弟弟演四大才子,大姐演华府管家,妈妈演华夫人,当日演出很成功,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回想起这段经历,周小菊依然感觉很甜蜜。
     

    来到深圳发展 创办“义风曲艺社”

          粤剧低迷时期周小菊曾转行做过一段时间歌手,1993年周小菊从茂名来到深圳,定居西乡,接下来的因缘际会,让她与粤剧粤曲重新结下不解之缘。“当时西乡有不少像我一样喜欢粤剧的人,我们经常聚在一起排练,感那时感觉自己找到了‘家’。”周小菊说,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唱戏的平台,她跟朋友合伙开了一间曲艺社,取名“义风曲艺社”。这也让她从一名粤剧爱好者渐渐走上粤剧文化事业的经营者、组织者、策划者乃至传承者的路。

          曲艺社成立后,周小菊的文艺细胞被激活,经常参加各种戏剧比赛,并接连取得不错的成绩。在宝安第二届粤剧粤曲展演大赛上,周小菊跟周钢代表义风曲艺社表演的粤剧《华山梦会》,获得了金奖。“那场演出谢幕时,有观众特地跟我说,很久没看到这么深情的粤剧,看得眼泪都流下来了。”周小菊说,自己的表演感动了观众,观众的一番话也深深感动了她,也让她更加坚定了传承这项艺术的决心。
     

    立志传承粤剧 为爱好者提供展示平台

          2009年国庆期间,粤港澳三地联合申报的粤剧被正式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听到这个消息,周小菊非常激动,她暗下决心,一定要为这项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2010年3月,周小菊加入了西乡义工艺术团,开启了传承粤剧的人生。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周小菊经常开设公益课堂,免费教市民学粤剧,并且经常组织活动,为粤剧爱好者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如今,艺术团的成员发展到200多人,其中有小学生,也有六七十岁的老人。不少成员成功考上广东省舞蹈戏剧学院,这也让周小菊颇感欣慰。“戏曲是文化底蕴颇为深厚的一门艺术,它需要有人去传承,能表演、能教授是一种传承;能去欣赏、捧场支持也是一种传承。我对粤剧的传承有一份使命感,因为我自己是一路摸着石头过河过来的,深知好老师难遇,我愿意力所能及地把我所喜欢的东西教给身边有兴趣、肯学的人。”周小菊说,她对粤剧的传承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本稿件转载自宝安日报,由记者张浩,通讯员皮子报道。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转载稿件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