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小百科】(144)十字背剑、打二星、打四星、打藤牌
发布时间:2019-05-30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十字背剑
把子功。粤剧南派把子,也叫“十字佩剑”。甲乙双方以右丁字步对面站立,执把子对打;先以“一二三”作铺垫,接着甲方(一般站在舞台衣边)挑乙方向右转一个圈,然后两人齐上左步,举把子在空中斜向交击,双方脚步不动,马上又扭转身体,斜背对方,同时用把子斜向对方上下各击一下,再转过身来,回复开始时的状态。开始两把子相击时在空中形成一个斜十字的形状,故称为“十字”;双方扭转身体,以把子斜击的姿态,则似在背上背了一把剑,故称“背剑”,并非用剑来对打。在广州话中“背”与“佩”两字发音相近,故此招也称为“十字佩剑”。十字背剑是南派把子常用的招式。
打二星
武打组合。正主执把子立舞台中央,手下甲从杂边上,手拿把子转身小跳攻击正主。正主以把子相压,再挑起拨手下甲转身,双方再以“一二三”互击对打。正主随即再拨手下甲转身,反手用把子击打甲的背部,手下甲向杂箱角起右抢背;接着,手下乙从衣边上,向正主发起攻击,招式和手下甲一样,然后向衣箱角起右抢背。正主再和杂边的手下甲交换冲过位,回头再穿过甲乙两手下中间擸过位。甲乙双手执把子一齐向正主头上砍去,正主用把子架住,双方三人同时协调各进退三步,正主推开手下把子,三人各自扎架。传统粤剧南派有四个手下围攻正主的打四星把子组合,而这个组合则根据剧情需要,只使用两个手下围攻正主,所以戏班艺人就将这组合称为“打二星”。
打四星
武打组合。打四星由五位演员参与表演,其中一个是正主(不论何种表演行当,只要是这场武打中的主角)。其余四人是由手下担任。正主一般站在舞台中间,四手下持刀(或把子)从杂边上场,为首一个转身握刀砍向正主,正主用把子压住单刀,再一挑,手下转身,与正主相互交换位置,正主随即连续三个车身,第二个手下上来,就被正主拨过衣边台口;第一个手下转过身来又被拨到衣边;第三、第四个手下依次上场,来回对冲一次,形成了四手下分别占据舞台四方,正主在中间用把子与手下的刀上下相碰击,然后再与站在衣边的两手下对冲过位,以把子架住四手下的刀,五人共同后退和前进三步,最后正主将手下的刀推开,手下败入杂回身到舞台中间,踏七星扎架,这样打四星就完成了。因为四手下在打的过程中,环绕着正主分站舞台四角,恍如四颗星,所以就叫“打四星”。打四星是传统粤剧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武打组合,在这个基础上发展的有:重复一次打四星动作的称“回头四星”;四手下站在舞台四角,分别被正主轮流挑转身打背的称“扛卜四星”(又称“阳江四星”);也有四手下一手执刀,一手执藤牌,与正主对打的“藤牌四星”。
打藤牌
打藤牌
藤牌是冷兵器中的防御性器械,在实战对打中能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传统粤剧将实用性的搏击器械对打搬到舞台上表演。因为藤牌在对打时只有被动防御,而不能起攻击对方的作用,所以就只能是被打,故传统粤剧戏班将舞台上有关藤牌对打的套路称作“打藤牌”。藤牌是用老山藤制作。藤牌型号分大小两种,大的直径约90厘米,重约5公斤,小的直径约75厘米,3.5公斤。整个藤牌成半圆形锅盖状,藤牌内面上方置扣一个藤环,藤牌里面中间横着一条粗藤。表演者左手臂穿过中间的粗藤横条,手指紧握上方藤环,右手执单刀,这样才能攻守兼备。打藤牌多是由五军虎或手下担任藤牌手的群体性武技表演,传统粤剧武戏中的打藤牌是由四个大藤牌和四个小藤牌组成,共同围攻一位正主。后来鉴于戏斑人员编制的限制,或是戏剧场面的需要,也有只使用四个藤牌手与正主表演。藤牌手持藤牌被打时,关键是要掌握持藤牌碌(滚)“冇头鸡”的技巧:藤牌手蹲下、弓腰,让藤牌遮护住自己整个身体,利用碌“冇头鸡”向前滚动,接近对方,伺机发起攻击;另外就是用几个藤牌堆叠起来,藤牌表面朝天,让正主跳上去扎架。藤牌也有单独与其他兵器进行对打的表演,例如藤牌对双刀、藤牌对三节棍等,这些对打都有规范固定的套路,对打时不用锣鼓伴衬,目的是突出各种兵器拍打藤牌面所发岀的声响,以增加舞台武打紧张激烈的气氛。传统粤剧《七擒孟获》《水淹七军》都有打藤牌表演。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表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