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花教国外小朋友戏曲手法
日前,在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图书馆的粤剧传承基地,一场粤剧讲座吸引了不少戏迷,三角镇粤剧带头人杨春花正教大家如何欣赏粤剧。
“花锦绣粤剧团原团长”是杨春花的另一个身份。该团是一家有着60多年历史的家族式民营粤剧团,于上世纪50年代由艺人杨自强、陈日南创办,“文革”期间一度停办。打倒“四人帮”后,杨春花的父亲杨根荣复员回乡重开花锦绣。22岁那年,杨春花从父亲手里接过团长的重担,从此以团为家。
杨春花的父亲、伯父、舅公等都会唱粤剧,她从小耳濡目染,渐渐也喜欢上了。小时候每逢家庭聚会,长辈都会唱上几段,杨春花跟着学了不少。大人看她可爱,学得也快,时不时让她表演。上初中时,杨春花便开始了白天上学、晚上登台的生活。她一出道就演花旦,很快崭露头角。当时,花锦绣从广州邀请了红线女、小非凡等名家前往中山演出、授课。杨春花得到了他们的指点,如海绵吸水般成长。
在花锦绣当团长不仅戏要唱得好,也要懂剧团经营。从杨春花的父辈到她,用了几十年时间让花锦绣在珠三角闻名遐迩。上世纪90年代是花锦绣最好的时期,全团50多名演职人员每个月演出20多场,全年演出场数超过200场。到杨春花这一代,改变了父辈“演一场分一场钱,没演出就没收入”的经营思路,按照每年8个月至10个月的标准,给所有演职人员发工资。演员心里有了底,就能踏踏实实在团里演戏。
杨春花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如今,一个妹妹在剧团,另一个从剧团离职后,在佛山市继续从事粤剧传承工作。弟弟杨汉星现在是剧团当家人,还在团里找到了另一半黄春英,而黄春英的弟弟也是剧团的一员。“虽然是家族式经营,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登台唱戏,团里会根据不同人的资质分配不同的岗位,比如服装、道具、乐队、市场营销等。”杨春花介绍。
尽管一直在努力,花锦绣仍旧无可避免地陷入了市场低迷,尤其2000年以后,市场下滑更加厉害。目前,该团演职人员只有30多名,2018年全年演出场次不到100场。一场演出的正常报价是2万元,但由于订单减少,剧团间竞争激烈,实际价格大打折扣,有时甚至亏本演出。花锦绣一度为了生存,从中山市转战到惠州市以及汕尾市演出,直到近几年,随着文化部门对戏曲传承的重视和演出的增多,才重新在中山市站稳脚跟。除了演出外,花锦绣还经常在中山举办粤剧传承活动。
虽然不再从事剧团管理工作,杨春花却读完了编剧专业的研究生班,现在广东省戏剧舞蹈职业学院当老师。2007年,她的剧本《秋月情仇》获得第五届中国戏剧文学奖剧本奖;同年12月,由她创编、花锦绣演出的粤剧《石头花》荣获广东省粤剧大汇演剧目奖。“我对粤剧有深厚的感情,相信它会再次崛起。”杨春花说。
本稿件转载自中国文化报,由记者谭志红报道,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转载稿件负法律责任。