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让粤曲粤韵“声”入乡村大地

    发布时间:2019-05-30 作者:王欣琳 卢泓宇 来源:中山日报 点击:

    南朗乐乐乐艺术团在排练中。前排右一为简素梅。记者 黎旭升 摄
     

          在南朗镇榄边莆山村,说起简素梅,村民们会笑着说:“我认识,是唱粤曲的梅姨。”2009年5月,“粤曲发烧友”简素梅怀着对粤曲传统艺术的热忱,凭一己之力筹集经费,创办乐乐乐曲艺社,从此她事无巨细,全身心付出。2016年,在镇区文化部门的大力推动下,简素梅带领曲艺社送戏下乡,粤音飘扬在榄边、关塘等15个村居和镇颐老院,大受村民特别是老人们喜爱,三年来累计演出57场次。简素梅十年如一日的点滴倾注,换来曲艺社的逐渐壮大,并整合为乐乐乐艺术团,在传承发扬粤曲粤韵的道路上熠熠生辉。
     

    “曲艺社是我的第二个家”

          寻着悠扬的粤曲声,推门走进位于南朗镇榄边莆山村的乐乐乐艺术团,只见舞台中央架着两个乐谱架,今年78岁的简素梅满头白发,腰板挺直地站着“丁字步”,精神矍铄、眼神明亮,与大力支持艺术团发展的友人韦协宜同台演唱经典粤剧唱段《凤阁恩仇未了情》。她们婉转地一唱一和,情到浓时还微微摇头晃脑。舞台后侧是乐队,高胡、扬琴等中式乐器高亢清亮的声音交织着大提琴声的厚重低沉,显出粤曲伴奏的多元特色。

          这里是粤曲爱好者大展身手、交流切磋的舞台,也是简素梅倾注点滴心血的地方。

      2009年初,退休后的简素梅怀着对粤曲艺术的热爱,萌生了成立曲艺社的想法,“我和我先生都酷爱粤曲,上世纪90年代还时髦地去歌厅唱粤曲,但始终觉得不够过瘾。”成立曲艺社,首先得解决资金和场地两大难题,简素梅主动联络了20多名好友,向他们表明心迹,用诚恳的态度打动朋友。大家慷慨相助,很快就筹得4万多元。紧接着,她又顺利借用到村里一位旅美华侨家闲置的祖屋,作为曲艺社活动场地。5月份,乐乐乐曲艺社正式成立,“取名乐乐乐,是分别取喜欢、音乐和快乐之意,希望志同道合的朋友能从粤曲中获得快乐。”简素梅介绍说。

          从成立那天起,简素梅就把曲艺社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家。每天早晨8点半到曲艺社开门开窗,打扫卫生整理曲谱,以前是逢周一、三、五下午唱曲,后来改为每周三、四下午。每次离开曲艺社前,她都要再次打扫,巡视屋内,关好门窗再走。“借用侨房成立曲艺社,我有双重责任,既要帮华侨守护好祖屋,又要把曲艺社经营好。”

        这份责任感使简素梅时刻牵挂着侨房和曲艺社。有次夜晚11点多突降暴雨,准备睡觉的简素梅见雨势很大,担心曲艺社的窗户未关紧雨水浸入,她不顾子女的反对,执意撑着伞冲进雨里,打着手电筒,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积水的道路上赶往曲艺社,“路灯有些昏暗,我打着手电筒小心地迈着步子,雨水又密又重地击打我的伞,我顾不上太多,只想赶紧去确认窗户是否关紧。”简素梅说。
     

    乡村飘音丰富文化生活

        曲艺社起初只有约15人,后来渐渐增至20多人,不仅吸引了南朗各村的村民加入,每周还有专门从石岐赶来的“曲友”,演唱内容和形式也丰富起来,还不断吸纳年轻一代加入。2016年,在镇区文化部门的大力推动下,简素梅带领曲艺社送戏下乡。“送戏下乡是个辛苦但十分快乐的事。每次演出前我们会了解村里情况、村民喜好来确定节目,例如考虑到有部分新中山人听不懂粤曲,我们会加入流行歌或者舞蹈表演。”简素梅说。

        为了保障送戏下乡的节目质量,简素梅全程亲力亲为,每场演出都精心筹备。演出前,她提前好几天先去看演出场地。她还与成员们一起负责宣传,“我们在红纸上用毛笔写下演出信息,然后兵分几路去村里张贴,三年来我们一直坚持手写宣传单。”

        演出当天是最忙碌紧张的时候。演出一般晚上7点半开始,但简素梅和曲艺社成员们往往中午就开始准备。下午1点半,负责布置的成员把灯光音响等道具搬上车,到达现场后,又马不停蹄地布置。简素梅负责掌控大局,时刻跟进演出的所有流程。演出进行一个半小时,结束后,简素梅他们往往晚上10点半才收工。

        观众很喜欢曲艺社的表演,不时地跟着哼唱或者鼓掌叫好,有时还会要求加演几个节目。无论环境如何,演员们都认真表演,即使天气不佳也坚持演出。“有年夏天在南朗镇泮沙村表演,演到一半时突然乌云密布、雷声隆隆。演员们见状丝毫没有乱了阵脚,坚持演出,结果还剩最后一曲时大雨倾盆,灯光音响等设备全部进水,事后只好再买一批。” 简素梅无奈地笑道。

        2018年,曲艺社整合为乐乐乐艺术团。从2016年到2018年,简素梅带领艺术团成员到15个村居和镇颐老院开展慰问演出,不辞辛劳地为广大村民带来精彩的粤曲表演,3年来累计演出57场次。今年,乐乐乐艺术团将继续送戏下乡,让更多人领略粤曲的独特韵律。“无论是与艺术团伙伴一起唱曲,还是送戏下乡,我都从中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为了这份珍贵情感,我会坚持传承发扬粤曲粤韵,让粤音在乡村‘声’入人心。” 简素梅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本稿件转载自中山日报,由记者王欣琳、卢泓宇报道,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转载稿件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