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化作春泥更护花 ——忆梁建忠先生

    发布时间:2019-08-22 作者:张霖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又是一个炎热的中午,又是一个等待培训开始的间隙,所有人都疲惫地坐在凳子上枯坐发呆。
          忽然,从门口走入一位老人。他的头发略微泛白,厚重的眼镜挡不住浓浓的笑意。他走得很慢,但这并不能阻挡他迅速成为全场的焦点。现场的人纷纷把目光向他投去,有的更是直接站了起来。老人非常儒雅,他边走边笑着向大家点头,挥手。这时有人迎了上去,轻轻地搀扶着老人。老人冲她轻轻点头,说了声谢谢!他的笑容是那样和蔼、慈祥,让大家都忘却了这大半天的旅途折腾。一眨眼的功夫,他就走到了大家的面前。
          “这是忠叔!”有人介绍说。“哪里需要你介绍。只要是做粤剧、粤曲这一行的,谁不认识忠叔啊!”一个学员抢着说道。忠叔连忙笑着拱手致意:“不敢不敢!”越来越多的学员围拢过来。就这样,他在众人的簇拥下走进了培训讲堂。
          主持人在培训开始前,介绍了忠叔一连串的头衔:梁建忠,国家一级导演,原广东粤剧院创作室副主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广东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戏曲导演学会会员。
          但对于第一次见忠叔的我而言,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他的儒雅和那永远灿烂的笑脸。

     

     
          办好粤剧知识的讲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功展示化做生动活泼的知识点,就算是学富五车的人也并不容易。
          忠叔仍然保持着淡定和微笑。他与众不同、出手不凡。他将自己一生的表演心得写成一首《演技十八戒》。他将所有的知识点都融入其中。一堂课下来,他几乎都没有坐下来的时候,一直在讲台上下来回表演,硬生生把一堂理论课提升为赏析课。他用自己生动的表演形象的展示了什么叫“面对台词不思索”、“不重感请重动作”等等不良的表演现象。观众们在不断的笑声中,不单把他的《演技十八戒》拍了下来,更是进入心里。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笔毕生的财富。在谈到“念白平淡无错落”时,忠叔在展现“千斤白四两唱”的同时更是展示了其精湛的口钳功夫。一大串由极为绕口的粤语字词组成的念白在他的口中精准、清晰、悦耳。他还辅导学员们逐个联系,亲自教学。在一片欢笑声中,我突然间明白忠叔是一个知行合一的人。他在要求别人的同时,首先就要求自己必须做到。
          但当时的他已经年近70了,身体的疲劳虽然他没说,但是可想而知。果然在第二天的培训中,他的身体就发生了一个小状况。当天的培训内容是传授、赏析粤剧的官话古腔艺术。他展示了一首广东省内已经近乎失传的粤剧官话古腔唱段。他十分的谦虚,将一切都归功于他的老师。粤剧官话毕竟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后就很少有人学习和大段的运用了。对于学员来说,这相当的陌生。忠叔不辞辛劳,一字一句示范演绎。当课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他突然停了下来。在密闭的课室里,他的呼吸急促了,声音也变小了。他走到窗边,推开开了窗户,瞬间一丝凉风,吹入了室内。他按着胸口喘了喘气,跟大家说,休息一会儿吧。事后我才知道,原来这时的忠叔,心脏里面已经安放了支架。连续的劳累和密闭环境中不流畅的空气,都给他的心脏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如果说有什么是比身体更重要的,那就是一个人的责任感。短暂的休息后,忠叔没有停止课程,轻轻地说了一句没事就重新回到讲台上,继续站在那里,逐字演唱,逐字解释,直到课程结束。忠叔出色地完成了这次教学任务,在所有人的心目中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最让大家敬佩的并不是他丰富的粤剧知识和技能,而是他无与伦比的责任心。
          “我来了,就要做好。”忠叔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忠叔人品好、见识广、戏路宽,还能导能演。这样的人才,自然是各大粤剧院团的瑰宝。许多剧团在排演重点剧目时,都希望得到请他做导演或者是现场指导,从而排出更好的剧目。那几年,忠叔总是非常的忙碌。但是他并不是把自己的收入放在第一位。有一次,一家单位准备排演一重点剧目,准备邀请忠叔担任导演。忠叔非常认真,详细聆听了对方的整体设想、相关背景以及想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并对剧目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分析。正当对方单位满心欢喜之时,忠叔却推却了这部剧目。因为是他认为有另外的一位导演关注该剧目数十年,搜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已经形成了完成的艺术体系。忠叔提出由这位导演负责相关工作更为合适。为了打消对方的顾虑,忠叔将其所知道的详细情况一一说明,并再三推荐。果然,忠叔的眼光没有错。该剧目在这位导演的指导下,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取得了杰出的成绩。如果不说,谁又会知道忠叔在其中所作出的贡献。
          在与其他同行合作时,站在主导地位的忠叔总是想方设法迁就、保留合作方的设想以及曲牌、词句等细节。这既表现了他对别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又展现博大的胸怀。在排戏时,忠叔更是亲力亲为。忠叔让演员做“和尚担担”。演员们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动作。忠叔就一次一次示范给对方看。当对方掌握动作后,忠叔的白背心早已被汗水浸透。这只是一个细节动作,整场的铺排、人员的调动、演唱技艺的点拨、演出技巧的提点、配乐的梳理、剧本的调整,万斤重担都有他一个人扛着。几个月的排练下来,他瘦了,脚扭了,疲惫了。没有一个人比他更看重剧目的演出。
          戏成功了!好评如潮!但他却病倒了。他入院接受了第一次的大手术。出院没多久,他又开始重新投入粤剧的传承工作。他出席讲座,大声疾呼要重视粤剧传统,要发掘粤剧传统宝藏。随着治疗的深入,他做的却越来越多了。他成立工作室、导演粤剧剧目。他在争分夺秒地传承粤剧艺术。他这本粤剧界的“活字典”想在生命中最后的阶段留下更多的艺术瑰宝。
          但天不遂人愿。辛劳的忠叔,这位粤剧界的奇才,在2019年3月11日因病去世,享年72岁。
          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把珍贵的精神财富和艺术宝藏留给了后人。我们永远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