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小百科】(157)《搜书院》《晴雯补裘》《温生才打孚琦》《焚香记》

    发布时间:2019-07-16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搜书院
          1954年由杨子静、莫汝城、林仙根根据同名琼剧传统戏改编。琼台书院掌教谢宝,生平严正不阿,不畏权势。重阳节,书院学生张逸民登高游览,拾得断线风筝一只,即兴题词于风筝之上。镇台婢女翠莲奉命寻回失落的风筝。镇台与夫人发现题诗,竟咬定是翠莲勾引情夫,对她严刑拷打,关进柴房,并要将她送与道台为妾。翠莲改扮男装潜逃,路遇谢宝,随归书院,得会张生,诉说遭遇,两人愿同患难,互订终身。镇台闻讯,带兵围搜书院。谢宝得知详情,既怜翠莲身世的悲惨,又感两人相爱的真诚,毅然挺身而出,设法营救。他巧妙设计,挫了镇台的威风,解救了翠莲的危难。翠莲与张逸民奔回故里,终成眷属。该剧1954年由广东粤剧团首演,导演麦大非,音乐设计黄不灭、黄锦培、罗沛枝、仇洪基,黎国荣、刘美卿、李飞龙、新珠、李翠芳等主演。1956年对剧本作了次较大的修改,改由马师曾、红线女、李飞龙主演。1980年广州粤剧团复演,导演红线女、李飞龙,红线女、陈笑风、黄志明、陈小茶、白玉珊等主演,曾赴新加坡和香港、澳门等地演出。其后还有群英剧团、小红豆剧团先后演过该剧。该剧前后有三种版本:1954年首演本于1955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1956年修改本刊入《剧本》月刊,另刊入196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地方戏曲集成·广东省卷》,并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单行本。1978年修改本由广东粤剧院一团演出,梁健冬、林锦屏、陈晓明等主演。

     
     
    20世纪50年代马师曾(左)红线女(中)、李飞龙(右)主演的《搜书院》剧照
     
    晴雯补裘
          传统剧。原编者不详。晴雯丧父,卖与贾府为婢,侍奉宝玉。宝玉见晴雯貌美,向她求爱,不料被袭人所惊散。袭人原爱墓宝玉,恐晴雯捷足先登,便多方阻挠。宝玉为亲近晴雯,自破狐裘,请晴雯织补。袭人不悦,向王夫人搬弄是非,将晴雯赶出大观园。晴雯归家得病,求嫂请宝玉来相会,尽诉曲衷。不久,即病重而死。宝玉在大观园的芙蓉花旁,对花而哭祭晴雯,并撰《荚蓉诔》一首,抒发对晴雯的深厚情谊。该剧1912年曾由小晴雯主演。该剧有另一版本《宝玉哭晴雯》1950年由陈冠卿改编,东方红粤剧团演出,陶醒非、李艳霜、马丽明、陈笑风、梁国风、黄秉锵等主演。剧中主题曲《宝玉哭晴雯》成为流行曲目。
     
    温生才打孚琦
          清末志土班演员冯公平等根据真实事迹编写。1911年,从南洋回广州参加革命起义的爱国侨工温生才,本拟刺杀清水师提督李准,不料误刺清广州将军孚琦,结果被捕,壮烈牺牲。民国初年由崇德书局将演出本整理后印刷发行,全剧分为四卷,卷一《温生才行刺之原因》,卷二《温生才提讯之血胆》,卷三《孚将军刺后之感情》,卷四《张大帅接旨之办法》。该剧是按照粤剧班本的创作形式和表演排场的运用而编写的改良新戏,全部使用梆黄曲式,念白间有广州话俗语。在温生才就义后不久上演,一度轰动香港,仅演出两场,便遭港英政府禁演。
     
    焚香记

          杨子静根据川剧和田汉的《情探》改编。秀才王魁,赴试落第,病倒莱阳。歌妓焦桂英救王魁返青楼,向其托付终身,并资助王魁攻读。时届春闱赴试,桂英饯别王魁,同往海神庙焚香设誓:“男不重婚,女不别嫁,无论荣枯,两不相负。”岂料王魁高中状元,顿忘前誓,休弃桂英,人赘相府。桂英满怀悲愤,投诉无门,前去神庙,向海神哭诉,并怒打海神后,自缢而死。桂英冤魂一缕,缥缥缈缈,潜入相府内,故意试探王魁。王魁终无悔意,还欲加害桂英。桂英愤而把王魁处死。该剧1958年由广东粤剧院一团首演,马师曾红线女、李艳霜等主演。剧中,红线女主演的“打神”一场,成为较有影响的折子戏。1982年广州粤剧团赴美国、加拿大的演出本,由红线女、郭慧、冯小娟导演,红线女、陈笑风、红虹等主演。这个题材的剧目版本还有多个。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剧目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