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在“江南”粤曲班
发布时间:2019-06-14 作者:落花生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每逢周三上午,在繁华闹市中的幽静一隅,隐蔽在横巷里的房子,传来悠扬动听的粤曲。走近,你会看到一群阿姨们放开歌喉,声情并茂地演唱;一曲唱罢,老师开始逐一点评;随后,欢声笑语在休息的片刻愉快响起......
这就是广州江南乐苑粤曲班的“开局”日常。
这就是广州江南乐苑粤曲班的“开局”日常。
娱己娱人,学有所乐
江南乐苑粤曲班自2010年成立,秉持着“以曲会友,以艺助人”的办学理念,通过研习粤曲这一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间曲艺交流,并致力于社会公益慈善。黄永文、李倩儿、乐苑主理谭少康和庞小玲是粤曲班的骨干人物。黄永文老师是原广东粤剧院的音乐员,负责排练伴奏;李倩儿老师原是广州粤剧团的演员,负责唱腔教学;谭少康负责打理活动场地,调控音响设备,而对外活动则由庞小玲负责。
报名学曲的阿姨们大多已经退休,平均年龄在64岁左右,最大的70岁,最小也有54岁。本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及对粤曲的热爱,她们不约而同地加入江南乐苑粤曲班。
谈及加入粤曲班的原因,学员们都有自己的回答。有的是因为李倩儿老师,而慕名来到这个团队的;有的则在各种因缘巧合之下结识了谭少康先生,得知这里开班的;也有在老学员的强烈推荐下,了解到江南乐苑的学曲氛围,心生向往而加入的。学员们都非常喜欢粤曲班的氛围。包括两位主理,也会不时和师生们一起唱、一起玩。莫笑愚和黄京华这对老搭档对笔者说,“已经不仅仅是师生关系了,我们更像一群老朋友。”
谈及加入粤曲班的原因,学员们都有自己的回答。有的是因为李倩儿老师,而慕名来到这个团队的;有的则在各种因缘巧合之下结识了谭少康先生,得知这里开班的;也有在老学员的强烈推荐下,了解到江南乐苑的学曲氛围,心生向往而加入的。学员们都非常喜欢粤曲班的氛围。包括两位主理,也会不时和师生们一起唱、一起玩。莫笑愚和黄京华这对老搭档对笔者说,“已经不仅仅是师生关系了,我们更像一群老朋友。”
师母黄娇(左)与主理谭少康(右)
课后,老师们还会带着大家外出表演和跟其他私伙局联谊交流,每一次登台都让学员收获颇丰。当问到她们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表演时,学员付少垣提到了她们到老人院参加的慰问演出。为了演出当天能有更好的表现,大家刻苦排练了许久。黄永文老师的太太黄娇更是带头响应,不仅参演,还出资购买慰问礼物。最后,他们不仅为老人家带去了精彩的表演,还送上了满满的温暖与祝福。对学员们来说,慰问演出不仅可以让她们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而更重要的是,她们可以用所学的艺术给他人带来快乐,这才是最有意义的。
互帮互助 ,学有所得
这班年届花甲的同学们为什么会选择学习粤曲而不是去跳广场舞呢?学员们都有自己的理由。唱平喉的莫笑愚学过美声,也爱唱红歌,后来才学唱粤曲。她说:“发声不太一样,老师就建议我唱平喉,慢慢有了心得。发现原来自己也能唱好粤曲的。”黎如真和麦冬苗喜爱粤曲,但不想永远当个门外汉,所以希望亲身体验。黄京华、廖碧虹等学员也表示,在退休之前虽也喜欢听粤曲,没有机会学,如今退休了,她们对粤曲的热情又被重新点燃。
虽然有满腔热情,但是学习粤曲绝非易事。有时她们遇到生僻字词难以读懂,就不能准确把握其中的情感。但最大的困难莫过于清唱。由于没有音乐衬托,在演唱时很容易跑调。每当碰到类似【长句滚花】和【乙反清歌】等棘手曲牌,李老师总会耐心地做示范,然后由黄老师拉二胡帮学员找音高,一遍一遍耐心地跟着唱,让大家渐渐步入“正轨”。通常来说,每首二十多分钟的对唱曲目都要教一个多月,直到所有学员过关为止。李老师和黄老师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
虽然有满腔热情,但是学习粤曲绝非易事。有时她们遇到生僻字词难以读懂,就不能准确把握其中的情感。但最大的困难莫过于清唱。由于没有音乐衬托,在演唱时很容易跑调。每当碰到类似【长句滚花】和【乙反清歌】等棘手曲牌,李老师总会耐心地做示范,然后由黄老师拉二胡帮学员找音高,一遍一遍耐心地跟着唱,让大家渐渐步入“正轨”。通常来说,每首二十多分钟的对唱曲目都要教一个多月,直到所有学员过关为止。李老师和黄老师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
