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合作潜力无限。图为《新喜剧之王》拍摄地佛山国艺影视城。
木棉、紫荆、莲花三片花瓣聚于珠水,汇成“艺”字。24日晚,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与文化和旅游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将盛大开幕。这是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大力推动“共建人文湾区”的具体举措。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中,粤港澳三地11座城市联动,整合各地优质的文化和演艺资源,除了开幕式及专场晚会外,还将推出11个专项活动板块,共有100多项活动,既有优秀舞台作品在大湾区巡演,亦有三地联合制作的精彩艺术精品亮相……不仅为大湾区居民献上一场艺术盛宴,也勾勒出人文湾区建设的美丽画卷。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速,粤港澳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取得丰硕成果。三地联手打造共同的精神人文家园,为湾区整体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文支撑。
渐入佳境
三地文艺家合作日益增多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期间,三地11座城市共有100多项文艺活动,不少精品是由三地艺术家共同打造的。如艺术节主题歌《我们相亲相爱》,是由内地著名词作家瞿琮谱词、张磊作曲,香港歌手成龙和容祖儿演唱。而开幕晚会的压轴节目,将由广州交响乐团、香港管弦乐团和澳门乐团隔空合作演奏。
这些三地艺术家联袂奉献的精品,只是三地文艺交流创作日益活跃的一个缩影。2018年12月,粤港澳戏剧交流合作项目、大型粤语舞台剧《孔子·回首63》登陆佛山顺德。《孔子·回首63》由香港中英剧团主演,在香港首演后,在大湾区内进行巡演。该剧由粤港澳三地联合制作,齐聚演艺精英,讲述孔子与不同阶段的自己对话的故事,重新解读万世师表的面貎。全新升级的舞台表演,让每场均爆满,获得好评如潮。
近年来,香港话剧越来越多“北上”进入内地市场,广东是香港话剧进入内地的首选地区。2018年8月,广州大剧院联手香港音乐剧的旗舰剧团之一的“香港演戏家族”,首次尝试联合制作音乐剧《朝暮有情人》,通过讲述几代人的爱情故事,让观众了解到香港和广州城市的变迁及发展。
就在今年3月29—30日,深圳、香港两地合作的粤剧《百花亭赠剑》(更新版)亮相深圳保利剧院。这也是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首次探索与香港艺术节联合制作重磅演出。该剧由香港戏剧大师毛俊辉策划及执导,大胆启用一众年轻演员,令传统粤剧焕发新生光彩,圈粉了一众年轻观众。
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和佛山粤剧院联手打造了粤剧《镜海魂》,这部原先由澳门作家创作的反映澳门本土历史的京剧作品,由广东剧作家改编成粤剧,将在本次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期间在广州艺术剧院上演。
在文学领域,从政府到民间,从个人到高校,交流渠道日益开拓,形式也在日益丰富。2018年11月4日,首个“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工作坊”在广州正式成立。大湾区青年作家代表葛亮、蒲荔子、阿菩正式入驻文学工坊。澳门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朱寿桐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工作坊将成为粤港澳文学创作、文学研究和文学学术发展的一个新的生长点。
渐成风尚
三地青年文化交流纵深发展
6月19日,第二十次粤港澳文化合作会议于澳门召开。来自广东、香港和澳门的文化主管部门就文化合作领域作深入讨论。粤港澳文化合作会议是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自2002年起建立的合作机制。
记者从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2018年粤港澳文化交流总数达408批7203人次,其中港澳来粤199批2884人次,赴港澳209批4319人次,各领域人才交流密切。其中,各种形式的三地青少年文化交流渐成风尚。
2017年启动的“粤港澳青年戏剧交流计划”得到了三地戏剧人才的热烈反响。“这个计划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它覆盖了戏剧创作、制作、演出以及人才培训等重要环节,对三地戏剧文化艺术的发展很有益处。”香港中英剧团艺术总监古天农说。
2018年,广东成功举办粤港澳青年文化之旅、粤港澳青少年粤剧艺术夏令营等三地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粤港澳青年文化之旅”自2009年启动,粤港澳三地超过1000名青年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共同领略了岭南文化精髓,触摸三地共同的文化脉搏。
