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小百科】(164)耍牙、踩跷

    发布时间:2019-08-08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耍牙
          表演特技。耍牙是由粤剧二花面行当应工表演的特技。粤剧传统耍牙技巧主要是通过演员对“牙”的掌握和在口中的转动,表现出诸如番王辽将、邪魔妖怪等舞台反面角色的暴戾性格和青面獠牙的凶恶形象。耍牙表演用的牙是用七八岁左右的老公猪下颚的一对内牙加工而成,制作的时候,先把猪牙末端较薄的部分削去,截取前面约五六厘米用来制牙。为了使公猪牙在演员的嘴中能够自如地控制转动,便在猪牙的牙芯中灌进金属锡以增加其重量,并在牙根约一厘米处用细丝绳缠绕。

     
    耍牙

          演员出场表演前,先用水把猪牙浸透,使其湿润,然后将猪牙的牙根夹在自己两颊与下牙骨之间,猪牙的牙尖向上,抵在演员嘴中上唇里面,上场扎架的时候,演员利用下颚和两的肌肉把猪牙往嘴外推出,直到猪牙根绑绳处与演员的嘴角相接,然后再用舌头把猪牙往前送,同时把猪牙根向逆时针方向拨动,这样露在演员嘴外的两只猪牙的牙尖便转动向下,呈现出牙“向下双出”的舞台效果。演员再用舌头将猪牙根向反方向转动,用下颚带动两只猪牙往后缩回口腔内。这样,耍牙的基本动作便完成。
     

    耍牙
     
     
          耍牙还有多种形态的特技表演,例如使猪牙“向上双出”(演员采用与“向下双出”相反的技巧动作)、“双牙插鼻”(使猪牙的两只牙尖分别插入演员的两个鼻孔当中),“两牙相敲”(在演员嘴角两边的两只猪牙相互敲击)、“鸳鸯牙”(一只猪牙的牙尖向上,另一只向下)等。其表演的要诀主要是演员利用下颚和两颊肌肉来控制猪牙在里嘴外的进出,用舌头来掌握猪牙转动的方向。出于猪牙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演员的舌头拨动猪柱三角形的顶端,便可以带动猪牙做出吞、吐、转、夹等各种形态。出色的演员,把猪牙含在口中,仍然可以按照剧情的要求去表演唱、念、做、打各种技艺。但因为粤剧二花面行当的萎缩,现在粤剧舞台已经见不到耍牙这种特技表演了。
     
    踩跷
          表演特技。早期粤剧戏班花旦,特别是打武旦必习的功夫。踩跷就是在舞台上表现封建时代缠足妇女的情态。

     

    踩跷
     
          “跷”是一种特制的表演用鞋,在粤剧舞台上可分上海跷和广东跷两大类。上海跷又称“京跷”,它是由小绣花鞋、跷套和内置的木板这三部分组成。上海跷绣花鞋部分相对较大,跷套内置的木板较短,仅能容下演员脚弓至脚跟的空隙位置,表演时演员的脚尖可以直接触到地面。而广东跷的绣花鞋部分相对较小,跷套內置的木板直接插到脚尖的位置,演员必须要以脚尖抵着木板进行表演,这样踩广东跷的难度自然较踩上海跷为大。表演踩跷的演员把脚尖套入跷中那象征着古代妇女三寸金莲的绣花鞋部分,再用红绫带将脚弓和脚跟捆绑固定在跷套内置的木板上,演员要把身体重心集中到脚尖部分,脚掌、脚跟则借助木板依托垂直于地面。为了保持身体平衡,演员必须经过艰苦的练习。初练习时要先用手扶桌椅学站立,再进一步则徒手独自站立,待到能够坚持一小时以上而身躯不晃动,才能开始学开步行走,先慢行、再疾走,后学走圆台,到了最后阶段则要踩着“跷”上楼梯,起初是徒步上楼,直至提起一桶水都能上落自如,而且水不倾泻,这样才算练成“跷工”。
     

    踩跷
     
          粵人称缠足为“扎脚”,凡精于“跷工”的花且大都在艺名中冠以“扎脚”两字,如“扎脚文”、“扎脚吕”、“扎脚胜”等。过去担当粤剧戏班的正印花旦必须要精于“踩跷”。在20世纪初粤剧花旦王千里驹(男花旦)公开发表反对粤剧花旦“踩跷”的观点,他说:“缠足原是一种恶习……戏剧是社会教育之一,伶人无异社会教育导师,而伶人去演扎脚戏,殊属有亏天职。”自此粵剧花旦踩跷渐趋式微。粤剧历史上以演扎脚戏著名者,首推“扎脚胜”,他踩跷演武戏,首本戏有《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刘金定斩四门》《十三妹大闹能仁寺》等,能在三张髙台上踩跷翻下,落地纹丝不动,令人叹为观止。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表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