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小百科】(136)风吹元宝、小翻、级翻、长跟斗、屎瓯、柴翻、侧翻

    发布时间:2019-04-30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风吹元宝
          打武棚跟斗。这是需要两个人联手完成的跟斗技巧。两人头脚颠倒互置,相互用自己的双手紧紧抓住对方的脚踝,顺序依次用力,形成球形向前滚动。这是一种纯粹的技巧跟斗表演,在传统粤剧例戏《香花山大贺寿》中就由五军虎进行表演。粤中民间祭祀和拜神的时候,都会焚化一种淡黄色毛纸叠成的“元宝”,以示敬意。在大门外拜祭“土地”时焚烧的“元宝”被风一吹,就会沿着街巷滚动起来。粤剧艺人就根据民俗生活中的这种现象,生动地用“风吹元宝”来形容并以此命名这个滚动向前的跟斗。
     
    小翻
          打武棚跟斗。表演者双手由下而上向上抽带,双脚原地起跳,身体腾空后双腿立即往胸前弯曲收起成团状;两手分别从两旁用力握住脚胫,整个身体在空中成团状向后翻转;双脚同时落地后双手自然向上举起,以保持身体平衡,这样粤剧小翻跟斗就完成了。因为粤剧打武棚把较难掌握的团体向前翻转的跟斗称作“大翻”,所以把相对容易、原地向后翻转的跟斗叫“小翻”。小翻很少在舞台上单独表演,多作为“屎瓯”(粤剧打武棚长跟斗)的训练手段使用。
     
    级翻
          打武棚跟斗。京剧叫“小翻”;竞技体操称“后手翻”。表演者双臂上伸,向后甩腰仰翻,双手按地后立即向后甩起双腿,两脚翻转落地后,马上抬臂起身。在粤剧舞台一般很少单独翻一个级翻,多用撞脚接一串级翻,称作“连环级翻”,级翻以翻得多、翻得快且密为好。传统粤剧也有演员在舞台的案桌上,连续翻数十个级翻的绝技。
     
    长跟斗
          打武棚跟斗。由助跑、小跳到半边月或撞脚,腾空后翻转各翻种,这种组合叫长跟斗,这是相对各种单跟斗而言的。长跟斗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富于变化,而且可以分拆拼装组合和串连。大翻、屎瓯、级翻、蛇翻、鹰翻等都属于长跟斗类。长跟斗是粤剧打武棚翻跟斗中最大形式的组合。粤剧行内称级翻、屎瓯、大翻三个翻种为“三及第”,是长跟斗的代表。“三及第”取自“三元及第”的意思。级翻是串跟斗的代表,屎瓯是腾空后翻转的跟斗,大翻是腾空后向前翻转的跟斗,它们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类型的长跟斗,只有同时掌握了这三个翻种,才可以称得上是“三元及第”的五军虎。
     
    屎瓯
          打武棚跟斗。京剧称“出场”;竞技体操叫“团体后空翻”。表演者先助跑,然后“撞脚”,身体腾空后双脚弯曲向上提,双手抱着脚踝,身体向后仰翻转360度,双脚着地,双手自然高举以保持身体平衡。这是粤剧武打演员初练跟斗时要掌握的基本翻种之一。因为演员在空中团身向后翻转,以形状就如粤中农村菜农施肥时戽屎尿用的长柄木勺,粤语称这种农具为“瓯”,所以就以以形状称这种跟斗为“屎瓯”。旧时粤剧戏班习艺者大多为农家子弟,“屎瓯”的称谓使他们易懂、易记、易学。
     
    柴翻
        打武棚跟斗。京剧称作“折腰”;竞技体操叫“直体后空翻”。表演者助跑、小跳、撞脚,身体腾空双手向两边伸直分开,向后翻转,整个翻腾过程,身体保持绷直,就像以前烧火的木柴一样,所以俗称“柴翻”。
     
    侧翻
          打武棚跟斗。京剧叫“蹑子”;竞技体操称“侧空翻”。表演者助跑、小跳、撞脚,身体腾空后,带转90度面向观众,双腿弯曲分开,向上屈收,双手分别从两侧紧抱着脚踝,以这样的姿势在空中向左侧前方旋转360度,然后两脚先后着地。因为身体向侧旋转,所以粤剧行内就称为“侧翻”。这是粤剧长跟斗中较常见的翻种。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表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