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小百科】(152)伥(撑)鸡脚、打火鸡、下四府表演风格、三项武技

    发布时间:2019-06-27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怅(撑)鸡脚
          南派手桥招式。演员背对对手,身体向前微俯,左脚单脚独立,双手以开双山的姿势向左右两边伸开,以保持身体平衡;右腿向上收屈,突然发力向后蹬,目的是利用背向对方,出其不意地用脚蹬向对手的裆部要害。“伥鸡”一词在广州话中有形容别人野蛮、霸道之意,“伥鸡脚便是以此形容招式的阴狠。另有一说是因为鸡在临死前挣扎,必然会撑直脚,所以就以“撑鸡脚”来比喻这致命的招式,取你死我活一招定胜负之意。“伥(撑)鸡脚”招式过狠,舞台上使用不多,在南派武技套路“十二点拳”中有“伥(撑)鸡脚”的表演。
     
    打火鸡
          武打组合。以幽默谐趣作为舞台表现方式的武打组合。几个扮演反面群角的五军虎围攻正主,正主机智灵活地闪避移挪,使五军虎们多次误打误撞,造成自己人打自己人,而正主则毫发无损。正主用南派手桥反击对手时,打其头部,则捂屁股,打其屁股则捂住头部。以诸如此类颠倒错乱极为夸张的动作引观众发笑,表现反派的愚蠢和丑陋,烘托正主的聪明、机敏。打火鸡表演的目的是把紧张激烈的武打变为风趣滑稽的表演场面,逗引观众发笑,营造喜剧性的效果,添加轻松、欢乐的欣赏情趣。打火鸡是传统粤剧南派短打武戏的武打组合,它并没有严格规范的表演套路,多是按剧情的需要以及表演者的武功水平而设计动作和技巧。因为在生活中,人们抚摸或攻击火鸡的头部,火鸡就会用翅膀夹住尾部逃走;但追击其尾部,火鸡则会双翅护住头部向前飞奔。戏班艺人以此生活现象去形容舞台上的武打组合,故名“打火鸡”。
     
    下四府表演风格
          在明清两朝,广东分为十个州府进行管治。以现在的阳江市为分界,东北面有六个府,俗称“上六府”,西南面有四个府,俗称“下四府”。下四府具体是指:高州府,包括现在的茂名,高州、吴川、化州、廉江、信宜、电白等县市;廉州府,辖今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合浦、北海、铁州、防城、东兴、灵山、浦北等县市;雷州府,管治湛江、遂溪、雷州、徐闻等地;琼州府,即今天的海南省。下四府的戏剧活动一直十分兴旺,粤剧尤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粤剧在珠江三角洲一带(过去的“上六府“)非常活跃,此地自古商旅交通发达,艺术交流较为频繁;学习移植姐妹艺术和兄弟剧种的技艺,有便利的条件与环境。粤剧在孕育、产生到形成的过程中,其表现形态和艺术技法不断地变异和发展。下四府过去交通不够发达,与上六府及各地的艺术交流较少,粤剧传统的呈现状态和表演程式相对较为稳定,广场艺术的元素和特点比较突出。因为相对远离大城市,演出多在广场进行,过去声响设备也不够完善,一般的唱,无法充分表现角色的情绪。因此,多以动作幅度较大的形体表演为主。下四府一带的观众亦习惯追求强烈视觉刺激的舞台效果;所以下四府粤剧对排场艺术和南派武技的承传和展示较为完整,保留了打真军、呕真血、吊辫、大过山、双照镜等传统特技表演,形成了重武不重文,重打不重唱,热烈、火爆、粗犷的表演风格。
     
    三项武技
          广东下四府一带的观众特别喜欢看武戏,下四府粤剧戏班迎合观众的喜好,演出的粤剧多为武打戏。所以小武演员的身价就较其他行当为高,对他们艺术上的要求也特别严。戏行内有一种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小武都必须掌握打真军、呕真血、过山这三项武技。打真军是表演用真兵器对打,呕真血是特技,过山是表现演员在桌椅上的身段和难度技巧。广东下四府和广西一带的粵剧小武,过去都能熟练地表演这三项武技,并就此展开良性的艺术竞争,不断地发展技巧的难度和创新表演招数。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表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