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领略粤曲之美
发布时间:2019-04-11 作者:潘邦榛 来源:澳门日报 点击:
主讲者:梁少锋 (黄静珊 摄影)
拥有广大读者的广州图书馆,一直十分重视岭南传统文化的宣传推介。其中一项主要活动,就是与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广州青年剧评团一起,开设多期“粤剧粤曲大家谈”的专题讲座,反响颇为强烈。
笔者于去年九月曾以《漫谈粤曲的文学性与音乐性》为题开讲,以多首名曲的实例作赏析,并与听课者互动畅谈。本月六日,另一个讲座以《乡音 · 乡情——领略粤曲之美》为题推出,主讲者为广东省文联副秘书长、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专职副主席梁少锋,他的评述同样吸引了许多热情的听众。
梁少锋所讲内容分作三个部分。第一是从粤曲的历史说起,介绍粤曲的形成和发展的几个阶段,特别是从民国时期以来发生的变化,逐步涌现出众多名家、名曲与名腔;第二则是专谈优美动听的粤曲唱腔艺术。他分别精选出粤曲名家熊飞影、小明星、张琼仙等所唱的若干粤曲唱段,讲解了粤曲大、平、子三喉的不同唱法和基本特点;在谈子喉时,重点拿出粤曲名家黎佩仪所创出的子喉“骨子腔”与大家分享。他以黎佩仪所唱的《潞安州》和《晴雯补裘》(均由著名编剧撰曲家陈冠卿编撰)等首本曲目为实例播出,细细品评,指出其音色纤巧优美、行腔细腻圆润、表达透彻入骨,十分准确地表现出曲中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让人们得到强烈的美学享受。至于最后一部分,他说的是粤曲在新时代的创新与发展,提出要进一步做好传承与创新,与新时代“同频共振”。
笔者和黎佩仪应邀作为嘉宾来到讲座现场并发言。笔者着重介绍了粤曲的编撰和演唱如何充分发挥粤语方言九个声调并善于变化的特点,以及粤曲板腔曲牌既丰富多彩又能不断出新等优势,大大加强了粤曲的音乐性和表现力。黎佩仪则以演唱《潞安州》与《悲怨别重台》等名曲的艺术实践,畅谈对粤曲艺术美的追求及“骨子腔”的反覆创造,并当场示范唱出其中的几个唱段。好些听课者还一起和唱,使整个讲座显得尤为生动和温馨,掌声阵阵。
本文文字转载自澳门日报,图片由黄静珊提供,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转载稿件负法律责任。
本文文字转载自澳门日报,图片由黄静珊提供,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转载稿件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