李倩儿老师(左)与黄永文老师(右)给学员们示范演唱
两位老师认真严谨、无私奉献的艺术态度,成了江南乐苑的榜样。学员之间也形成了互帮互助、刻苦钻研的良好风气。课下,她们经常相互切磋,研究发声和曲子的行腔、吐字。由于李倩儿老师对学员们提出了“交功课”的要求,即每学一首曲都要跟卡拉OK伴奏和现场乐队伴奏逐一过关。“记得第一次交的功课是一首二十多分钟的粤曲《骊宫贺寿舞霓裳》,我竟然紧张到胃痛!”学员付少垣如是说,“但我们的老师非常有耐心,对我们悉心教导。有时我们唱错一句也要重新再来。”为此,学员们更是毫不松懈,认真地“交功课”。
这些年来,她们已经学到了近15首对唱曲,在曲社联谊交流时能够自信自如。去年,澳门八和会馆理事长郑帼英女士莅临指导,对学员们的演唱表示称赞和鼓励。“郑老师在澳门曲艺界享有很高的名望,她对新马腔很有研究,深得精髓之余还融入了自己的特色。所以这次学习交流机会十分难得,郑老师的范唱和讲解使同学们受益匪浅,尤其是唱平喉的同学,可以说,都得到了很大的启发。”李倩儿老师补充道。
在这个“班集体”里,老师和学员在平时的相处中,也时时“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采访中学员们自然流露出对两位老师的敬佩、感恩;而两位老师亦对学员们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他们常常鼓励学员,只要肯付出努力,难度再高的曲子都能学会的。
这些年来,她们已经学到了近15首对唱曲,在曲社联谊交流时能够自信自如。去年,澳门八和会馆理事长郑帼英女士莅临指导,对学员们的演唱表示称赞和鼓励。“郑老师在澳门曲艺界享有很高的名望,她对新马腔很有研究,深得精髓之余还融入了自己的特色。所以这次学习交流机会十分难得,郑老师的范唱和讲解使同学们受益匪浅,尤其是唱平喉的同学,可以说,都得到了很大的启发。”李倩儿老师补充道。
在这个“班集体”里,老师和学员在平时的相处中,也时时“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采访中学员们自然流露出对两位老师的敬佩、感恩;而两位老师亦对学员们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他们常常鼓励学员,只要肯付出努力,难度再高的曲子都能学会的。
余言
粤曲给人带来的影响是健康积极的,体现于方方面面。通过粤曲班的学习,她们不断思考如何完美地演绎每一首粤曲。不少学员还对中国古典诗词的领悟能力有所增强,文化修养也得到了提高。生活中也许平平无奇的她们一旦站上舞台,就会散发一种让人无法忽视的光芒。
作为最草根的粤曲民间团体,私伙局所能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小觑。这些学员作为粤曲文化的传承、传播者,她们的热爱或许可以传递给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让身边人了解粤曲艺术。
值得一提的是,当采访接近尾声,李老师和学员们突然邀请笔者一同上台演唱《帝女花》和《分飞燕》。虽然猝不及防的笔者还没进入状态,但学员们都非常耐心地带着笔者跟着节拍演唱。众人沉醉在悠扬动听的粤曲氛围中,真是一次特别又愉快的合作!待到曲终人散,老师们还不忘提醒“交功课”的时间。
作为最草根的粤曲民间团体,私伙局所能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小觑。这些学员作为粤曲文化的传承、传播者,她们的热爱或许可以传递给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让身边人了解粤曲艺术。
值得一提的是,当采访接近尾声,李老师和学员们突然邀请笔者一同上台演唱《帝女花》和《分飞燕》。虽然猝不及防的笔者还没进入状态,但学员们都非常耐心地带着笔者跟着节拍演唱。众人沉醉在悠扬动听的粤曲氛围中,真是一次特别又愉快的合作!待到曲终人散,老师们还不忘提醒“交功课”的时间。
粤曲班师生与采访团队的合影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中国粤剧网为推广粤剧,以予刊载,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