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后人群周年誌庆欢乐聚2019》活动完满落幕
发布时间:2019-08-13 作者:李耀安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8月10日,一曲寄调《得胜令》响起,在广东迎宾馆举行的《梨园后人群周年誌庆欢乐聚2019》活动拉开了帷幕。参加活动的梨园前辈代表有小木兰,陈少珍、吴宝志、我自强、邝彬、罗凤玲、梁绮梅、甘慕贞、刘钜榕、小蝶儿、张少华、廖妙玲、吴永坚等。
“怀念老一辈,感恩师尊孝心起...... ”,现场百多位梨园后人(叔父)用子喉、平喉、大喉、霸腔等齐声歌唱,表达了“八音八表齐唱粤韵调,和衷和乐弟子忠孝义”的美好愿景。
“梨园后人群”,是在去年6月4日在陈朗峰等梨园热心弟子的倡议下成立的。梨园后人发挥他们在粤剧曲艺界的人脉优势,开展了多次演出活动,拓展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向需要帮助的叔父提供帮助,尽表梨园后人的一片孝心。去年春节期间,他们探访了陈笑风、林小群、白超鸿、谭佩仪等二十六位德高望重的前辈和有需要帮助的梨园叔父。
“怀念老一辈,感恩师尊孝心起...... ”,现场百多位梨园后人(叔父)用子喉、平喉、大喉、霸腔等齐声歌唱,表达了“八音八表齐唱粤韵调,和衷和乐弟子忠孝义”的美好愿景。
“梨园后人群”,是在去年6月4日在陈朗峰等梨园热心弟子的倡议下成立的。梨园后人发挥他们在粤剧曲艺界的人脉优势,开展了多次演出活动,拓展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向需要帮助的叔父提供帮助,尽表梨园后人的一片孝心。去年春节期间,他们探访了陈笑风、林小群、白超鸿、谭佩仪等二十六位德高望重的前辈和有需要帮助的梨园叔父。
杨春花(左)和陈朗峰(右)对唱
梨园后人之一的陈朗峰介绍说,梨园后人绝大部分都是粤剧界当年“留守儿童”,自小受到父母辈的艺术熏陶,虽然因为各种原因,大部分“留守儿童”没有从事粤剧艺术,但他们骨子里都流淌着粤剧艺术的血脉,对叔父们的孝心不改。
陈朗峰自幼受父母(父亲,陈少棠,粤剧四大小武之一,母亲,郑培英,有粤剧第一嫂及“催泪弹”之称)的熏陶和亲传,并得到多名表演艺术家的悉心教导,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被《舞台与银幕》誉为“武打新秀”,虽然离开舞台已经三十多年,但他传承发扬粤剧艺术的初心不改。由于成绩显著,更在2016年被授予“优秀粤剧文化传播者”称号。梨园后人中,还有很多像陈郎峰这样的粤剧传承的使者。
陈朗峰自幼受父母(父亲,陈少棠,粤剧四大小武之一,母亲,郑培英,有粤剧第一嫂及“催泪弹”之称)的熏陶和亲传,并得到多名表演艺术家的悉心教导,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被《舞台与银幕》誉为“武打新秀”,虽然离开舞台已经三十多年,但他传承发扬粤剧艺术的初心不改。由于成绩显著,更在2016年被授予“优秀粤剧文化传播者”称号。梨园后人中,还有很多像陈郎峰这样的粤剧传承的使者。
沈小梨(左)和周咏琴(右)演唱
活动中,陈朗峰、杨春花、王志耀、廖绮等人对唱了《胡不归》之“慰妻”、《花田错会》,粤韵悠扬,让人听出耳油。年逾九十岁的、演青衣见长的、行内称为“蛇姐”的小木兰及八和会馆的忠诚守护者小蝶儿都一致认为,演唱两首曲子的唱家达到了“字正腔圆”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对“滚花”的处理,做到收放自如,颇有个人的风格,这样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难能可贵。两位从艺均逾七十年的前辈的评价,也是她们对梨园弟子传承粤剧艺术的鞭策。
活动后合影
《梨园后人群周年誌庆欢乐聚2019》活动在众人的掌声中完满落幕了!
走进新时代,梨园后人传承粤剧艺术,任重道远,愿粤剧薪火相传,越来越好!
走进新时代,梨园后人传承粤剧艺术,任重道远,愿粤剧薪火相传,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