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十五讲》学生笔记选登|岭南绝唱,粤人情歌

    发布时间:2019-05-10 作者:编者按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编者按:
          2018年6月,粤剧中国保护中心与星海音乐学院签订了《专业音乐院校粤剧课程战略合作协议》。2018年12月,星海音乐学院获批成为首批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粤剧)基地”。2019年3月,星海音乐学院与粤剧中国保护中心合作,开设了《粤剧十五讲》公共选修课,开启了高校粤剧传播的新模式。
          《粤剧十五讲》由岭南文化学者、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作家、粤剧中国保护中心副秘书长钟哲平主讲,课程持续一学期,每周三上午授课,主要内容包括粤剧艺术概论和粤剧史研究。

     

     
          选修这门课程的有星海音乐学院的40位同学,分别来自音乐学、流行音乐、现代音乐、音乐教育等学系,同学们精神奕奕,神情专注,课堂气氛很好。每次上课,还有一些外校学生以及热爱粤剧艺术的热心市民来旁听。
          同学们表示,《粤剧十五讲》打开了他们认知传统戏曲的新天地,是一个快乐而有营养的课堂,引发了他们的对粤剧艺术的一些思考。
     
    “岭南绝唱,粤人情歌
    华南师范大学 雷艳
     
          从同门处得知钟哲平老师每周三在星海音乐学院开《粤剧十五讲》,欣然前往。去年11月,我的导师带我们参加香山粤剧文化沙龙,那是我第一次见钟哲平老师,钟老师作为主持人,带领我们参观了粤剧声像博览馆,并邀请邓志驹先生为我们讲了关于粤剧的一些故事。我初来广东,加上不懂粤语,对粤剧的情感始终隔了一层,我不知道那一层是什么,但它就真实地存在着。这次粤剧沙龙,我看见了一张张外壳磨损的唱片,一本本内页泛黄的曲谱,真实地触摸到了那些从留声机里流出来的粤韵金声,就像在心里开了一扇窗,从此春暖花开,清风徐来。

     

     
          如果说那次活动是为我打开一扇窗,那《粤剧十五讲》就是打开了一扇门。我很喜欢钟老师说的一句话“文化欣赏的第一要旨是自由”。我们总是习惯站在制高点上呼号振兴历史,弘扬传统,为一项传统工艺不为人知而扼腕叹息,但却忽视了文化自身发展的规律,忽视了时代审美的差异。从两百多年前缓缓走来的粤剧与现代灯红酒绿的都市文化相比,确实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如果要求这样一位老人在年轻人面前活力四射,实在太过苛刻。文化发展需要自由,真正地尊重传统文化就应该尊重它发展的每个阶段。同样,年轻人对文化的喜爱也应是自由的,如果要求每个年轻人都去喜欢这样古老的文化,是不太现实的。我们不必为这些文化不为大众熟知感到遗憾,它们注定是小众狂欢,而这部分的小众一定是爱到骨髓的,所以,它们依然有它们的精彩,粤剧依然是岭南绝唱。
          文化教育的第一要旨是情感的培养,《粤剧十五讲》是一堂有温度的课。课前的“抢答有礼”环节不仅调动了积极性,也为粤剧做了宣传,让学生感受到粤剧的亲切;粤曲的播放让学生亲耳听到那些在书本中以文字存在的伶人真真切切的声音,拉近了与粤剧的距离;人物的采访又让我们看到粤剧在新时代下的发展现状;播放社交媒体上火爆的“恶搞”“趣搞”戏曲的小视频让我们看到这些古老文化青春的一面……这些让我们感受到粤文化的厚重感和现代感,开放性与包容性,感受到粤人的轻松幽默,我想这才是培养年轻人文化情感的正确打开方式。
          文化宣扬的第一要旨是发自内心的热爱,钟老师是一个有情怀的人。《粤剧十五讲》的课堂上,伶人的身世背景,乐坛的流传掌故,老师都信手拈来,如数家珍。我们领略到薛觉先的才气,小明星的书卷气,熊飞影的霸气,感受到伶人的悲惨命运和傲骨侠情,一段段尘封的历史近在咫尺。我有幸在第一节课收到了钟老师的书,翻开书本,字字珠玑,那是有别于粤剧史实研究的文字,那是有血有肉的文字,在一篇篇札记中,我看到了内心情感的波动,看到了发自身心的热爱。
          一堂有温度的课,一个有情怀的老师。《粤剧十五讲》也许不能给我带来太多的新知识,但却能触发更多的情感与思考。文化知识的灌输也许是短暂的,但情感的培养却是持久而深远的。我想,这样的文化欣赏指导课是有意义且值得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