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将粤剧“红船”驶入市场,驶往大江南北

    发布时间:2019-05-07 作者:黄启哲 来源:文汇报 点击:

    曾小敏近照
     

         “不为超越,但求别致。”传承经典之余,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审美,重新挖掘观众喜闻乐见的经典故事,为的是呼应当代人的情感诉求。

          “舞台的魅力在于创新。”只有从艺术到市场全方位的创新,才能让古老剧种触动当代人的心弦。

          说起粤剧,若非珠三角地区的戏迷,不少人的印象还停留在老艺术家红线女的时代。其实这个在明代嘉靖年间流传至今的剧种,是继昆曲后第二个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戏曲剧种。数百年来,其在与不同剧种、西洋艺术碰撞交融的过程中,于不同时代呈现出独特的面貌。

          带着粤剧勇于开拓的传统,粤剧表演艺术家曾小敏首次用粤剧讲述剧种发展历程,推出新编剧《梦·红船》,此后又对戏曲经典《白蛇传》加以改编创新,推出《白蛇传·情》。后者更令她先后获得“梅花奖”“文华表演奖”。

         早年粤剧租用红船穿梭珠江各埠演出,粤剧艺人“红船子弟”的名号流传下来。从13岁“误打误撞”登上这条“红船”,作为如今已是剧种的“掌舵人”之一,她动情许下“执子之手,不离不弃”的誓约。
     

        她的白素贞开打,不用双枪用水袖

          南粤人敢做敢闯的基因融于生于斯的剧种之中,创造梨园不少“第一”。正基于此,曾小敏在2014年个人专场筹备时,将传统戏《白蛇传》的改编提上了日程。起初很多人不解,《白蛇传》的故事家喻户晓,戏曲舞台上京、昆、川、婺等剧种各具特色,哪里还有可挖掘的空间?有人干脆直接反问曾小敏:“你能超越经典吗?”

          戏曲理论家龚和德一句“不为超越,但求别致”说到了曾小敏的心坎里。她认为,传承经典之余,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审美,重新挖掘观众喜闻乐见的经典故事,为的是呼应当代人的情感诉求。因而,她的这出“白蛇传”在剧名后单缀一个“情”字。“人若无情不如妖”是曾小敏向记者不断重复的一句唱词,激烈的开打场面也因情感驱动而有了缠绵悱恻的展现。“水漫金山”一场中,她一改其他剧种多用双枪对打的做法,以长水袖开打,以贴合白素贞的“蛇态”。天兵神将的重重围困之下,白素贞长水袖翻飞舞动不停,配合传统的“踢枪”技巧,更添凄美。每每演出,观众竟在打戏中也看出了泪。

          去年端午节全国六大剧种合演《白蛇传》,独粤剧段落为近年新编。能够为粤剧在当代舞台“发声”,“别致”这一点,曾小敏做到了。
     

        “一张票也不送”,让粤剧与歌剧、音乐剧在市场正面PK

          同不少剧种曾经历过市场寒冬甚至濒临灭绝的境遇不同,粤剧一直活得很“滋润”——传承没断过档,观众似乎也很忠诚。可曾小敏明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观众正在老龄化,如果还满足于现状,必然会走向消亡。

          2017年初,她从推出“过年睇大戏”演出品牌开始尝试把演出完全推向市场。让传统戏曲演出与流行音乐演唱会、音乐剧歌剧在票务网站正面“PK”,坚持“一张票也不送”。这一决定曾遭到不少人的反对,“要是名角儿上台,底下只有一百来号人,面子上也挂不住”。

          担忧曾应验过,起初的几场演出上座率只有两三成。见此情景,曾小敏逆市而上,增设“周末睇大戏”品牌,通过网络直播、演前导赏等活动多维度推广。两年的时间,担忧变为自豪——传统戏、新编大戏演出上座率超过九成,就连青年演员的演出也能保持在五成以上。

          本土市场慢慢巩固了,粤剧这条“红船”正致力于驶向大江南北。近年,广东粤剧院凭借一出游戏改编的《决战天策府》,成功刷新“粤剧”在网生代的标识度。而曾小敏主演的《白蛇传·情》同样也成为走进校园的“硬菜”。

           “舞台的魅力在于创新。”曾小敏认为,只有从艺术到市场全方位的创新,才能让古老剧种触动当代人的心弦。

     


          本稿件转载自文汇报,由记者黄启哲报道,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转载稿件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