“传承和传播岭南文化是每一个大湾区青少年应尽的义务。”当选2019年“穗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季”推广大使的刘蕙宜这样说。“2018粤港澳青年文化之旅”活动期间,109名三地青年先后走进香港特区、澳门特区以及广东深圳、梅州、河源、惠州等地,近距离接触先进文创企业、学唱客家山歌、练习操作提线木偶、学习汉剧水袖基础等,进一步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
“粤港澳大湾区内文化艺术的互融互通其实一直在做,三地的人才流动相当频繁。”参与开幕式演出的广州交响乐团团长陈擎认为,三地的政府及艺术机构都非常重视资源共享。从2008年开始,应澳门教育青年局邀请,广州交响乐团每年组织近10场中学生普及音乐会,邀请澳门学子来到广州,参观星海音乐厅,让年轻一代感受大湾区城市的音乐文化氛围。
从今年起,广东小学生诗歌节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小学生诗歌季,并被纳为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专项活动之一。7月13日至14日,粤港澳三地将有近20所学校、共300个家庭,参与“人文湾区亲子少年行”活动,三地学生及家长将共同走读广州、佛山等地,开启一段岭南“诗意”之旅。
香港广州社团总会主席黄俊康表示,与以往的粤港澳三地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不同,这次活动创新性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出发点,真正体现“人文湾区”的底蕴特色。香港广州社团总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李凤琼透露,通过组织类似的三地青少年研学之旅,让年轻一代感受大湾区人文底蕴。
“粤港澳三地的青年人们应该以湾区人自居,打破条条框框,在湾区找机会。”澳门梳打传媒联合创办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副主席李卉茵女士说。
未来蓝图
大湾区文化产业合作潜力无限
今年5月,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首次设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馆,来自香港、澳门和广东珠三角9市的优质文化企业、创意设计企业和产品一一亮相。当下,广州、深圳、佛山等地也正抢抓大湾区带来的文化新机遇,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国际化产业集群。
大湾区的设计力量正积蓄能量,助推湾区人文建设。在今年4月结束的深圳设计周上,来自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的优秀设计师代表参展,以“设计引擎”为主题,探讨大湾区未来合作的方向,彰显中国设计的价值与力量。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三地影视产业合作带来了重大机遇。在今年3月举行的第23届香港国际影视展上,琳琅满目的粤产电影海报吸引了不少大湾区参展商的目光。广东作为电影票房的第一大省,从剧本源头主抓岭南特色,在深挖大湾区题材、传承岭南文化精髓上下足功夫。
珠江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垂林建议,广东电影企业应该加强交流、形成合力,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电影产业联盟。同时,应该设立长效优惠政策,吸引影视人才落户大湾区。
3月,粤港澳三地电影人在佛山共同签署了粤港澳电影行业合作框架协议。协议约定在共商、共建、共赏的基础上,整合出各自的平台资源,互依互补,融合发展,共同筹备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电影联盟。
2019年春节,周星驰执导的电影《新喜剧之王》成为热门话题,电影拍摄地、佛山国艺影视城也开始走红。《叶问:终极一战》《张天志》《锋味江湖》等剧组,均在这里取景拍摄。西樵山下,经历了近7年的发展,由香港上市公司投资的国艺影视城,已经崛起为广东省内“影视+旅游”的重要基地,在业内享有“北横店,南国艺”的美誉。
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看来,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完备的文化产业发展链条,未来潜力无穷。“大湾区应把互联网文化产业作为重点,重视故事IP等内容方面的薄弱环节,将网络文学跟科技、电商等紧密结合,以内容作为驱动,做到一鱼永吃,一鱼多吃,促进文化产业升级。”
本稿件转载自南方网,由记者徐子茗、 李培报道,摄影肖雄,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转载稿件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